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重大安全风险化解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0-04-10温志强李永俊

江淮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理论实践总体国家安全观安全风险

温志强 李永俊

摘要:新时代我国内部与外部面临着诸多安全挑战和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独特的发展脉络,实现了对传统国家安全理念的重大突破,为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国家安全实践指明了方向。文章通过分析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指导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中所具有的实践价值共性和理论普适性,提出增强忧患意识、推进技术工具运用、多元主体联动合作、安全机制建设、专业队伍建设等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20)01-0033-007

国家安全是国泰民安的重要保障,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安全需求的向往与期盼。国家总体安全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民族伟大复兴最稳的基石,是满足人民安全感与幸福感的最关键的动力。目前,我国总体安全形势趋于稳定,但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蓬勃发展,各类安全风险潜存。如何在风险叠加的社会中敏锐察觉风险,提升安全保障,需要具备战略性、总体性思维把握国家安全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科学地把握国家安全的内在规律,敏锐洞察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是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行动纲领,为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实践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目前学界对国家行动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何以可能”和“何以有效”两个维度,即研究如何才能使国家这种想象的共同体成功地向外输出行动,或者研究那些维系并帮助国家实现社会控制、引导社会走向繁荣的行动模式。[1]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产生的重大安全风险生态分析

总体国家安全发展环境是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生态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社会环境安全风险加深的现状,分析我国国际安全形势、国内经济、社会矛盾、网络风险、政治风险等,是净化我国总体安全环境,提高重大安全风险防范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地缘纷争、强权作梗、国土安全风险增大

我国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尊重人民权利,维护公平正义,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坚持倡导不论国家强弱、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以不干涉他国权益、影响他国内政为宗旨,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局部严峻态势,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风险也逐渐增大。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发展存在着诸多不稳定的因素,地缘纷争问题突出,强权作梗、国土安全风险增大,周边地区热点集中并持续发酵,准确分析国际安全发展形势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内容。

(二)经济社会深刻变化:转型升级、经济安全、金融风险凸显

风险社会下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各领域、行业面临各类风险,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危机应对能力是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今,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安全面临诸多风险,如外部经济波动下的“可持续增长风险”、经济增长阶段转换下的“跳跃风险”、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竞合风险”、金融创新进程中的“金融安全风险”。随着中国经济系统复杂程度的提高,经济系统的风险越来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社会发展矛盾加剧:重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风险增高

随着信息化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的开源性、多样性等特点使得不同利益群体间的交流、互动、诉求的表达呈“井喷式”发展。利益诉求表达与相关者回应的一致性、满意度,利益分配的公平性是影响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因素之一。[2]同时随着社会发展矛盾的不断加剧,安全管理的疏漏和潜在风险的管控不足导致近年来我国频发重大安全事故,8.12天津港爆炸等特大爆炸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影响。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重大危险源数量与危害程度也大幅增加,導致我国安全事故风险加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营运车辆肇事多发,货运风险突出、国道、省道事故反弹等。

(四)互联网+时代挑战:网络泄密、信息安全、网络舆情风险剧增

网络安全是国家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互联网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的隐匿性、便捷性、互动性给公众交流、诉求表达提供了便利,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国家网络安全屏障进一步巩固。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不断加剧的网络安全风险和防护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黑客组织和“暗网”市场的横行令网络攻击与日俱增,电信网络诈骗、网络泄密等也时有发生。网络负面舆情激发劳资纠纷、集体维权、罢工、集体上访等社会性群体事件频发,加大了社会安全风险。

(五)改革步入攻坚深水区:腐败多发、法制不完善、政治安全风险增高

总体国家安全中政治安全是首要因素,是确保国家长远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3]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 我国改革进入了攻坚期、深水区,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推进,各类矛盾相互叠加,腐败案件多发、治理体系不完善等政治安全风险也不断加大,严重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为有效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入深化,破除以上风险,就要坚持政治安全的核心要义,提高国家总体安全的治理能力。

