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工程工地试验室现状与管理

2020-04-09韩侃王伟星赵守全王秉勇

中国铁路 2020年3期
关键词:试验室母体工地

韩侃, 王伟星, 赵守全, 王秉勇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00)

1 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公路行业针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出台了许多标准和文件,但铁路行业相对较少。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和铁路建设项目的增加,工地试验室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工地试验室,但在软、硬件方面都不能达到要求,使试验检测工作无法落实。针对这些问题,为了防止不合格或假冒伪劣产品用于铁路建设工程,原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定了Q/CR 9204—2015《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和Q/CR 9205—2015《铁路工程试验表格》等试验检测管理标准,出台了有关工地试验室和拌合站管理的文件,明确要求原材料质量要通过制定检验批质量检验抽样方案、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自检、监理单位平行检验和见证检验、监督单位抽检等方式进行控制,必要时建设单位还要委托第三方单位抽检;对使用不合格原材料行为,处理措施主要包括:清退整改、对施工单位及供货商记录不良行为、纳入红线管理、限制市场准入等[1-2]。

另外,《国家铁路局关于加强铁路建设工程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产品质量进场验收工作的通知》(国铁工程监函〔2017〕74号)的发布,明确了监督检测办法和流程。对使用不合格原材料行为处理措施包括:清退出场、抽检复核实体质量、责令改正、行政处罚等。

通过监督检查和调研发现,现阶段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效果不明显,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于工地试验室机构的管理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主要对工地试验室现场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工地实验室健康的发展和管理提出建议。

2 存在问题

2.1 试验室授权、管理体系

(1)试验室试验能力及人员资质授权不符合相关规定。工地试验室未建立有效的试验检测人员管理程序,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现场无技术人员的劳动或录用关系、能力确认、授权等相关记录。

(2)质量管理体系以体系框图代替,试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如多数试验室缺少化学药品等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度和使用记录。

(3)试验检测工作与质量控制脱节,项目部工地试验室的附属地位致使其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4)数据异常无法正确处理,习惯性隐瞒、编制假数据。

2.2 试验检测人员

(1)试验室部分人员个人业务能力、工作责任心不强或人员资质满足但工作思路不清,对试验检测的认知程度不够。

(2)试验室人员配备数量不足,部分试验检测人员挂名不在岗,有些持证人员注册单位和现场检测单位不一致。

(3)未按母体试验室要求建立有效的试验检测人员管理程序,授权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现场无重要试验人员的能力确认、任用、授权等相关记录[1-4]。

2.3 设备设施管理

(1)仪器设备的配备和精度不符合规范要求,部分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座或抗震基础,操作环境相互干扰。

(2)普遍不重视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状态标识不规范,设备鉴定校准结果未进行确认,存在仪器设备未送检随意编造检定报告的情况。

(3)未对部分设备、标准物质开展期间核查,未对操作技术复杂的、重要的、关键的仪器设备进行操作授权[1-4]。

(4)缺少现场仪器设备档案及使用记录,设备运转记录无法追溯。

2.4 场所环境

(1)试验室各功能区设置和规划不合理,普遍没有考虑安全和环境因素,未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1-4]。

(2)未对试验规范中对环境条件有明确要求的设备和功能室进行监测、控制和记录,各操作室温湿度不能有效控制。

(3)多数养护箱、标养室温湿度不达标。

2.5 内业资料管理

(1)内业资料框架不清晰,资料查阅等无制度,试验人员随意翻动,归档无序。

(2)资料室成为摆设,各类资料堆积在个人办公桌上,管理类资料没有标准格式,编制随意,技术类资料报告、记录代签名是常态。

(3)未明确文件的标识、批准、发布、变更和废止等或文件控制程序失效,致使使用无效、作废的标准;未对管理体系中所要求的文件,包括内部文件和外部文件、质量和技术文件等进行控制[1-4]。

