APP下载

国家认同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0-04-10谭志生曾丽军刘舒扬

教师·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小学语文

谭志生 曾丽军 刘舒扬

摘 要:“国家认同”是民族精神建立的重要根基,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社会融合教育和德育有着特殊而积极的意义。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都是非常优秀的教育素材。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秀素材的作用,值得语文教师深思。寓国家认同感于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则将提升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水平和语文课程教学水平两者的内涵和目标有机融合在了一起,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增加了两者相结合的溢出效应。文章创新性地提出将国家认同感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并对此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家认同感;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19 文章編号:1674-120X(2020)01-0062-02

一、引言

“国家认同”也可以称为“民族认同”,是指个体对于自身归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认同,是民族精神建立的重要根基。在如何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问题上,大多数学者都认同教育是最关键的路径。

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具有探究性、专业性等特点,在构建小学生结构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些可当作教育素材。小学语文因在内容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思想,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化风格和教育价值。如何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值得语文教师深思。

二、国家认同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

国家认同感中包含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个人对自己国家的喜爱是基于认同这个国家的基础之上的。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其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敏感期和决定期。在这一时期,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厚,其中凝聚了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生存智慧。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和处事宝典。若能通过语文教学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社会融合教育,将有着特殊而积极的意义。

(二)有利于推动语文课程更加具体化

语文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而生活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所以,学校语文教育需要回归现实道德生活,并透过现实生活的整体性和实践性来促进语文课程更加具体化和生活化。语文教育需要教师转变以往仅仅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工具的局限思维,向改变教育这一事项的本身的方向前进,以此来培养具有道德实践力的新时代小学生,促使小学生能够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国家认同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其浸润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国家认同延伸至语文教育,可以从更深层次上让小学生理解美德故事的深意,感悟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价值。而将生活化语文教学模式融入语文课堂,则能够帮助小学生增强学习兴趣,让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程的教学中。

三、国家认同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教学措施

(一)渗透传统经典,培育文化认同

文化是国家认同的重要纽带。传统文化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社会融合教育和语文教育有着特殊而积极的意义。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多同小学生分享一些古代的励志故事。如讲解古人爱国、报国的故事,以古鉴今,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像古人看齐,勤奋学习、克服困难。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传统文化在培育小学生语文兴趣中的重要作用,将小学语文课堂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和渗透的重要阵地。

例如,在笔者结合课题研究推出的公开课《花木兰》中,教师为学生形象讲述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英雄花木兰故事的来龙去脉,生动描绘故事发生细节,深刻挖掘故事蕴藏的启示,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花木兰最感动自己的方面。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许多前人的智慧。通过各种形式让小学生在课堂中浸润于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小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语言、优美韵律、智慧思维、深远内涵,从而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力量,感悟到传统文化的意义,这能从深层次上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二)强化课堂功能,激发爱国之志

日常的课堂时间对于教师来说,既宝贵又关键。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首要来源。教师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也应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多采用包括分组讨论、交流合作、情境演绎在内的教学方式,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多元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教师应学会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此外,还应结合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国家认同教育渗透。

在《花木兰》的教授时,教师应总结、提炼故事精髓,并将该精神延伸至现代生活中,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榜样人物学习并且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将原本刻板、主导的角色定位转化为积极的组织者和教学指引者角色。故事演绎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当教师成为课程的一部分,其“教师” 的身份被淡化了,转而成了课堂中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来对课文内容进行演绎,当学生融入演绎环境中,教师的教育更易被学生们接受。在这一教育契机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三)结合生活情境,延伸爱国情操

语文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语文教育最终也需要衍生至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因此,通过合理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在特定的环境内激发起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有助于将所学语文知识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以期帮助小学生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水平。

将生活化场景引入实际教学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的时事要闻,在同小学生对社会热点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式对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小学生畅所欲言,以此了解更多小学生的心理。经过教师的总结、指导,各种思想都能有积极、健康的底色。

四、结语

国家认同感中包含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国家认同加以延伸至语文教育,可以从更深层次上让小学生理解美德故事的深意,感悟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价值。本文提出了国家认同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教学措施,包括渗透传统经典,培育文化认同;强化课堂功能,激发爱国之志;结合生活情境,延伸爱国情操,以期对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常永才,John W.Berry.从文化认同与涵化视角看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深化——基于文化互动心理研究的初步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0(6):18-22.

[2]查火云,郑 航.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分析:国家认同的视角[J].教育学报,2010(6):92-98.

[3]李金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和实践能力[J].希望月报,2005(4):45.

[4]高中英.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7,(6):136.

[5]万 成.小学语文教学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8):8-12.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小学语文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