(六)绿色持续发展理念践行:空气污染、垃圾治理等生态安全风险暴露

环境问题是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环境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绿水青山的重要保障。安全与发展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体之两翼,而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双轮。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如今,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得人心。在协调、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审视我国生态安全,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土壤污染、生态退化等多方面的风险依然存在。

二、伴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而成熟的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脉络

总体国家安全观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厚重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实践基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卓越的政治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体现了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指导。伴随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而成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神内核。总体国家安全观经历了先内后外、以内保外、互补互动的过程。

第一阶段,2012—2013年,强调居安思危,忧患意识。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广州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在科学分析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外环境的基础之上,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既要坚定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面对国内外的安全生态环境,如何能在风险叠加的环境中创造奇迹,抵御风险,忧患意识凸显其深刻的价值意义。[4]2013年1月,习近平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中央党校开班式上指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5]2013年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强调“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能够指导全体党员同时提升工作创造能力、预见能力、应对能力”。[6]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指出“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随时准备迎接各种困难和风险”。[7]“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是复杂环境下防范风险、守住底线的先手,既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又能有备无患转危为安。该阶段旨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积极迎接挑战。

第二阶段,2014—2015年,该阶段聚焦国内外安全发展新趋势和新变化,以实现安全工作与国家安全发展总体趋势战略相统一为目标,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安全工作的指导。复杂的安全发展环境下以强大的能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需要全面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和特点,实现重大风险精准防范。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主要强调“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8],强调要把各领域安全工作的开展与国家总体安全部署相一致,洞悉复杂的风险环境,以高度的敏锐力提升国家总体安全治理能力。安全与风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能否把握安全工作新形势,需要把行动与思想高度统一到总体国家安全发展战略上来。该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发展形势,以关注国家当前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情况,将总体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融合。

第三阶段,2016—2017年,强调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风险社会下风险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多样性给安全带来威胁与挑战。如何实现多领域安全稳定发展,在风险来临前严密防范,有了风险也能抵得住压力化险为夷是该阶段的重点。2016年5月1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防范金融风险”[9],2016年《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提出“树立网络安全观,共筑网络安全防线”。[10]2016年7月习近平就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提高问题预警预测能力[11]”,2017年2月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国家安全涵盖领域十分广泛,要时刻面对各种风险考验和重大挑战”。[12]多重风险叠加并存对国际安全形势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重视风险的考验,以风险意识、危机感知为抓手,提升重大安全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是该阶段的重要任务。这一阶段我国注重各领域安全风险防范,强调通过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第四阶段,2018年至今,强调全面把握国家安全发展新形势,以强大的安全风险应对能力和敏锐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开创国家总体安全发展新态势。国家总体安全生态环境复杂多变,各领域安全接连受到新挑战,如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特别是重特大交通事故等,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网络安全动态管理难度加大,网络安全建设成为网络时代的重要内容。实现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和管控,网络舆情精准治理也成为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关键。此外,应急管理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新形势与风险叠加背景下,需要以安全文化为抓手,提升安全意识,加强风险应对能力进而提升社会问题的治理能力。这一阶段,随着体制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挑战,强调我国更加注重国家安全的应对能力,强调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的安全风险防范与化解,通过增强忧患意识,提升敏锐洞察力,实现重大安全风险由“危”转“机”。

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蕴含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正是这种“忧患意识”的内在核心动力,不断推进我国总体安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逐步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推动总体国家安全战略的深入发展。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防范化解

重大安全风险的价值共性

“与西方国家所提出的综合国家安全观相比,西方强国的安全理念是“建立在唯我至上的、排他性的思维基础之上的,把不同的意识形态与发展模式视为异己与挑战。逐步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以攻为守的国家战略”。[13]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构建包容、共享、共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深刻内涵实现了对西方综合国家安全观的超越。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超越了“不是你安全,就是我安全”的二元对立观点,提出了和平发展统一融合的安全理念,超越了单打独斗、独立发展的安全原则,实现了可持续总体发展的新理念。总体国家安全观对指导我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治理实践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以下特点。

