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运输设备技术改造项目投入产出评价研究

2020-04-09邢俊楠

中国铁路 2020年3期
关键词:编组站经济评价投入产出

邢俊楠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43)

0 引言

铁路运输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经营”的观念限制了企业的经营活力,忽略了企业的效益导向,在企业固定资产资源的价值创造与投入产出的管理方面较为薄弱。铁路运输设备技术改造项目(简称铁路技术改造项目)是铁路运输企业可自主决策的保障铁路运营安全、改善运输服务品质、提高铁路运输设施设备技术水平、促进点线能力协调等急需的项目[1]。铁路技术改造项目往往利用原有项目的一部分生产资料或资源,经过投资建设,形成新的、更高的生产能力。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为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促进铁路健康可持续发展,自2016年起要求铁路局集团公司对物流项目按照《铁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与参数》开展物流项目经济评价工作;2017年对铁路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项目分年、分项目分析投资效益,形成扩大再生产项目分析总投入、总效益及指标改善等情况。

在上述背景下,在投资前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科学的投入产出论证是铁路运输企业加强投资效益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对辅助决策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铁路运输企业在技术改造项目立项时,必须高度重视技术改造项目投入产出论证的工作和结果。目前对于铁路技术改造项目投入产出评价的研究成果非常缺乏。

1 投入产出评价的特点

铁路技术改造是指企业为保障铁路运营安全、提升铁路运输服务品质、提高铁路运输设施设备技术水平、促进点线能力协调、推进科技进步与节能减排,以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针对固定设施设备而进行内涵式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2]。在现阶段,铁路技术改造项目是对既有铁路运输设施设备生产能力的恢复、提高和补充,实际上发挥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双重作用。在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投入产出评价时存在以下难点:

第一,效益产出于路网方面,难以计算局部效益。由于技术改造投资活动综合效益往往取决于路网整体发展、综合效能和交通市场份额占有量,导致技改资金投入产出的局部效应、效益难以测算。

第二,效益产出于非经济方面,难以量化衡量,技术改造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路网结构、扩大网络运输能力,节约运输时间、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设施设备维护养护费用、改善运输服务质量等方面,效益难以量化[3]。

因此投入产出的测算以及如何评价是准确得到技术改造项目投入产出效益评价的关键。

2 评价方案

2.1 评价范围

结合铁路技术改造项目的特点,借鉴铁路基本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方法,对既有铁路运输设施设备生产能力起到提高和补充的技术改造项目(不含简单报废更新项目)进行投入产出评价,对于无法明确计算投资收益的,提出投入产出评价应主要关注内容,辅助投资决策[4]。技术改造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达到扩能、安全、提效、改善服务等目的,对不同类型项目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投入产出评价。本次研究重点对扩能项目及提效项目进行投入产出评价,对其他类型项目提出评价的原则和方案。

2.2 评价原则

2.2.1 遵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准确,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因此在进行技术改造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时,首先采用定量分析,尽可能将产出的效果转化为收益,再进行投入产出评价;确实无法进行定量评价的技改项目,除在进行定性分析外,还应引入个别定量指标综合分析。

2.2.2 遵循有无对比原则

铁路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决策本质上是在分析判断投资项目为铁路运输企业所带来的净现金流量现值是否大于项目投资,其基本原则是“增量决策”,运用“有无对比法”进行增量现金流量的分析,核心计算项目的增量盈利能力。在进行铁路技术改造项目投入产出研究时,需严格遵守“有无对比”原则。

运用“有无对比法”,是为了识别那些真正应该算做项目效益的部分,即增量效益,排除那些由于其他原因产生的效益,同时找出与增量效益相对应的增量费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项目投入后的净效益。

2.2.3 遵循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原则

按照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可分为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静态评价是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方法简单,适用于对短期投资项目进行评价,以及逐年收益大致相等的项目评价;动态评价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能较全面地反映投资方案整个计算期的经济效果。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投入产出评价时,一般以动态评价为主,静态为辅。

2.3 评价流程

对铁路技术改造项目进行投入产出评价,首先对项目必要性、项目建设实现目标、项目建设背景意义、技术可行性等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其次对项目投资估算组成进行充分研究,确定项目总投资估算,以项目的总投资估算作为项目投入产出中投入的组成部分;再次根据投入产出评价的原则,对铁路技术改造项目投入产出进行评价。评价流程见图1。

图1 铁路技术改造项目投入产出评价流程

2.4 评价方法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原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三)》和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铁道部发布的《铁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对铁路技术改造项目采用经济评价的方法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即在项目投资估算的基础上,分析项目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的来源及筹措方式,为财务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后,通过预测项目的财务收益与费用,编制财务分析报表,计算财务分析指标,考察技术改造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据此判断其财务的可行性,并考察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以及项目对社会福利所作出的贡献,评价项目经济合理性[5]。

