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容易被误诊的垂体瘤

2020-04-09刘嘉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垂体瘤垂体颅脑

刘嘉

【中图分类号】

R540.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031-02

你了解垂体瘤吗?这是神经外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病,指原发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的肿瘤,多数均为良性。其发病率在颅脑肿瘤当中仅次于脑胶质瘤。发病群体大概占临床上所有颅脑肿瘤的十分之一,并且以青壮年男性居多。其主要症状为激素分泌异常、垂体卒中、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

垂体瘤尽管多数情况下并不危及生命,但也会给患者的正常身体发育、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必要时要进行治疗。另外,垂体瘤还是一种容易被误诊的疾病。由于其症状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被误判为其他疾病。不少患者正是由于对垂体瘤的症状没有得到重视,从而耽误了治疗。所以,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的身体健康,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关于垂体瘤的常识,以免在出现垂体瘤时,会误以为是其他疾病。

一、垂体瘤是什么?具有哪些常见的临床表现?

垂体瘤,即来源于腺垂体的肿瘤,一般均为良性。临床上以男性居多,多发于青壮年群体。垂体瘤的主要症状在于激素分泌异常症群、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垂体卒中和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垂体瘤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一)体内激素异常分泌

比如当垂体瘤造成生长激素过度分泌,即可引发肢端肥大症。而当颅脑当中正常的垂体组织受到了影响,即可产生性腺激素分泌下降。女性可出现闭经,男性可出现不育、阳痿等。

(二)神经纤维和视神经症状

当出现神经纤维刺激时,会有持续性头痛。

当出现视神经、视交叉及视神经束压迫症时,会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底改变等现象。

(三)其他症状

主要包括垂体卒中、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多饮多尿、恶心呕吐等。病情严重者还可产生休克、瘫痪、大脑强直等不良后果。

二、垂体瘤应如何进行确诊?

想要确诊垂体瘤,一般需进行影像学、病理学等辅助检查手段。

1.影像学检查

颅脑X光平片摄影:是一种传统的检查手段。

颅脑CT检查:多可查出体积较大的垂体瘤,但对微小垂体瘤的确诊率较低。

颅脑MRI(核磁共振)检查:属于对排查垂体瘤最有意义的一种手段,能够将垂体瘤大小、形态及位置准确做出判断。即便体积较小的垂体瘤也可以得到发现。但在临床上也常常需同其他的检查手段进行配合。

2.病理学手段

病理学检查的误诊率较低、临床效果较为可靠。它包括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染色与电子透视显微镜三种方式。

其中,病理诊断包含普通切片检查与HE染色光镜观察。但是,病理诊断只能够从大体上对于垂体瘤进行判断,尚无法区分出垂体瘤属于哪一类型。

免疫组化染色是通过肿瘤细胞内部包含的激素来做出判断的,虽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但临床上也容易误诊。电子透视显微镜能够基于肿瘤细胞的具体特质,来对肿瘤的种类进行判断,但临床上使用率一般较低。

三、垂体瘤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哪些?

垂体瘤在治疗上面,包括手术切除、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任何一种手段通常都不能单独使用,否则是很难体现出治疗效果的。所以应当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来有选择性的综合使用。同时,对垂体瘤的治疗通常也需不同的科室进行同力协作才能进行。

(一)手术治疗

即通过外科手术的手段进行切除,是治疗垂体瘤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尤其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经鼻蝶微创手术已经成为针对垂体瘤主要术式。差不多96%的患者均可选择这种术式。它借助于先进的仪器设备来对于手术区域进行影像重建,并有效开展术中导航,具有安全性高、手术较为精准、疗效好等特征,深受患者的喜爱。

经鼻蝶微创手术分为显微镜下和内镜下两种术式。它的适应症主要有:肿瘤突向蝶窦及局限于鞍内者,肿瘤向鞍上垂直性生长者。目前,国内擅长经鼻蝶微创手术的较权威的专家包括:北京天坛医院的王亚卓和贾桂军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的王任直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王海军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杨辉教授、武汉同济医院的雷霆教授等。上述专家均名列全国名医百强榜。

(二)药物治疗

如果是垂体泌乳素分泌型垂体瘤,那么超过九成的患者均可采用短效制剂溴隐亭,长效制剂卡麦角林等多巴胺激动剂来缩小垂体瘤。但前提是患者必须对于此类药品无不良反应。

而对于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近年来通常是采用生长抑素类似物。临床实践表明,该类药物对于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不仅治疗效果较好,还能为患者术前的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放射治疗

由于垂体瘤对于放射线的敏感度较低,所以放射治疗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仅用于手术残余、难以耐受手术、对药物敏感性差、有共患疾病等情况。

四、垂体瘤的误诊情况

前文所述,垂体瘤还是一种容易误诊的疾病。臨床上常常发生这两种情况:要么是垂体瘤误诊为其他疾病,要么是其他疾病被误诊为垂体瘤。

垂体瘤容易被误诊的主要原因包括:

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病情症状无明确的主次之分、其所引发的低钠血症容易被忽视、进行的辅助检查不够到位等。

垂体瘤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情况:视神经炎、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萎缩、眼肌麻痹综合征等。

其他疾病被误诊为垂体瘤的情况:以原发性甲减为主,还包括颅咽管瘤、各种胶质瘤、脑膜瘤、胚生殖细胞瘤、畸胎瘤、上皮样囊肿、脊索瘤、转移性肿瘤等。

此外,还有一种状况容易被误诊为垂体瘤,就在于垂体的生理性增生。目前,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质量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因此,不少青少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育提前。不少女孩均出现了月经初潮提前的状况。有时候家长因为孩子的身高明显超过父母的身高,会担心孩子是否患上巨人症,就会带孩子进行垂体增强磁共振,发现垂体饱满;血生长激素水平高于正常值范围。如果医生的经验不足,容易被误诊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临床山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此时,家长切不可盲目相信检查的结论,最好是再让孩子进行个OGTT(即垂体生长激素葡萄糖抑制试验和血IGF1检测)。只有当血生长激素水平和谷值分别超过了2.5ug/dl与1.0ug/dl,同时血IGF1值比同龄孩子要高2个百分点时,才可判断为垂体瘤。否则,如果只是单独的生长激素随机值上升和垂体饱满,那么最好是半年后再去进行复查。

希望读者们看了此文,都能够对垂体瘤的常识有所了解。

猜你喜欢

垂体瘤垂体颅脑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看似“中年发福”,竟与垂体瘤有关
垂体瘤术后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常见的颅脑损伤有哪些
月经紊乱、视力下降, “元凶”竟然藏在脑子里
猛长个儿,是发育还是疾病?
生理性失眠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