(一)体系性:实现国家安全碎片化管理向体系化治理转变

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了以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多种安全为重要组成要素的总体性国家安全。碎片化、个体化的安全管理逐渐不能适应当前国内外的复杂发展形势,强调人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安全因素的内在逻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体系性特征,实现了危机碎片化管理向多管齐下、综合管理的体系性转变。着力从全局性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关注各安全领域的扩张性、联动性,统筹防范危机风险,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困境。

(二)全局性:實现国家安全领域从局部安全向全局安全发展

全局性总体国家安全旨在强调任何领域、行业的安全不是孤立的、单一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度关注任何一个领域安全对其他领域的联动作用,片面孤立地理解国家安全会大大提升安全风险。面对多领域的安全风险挑战,全局性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了国家安全领域从局部向全局的整体性发展。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的频发,因多方联动性的特点,一个领域发生安全问题往往会联动其他领域出现安全的问题。安全的复杂因素决定了局部的安全不代表全局的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超越了单一的、局部的安全,实现了全面性、系统性、战略性的安全治理理论体系。

(三)全球性:把国家安全从单边安全放在全球安全中考虑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趋紧密,国家安全逐步实现了独立性到全球性的转变,一国某领域发生危机往往会联动其他国家相关领域的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它在更宽广的时空领域内考虑到了国际关系与内政的联系、国际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协调,除了民族国家这一主导性的安全主体以外囊括了个人、团体及全球等单位,实现了国家之间安全与个人安全、群体安全和全球安全紧密结合”[14]。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国家安全与发展的联动性越来越紧密,某一个国家的安全不再代表着全球性的整体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共同发展实现全球安全保障,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性总体安全。

(四)全面性:实现国家安全的关注重点从片面化向全面性的转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所处的环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错综复杂,国际和国内的发展形势都对我国内外部安全提出了空前的挑战。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国家安全的关注点从片面化向全面性转化,实现了从单一安全要素向多元要素的转变。这些安全要素不是机械随意地拼凑在一起的 ,而是一个有机整合的整体,它们在整个国家安全系统中占据着各个不同的位置,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纵向深入某一领域的安全不再代表着全面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关注重点从片面化向全面性的转化。

(五)前瞻性:实现安全保障途径从事后应急向事前预警前移

“运用现代技术实现安全形势的科学判断,以科学性、有效性、精准性的形式分析描绘总体国家安全蓝图需要具备忧患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15]危机与风险的扩散性、联动性、突发性等特点加大了事故发生时的潜在风险,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最终很可能会变成全局性的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充分体现了预警性、应急化的特点。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诸多风险、矛盾、安全问题错综复杂,早期的预警性、忧患意识唤起人们在繁荣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存在的问题与风险,防微杜渐,实现了安全保障途径从事后应急向事前预警前移。

四、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

理论普适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其体系性、全局性、全球性、全面性和前瞻性等突出特征,以开放、包容、可持续的原则为我国国家安全提供理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多风险社会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理论指导。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大环境,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推进开放、包容、共赢的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刻内涵和要求。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我国总体国家安全发展重点任务、主要方向提供了普适性价值指导。

(一)在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中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指导各领域积极应对重大风险与挑战,逐步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发展新局面。与此同时,风险并存的安全挑战也逐步显露,当前我国面临复杂的安全发展形势,包括生产安全、政治安全、网络安全等多方面,在重大风险面前扛得住是当前国家安全的关键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应急管理工作与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为我国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找到了新路径。[16]

(二)适应新时代需求,拓展了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外延

习近平在“11.29”讲话中强调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前提、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培育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文化,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体现。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新时期我国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威胁,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国情和大国地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当前国内外面临的新情况作出了全新的判断,明确国家安全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进一步创新了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适应了新时代的新需求和新趋向,进一步深化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丰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外延,实现集经济、信息、国土、军事等多领域于一体的体系性、全局性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理念,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总体国家安全。