除采用经济评价方法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经济评价外,结合技术改造项目特点,按照技术经济学理论,再引入投入产出比、满意度等其他评价方法辅助对项目投入产出进行分析[6]。铁路技改项目评价指标及使用范围见表1。

表1 铁路技改项目评价指标及使用范围

3 案例分析

按照投入产出评价原则及方法进行项目投入产出评价,首先判断项目的实施效果,从定性角度分析项目的投入产出;其次选择总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指标,以判断项目能否通过投入产出评价。

3.1 榆林站修扩能改造项目

陕北地区到达空敞车中不良车较多,约占总到达数的21%(日均装车3 000辆左右,不良车约为800辆),主要是通过专用线(专用铁路)产权单位整修加固、各车辆段站修所及装车站修复,日均修复利用率87%。因陕北地区车辆检修能力严重不足,仍有13%的车辆(每日约80辆/2列)回送至新丰镇编组站施修。2017年,陕北地区日均需进行站修车79辆,实际站修33辆,外排坏车46辆。2018年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西安局集团公司)立项实施站修扩能改造,建设2条20台位站修线,新增修车能力40辆/日,投资估算3 200万元[4]。

3.1.1 定性评价

在采取以上日常生产组织措施和补强车辆检修设施后,预计陕北地区破损车日均修复利用率将由87%提高至95%,榆林以北主要装车站的破损车外排数较2017年同期压缩50%以上。

3.1.2 定量评价

(1)项目投入:建设投资3 200万元,不修复支出816元/辆、折旧按5%计提折旧每年折旧152万元。

(2)工作量指标:辆/日,车辆检修能力(日修车能力40辆)。

3.1.3 静态评价(近期3年,2019—2021年)

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全年除去陕北冬季寒冷期和雨季影响,按126 d计算,每年可收益3 641.4万元,3年收益10 924万元。投入产出比=11.37>1。

3.1.4 动态评价(远期20年,2019—2039年)

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建设期1年,运营期按19年计算,本项目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11.5%,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6%);财务净现值4 560万元;投资回收期2.15年,具有较好的财务效益及较强的财务可持续性,财务评价可行,项目通过投入产出评价。

3.2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项目

随着入川、入渝客货运输需求增长迅速,安康枢纽作为衔接包柳通道与沪汉蓉北通路的关键点,将随着周边线路(襄渝、西康、阳安)的扩能改造面临更繁重的运输需求与压力。目前,安康东编组站单日最高办理车数已达到查定能力的118.3%,车站能力已饱和。但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安康东编组站两侧为沟壑),无法通过站场改扩建来提高枢纽能力。2018年西安局集团公司立项实施安康东编组站新设综合自动化控制(SAM)系统,投资估算9 500万元[8]。

实施效果:提高编组站综合改编能力约20%;明显压缩货车中停时间,提高铁路资源的利用效率;合计节省劳动力50人,明显提高编组站全员劳动生产率及运输作业安全;提高编组站的管理水平。

3.2.1 定性评价

项目实施减员50人,每个职工每年按照11万元的支出计算(仅考虑职工工资成本);车辆的中转停留时间日均在17 h左右,根据经验数据,实施综合自动化改造之后可提高效率9.2%,车辆中转停留时间可减少15%左右。

3.2.2 定量评价

项目投入建设资金9500万元,考虑到设备寿命为10年,使用10年后设备全部考虑重新购置,投资为9 500万元。

3.2.3 静态评价(近期3年,2019—2021年)

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每年为安康东编组站节省人员费用可达550万元;车辆使用费2020年节省655万元,合计节约费用1 205万元,3年收益3 615万元。投入产出比=1.27>1。

3.2.4 动态评价(远期20年,2019—2039年)

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建设期1年,运营期按19年计算,本项目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6.33%,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6%);财务净现值123万元;投资回收期15.6年,具有一定的财务效益及财务可持续性,财务评价可行,项目通过投入产出评价。

4 结论

运用投入产出评价方法和参数指标,建立铁路技术改造项目投入产出流程图及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个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实证分析:

(1)项目定性分析结果:项目实施效果良好。

(2)项目定量分析结果:财务评价内部收益率大于投资者的基准收益率。

(3)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两者的净现值均大于0,项目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投入产出评价合理,经济评价结果反映出投入产出评价的目的能满足国铁集团对投入产出评价的新要求。

猜你喜欢

编组站经济评价投入产出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甘肃敦煌市新泉北钒多金属矿床概略经济评价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接口规范
编组站调车作业计划管理系统研究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与CTCS-2系统结合的思考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现金流量表对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DEA方法的高校R&D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29所高校为例
油气田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指标NPV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