(三)紧密联系发展与安全,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科学化、体系化的安全治理理论武器

“安全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了两个系统的统一融合。”[17]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了发展与安全的紧密联系。新时代新形势下,我国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威胁各领域、各行业安全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能够适应复杂环境,注重安全发展过程中复杂的、多变的联动关系,对安全稳定问题作出科学化的解决。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分散化、复杂化的安全问题紧密联结,以总体性、全面性、前瞻性特征为指导,强化总体国家安全整体性发展,以整体带动局部,以安全带动发展,逐步健全总体国家安全体系。总体国家安全实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稳定发展,关注安全治理与各领域联动发展,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能够为国家安全提供科学化、体系化的思想指导,从而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性、多层次、体系化。[18]

(四)积极发挥大国作用,推进了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家安全体系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呼吁,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这一安全理念是中国长期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新安全观的继承和发展,回答了新时代条件下如何“互尊互助,携手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经济、政治、人文合作”[19],以及在这种合作中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安全和怎样维护安全的问题。国家间的友好交往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前提和基础,各国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前行是当前推动总体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选择。总体国家安全观摒弃了西方“弱肉强食”的安全观念,强调各国共同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积极发挥大国作用,为全球总体安全贡献力量。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国际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治理理念,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开放、包容、与他国共赢的总体国家安全体系,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大国地位。

五、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防范化解重大安全

风险的实践路径选择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强化树立安全意识,提升风险应对能力,逐步实现以现代技术为抓手,以多元联动合作为动力,以预警、应急、联动机制为关键,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的路径选择,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和美好生活的期盼,进而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

(一)增强忧患意识和观念:树立预警安全观,实现安全风险把控关口前移

“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面对安全风险挑战,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树立预警安全观念。不忽视风险苗头和小概率风险,也不放过风险聚集点和大概率事件,切实提升安全风险预警,知危图安。全面推进以安全文化为指导的具体安全工作和行动,推动全社会对安全风险的高度重视,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强忧患意识的重要抓手。面对我国各领域安全风险,实现安全风险预警的关口前移,以预防文化为航向指引,加快完善公众安全教育体系,是培育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厚植安全文化于心,积极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活动,培育安全文化,增强安全意识,不断加强安全风险忧患意识的宣传与培养,切实通过真实案例、专题培训等使各类群体增强安全意识,在萌芽状态下防控风险,推进我国总体国家安全发展。[21]

(二)推进技术工具运用:加强大数据技术在国家安全治理中应用,提升总体国家安全治理能力

推进技术工具的运用,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海量信息的抓取与分析,把握安全发展规律,提升安全应对能力。通过技术对海量数据实现精准分析与计算,保证对信息的及时把控,抓住有效的预警时机。采用全数据预警模式,将总体视为样本,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及时的监测、筛选、分析、分享。通过数据、云计算,提高对各种矛盾问题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实时信息监测,无论是文本信息,还是图片、视频、音频,从宏观领域到微观层面,从整体态势到局部状态,确保大数据、云计算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安全感知和有效防护。通过现代技术的运用提升我国对各领域安全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把握,能够及时地进行前期预警和防范,提升国家安全应急能力。

(三)实现多元联动合作:发挥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作用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单独依靠国家或政府一方力量实现总体国家安全是大大不够的。加强对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参与总体国家安全治理的有效指导和引领,逐步打破传统安全风险防范中各个主体各为其政的局面,转向多元主体的多中心协同,共同参与,凝聚合力,形成总体国家安全治理“一盘棋”。国家要充分发挥各类社会主体的多元联动与合作,共同实现国家总体安全。要拓展沟通交流渠道,搭建合作平台,充分实现信息沟通、交流与共享,实现互联互通的友好合作,为国家各领域安全风险的防范发挥积极作用。[22]

(四)完善安全机制建设:推进预警、应急、跟踪、评估机制的建立健全

首先,建立健全预警机制。由基层工作人员为主以日常走访为基础的信息通道,收集大量的社会信息,及时发现社会最新动态。建立信息分析机制,对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把握,准确掌握各种事件的发展动向进行预警研判,化解风险。其次,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运用新技术工具提升各领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发挥"两案三制"作用,对当前我国存在重大風险的领域进行科学应急准备,降低风险叠加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另外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和处置的难易程度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将调处的责任层层分解,实现相关单位、部门和责任人调解,在矛盾纠纷激化之前尽早解决。最后,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建立相应的危机评估指标,完善危机评估程序,提升危机评估的效应,及时补全原有危机评估机制的不足。[23]

(五)注重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安全专业人才选培养以及各级智库的建设和发展

专业的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安全能力的前提和保障,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提升国家安全的内在需要。首先要加强公安、消防、医务等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人才的选、用、育、留,培养一支专业素质强、综合能力高的安全救援队伍。只有专业救援队伍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才能在危机发生时保护国家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其次,要加强专业性智库的发展,依托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提升智库的专业能力。注重大数据应用与分析、社会科学研究、生物化学研究等领域智库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为专业性安全治理智库建设提供保障。当安全危机发生后,拥有专业知识储备和能力的专家学者能够及时给予危机应对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意见,确保及时化解安全风险,转“危”为“机”,提升国家安全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柳亦博.国家行动何以温和而又有效?[J].中国治理评论,2019,(1):81-93.

[2]温志强,郝雅立.大数据环境下群体性事件的智能预警[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8,19(2):80-87.

[3]李营辉,毕颖.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意蕴[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7):84-87.

[4]张彩云,盛斌,苏丹妮.环境规制、政绩考核與企业选址[J].经济管理,2018,(11):21-38.

[5]刘海军,王平. 社会公正:新时代国家治理的特征与进路[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4):3-12.

[6]汪树民.习近平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方略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102.

[7]耿步健,葛琰芸.习近平关于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内涵及意义[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2-27,105-106.

[8]凌胜利,杨帆.新中国70年国家安全观的演变:认知、内涵与应对[J].国际安全研究,2019,37(6):3-29,153.

[9]蔡玉胜.当前我国经济安全面临的八大风险及防范[J].经济界,2013,(04):18-22.

[10]江时学.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战略措施[J].亚太经济,2018,(3):5-11.

[11]赵连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在逻辑[J].理论探讨,2018,(6):18-23.

[12]李群山.论习近平的担当观:底蕴·内涵[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1):3-10.

[13]王义桅.中国的安全文明观实现了对西方的超越[J].求是,2014,(20):63-64.

[14]何文姬.总体国家安全观:多种行为体的共同安全[J].学理论,2015,(27):9-11.

[15]许耀桐. 深刻把握“7·26”重要讲话的基本要义[N]. 新华日报,2017-10-11(015).

[16]吴克明.论习近平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特征[J].观察与思考,2018,(6):17-22.

[17]王娟.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J].兵团党校学报,2018,(2):5-10.

[18]马宝成.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J].行政管理改革,2019,(4):17-22.

[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0-201.

[20]王瑶.从研究纲领方法论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J].齐鲁学刊,2018,(1):84-88.

[21]黄河.美国地缘政治战略演变中的遏制思维:从选择性遏制到“印太战略”[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72-78.

[22]胡惠林,祁述裕,郭嘉,杨传张,李炎,陈少峰,于小涵,章军杰,詹一虹.“国家治理与文化治理能力建设”研究笔谈[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8,(2):109-121.

[23]赵海乐.国家安全还是国家利益——美澳外资审查比较研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18,(6):109-120.

(责任编辑 张亨明)

猜你喜欢

理论实践总体国家安全观安全风险
关于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考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初步探索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风险及防范
浅谈县级供电局电力调度管理和安全风险的控制
探讨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