2.6 试验检测行为

(1)试验检测工作量与实际不符;养护室试块数量、部位与入库台账或试验报告不符;试验室标准物质、化学药品的采购数量与现场使用记录情况不符。

(2)部分试验习惯性不做、数据造假或几个月内只做1种批次材料的试验。如混凝土、胶砂、净浆等试块未压至破坏重新编号留存;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多数不开展试验;部分仪器设备(沸煮箱、抗渗仪等)长时间未使用但出具报告。

(3)原材料抽样存放和管理混乱,样品在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放、清理过程中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有效控制和记录。

(4)对试验规范的学习和理解不深,未严格按照检测规程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检测。如普遍存在混凝土外加剂性能试验记录中检验同一种外加剂的3批混凝土在同一天制作;用于喷射混凝土的速凝剂未检测含水率等。

(5)报告引用试验数据无法追溯,结论和依据不准确。如路基基底处理压实质量、基床表层压实度、取土场土工试验报告缺少相应的原始记录,报告和试验记录不能一一对应。

2.7 外委试验

(1)选择的外委试验单位行业信誉差、资质能力不足,试验检测参数不全。

(2)外委试验检测滞后,外委指标未按照设计执行;如隧道用土工布、防水板等防水材料设计指标与规范要求不一致时,应按设计指标执行。

3 主要问题分析

3.1 统计分析

对地方铁路监督管理局片区内5条在建铁路的试验室进行专项监督检查,检查共涉及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56个、监理单位试验室14个。检查共发现问题434个,数量统计如下:质量问题313个,占问题总量的72%;安全问题68个,占问题总量的16%;行为及其他问题53个,占问题总量的12%。问题分类统计示意见图1。

图1 问题分类统计示意图

进一步分析试验室专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多数为质量通病、安全惯性问题。对问题进行类别细分统计(见图2),可以看出:试验检测行为问题最多;设备设施、场所环境、试验检测人员问题次之,分别占19%、18%、14%;委外试验问题最少。

图2 问题类别细分统计示意图

3.2 原因分析

(1)母体试验室未能有效监管。母体试验室作为工地试验室的授权机构,应对工地试验室的建立和运行等各个环节履行指导和监管职责。从现状来看,由于母体授权的工地试验室较多且各参建项目较为分散,母体的监管力度不够:一是工地试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脱离母体试验室和施工现场,没有延续母体的体系文件和管理制度或完全地照搬照抄,没有结合工程性质、项目规模等实际情况进行编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差;二是母体试验室对工地试验室的检查和验收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真正起到指导和监督作用。

(2)试验检测人员稀缺。从在建铁路工地试验室技术人员的普遍现状来看,存在人员稀缺的问题:一是施工单位试验人员技术力量良莠不齐,技术人员培训、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较少,致使技术人员基础理论、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距离试验检测工作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建设管理单位缺乏工作经验丰富、技术能力过硬的专业监管人员,当遇到突发事件或检测行为问题时,监管人员受技术水平限制,不能有效地分析并解决问题;三是试验检测人员持证人数存在较大缺口,持证率低,在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人均检测业务量大,工作强度高且工资水平及福利待遇相对比较低,导致人员流动性大[5]。

(3)市场秩序混乱。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试验检测机构只有具备特定的检测能力和条件,并获得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部门颁发的资质认定证书,才可以向社会出具检测报告[6]。但是,有些试验检测为了盈利,不惜违背诚信、违规操作,使市场秩序变得混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些监理工地试验室在事先未取得委托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试验检测分包,分包机构派驻现场的试验人员和授权签字人等都不在母体注册登记,即不具备试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就进行开展试验检测活动;二是有些工地试验室超出资质和认证范围开展检测活动,在不具备该项目资质的情况下出具试验检测报告;三是部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操作不规范,在原材料供应商利益的驱使下出具不准确的报告,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破坏试验检测的公正性[7]。

(4)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对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和造成的后果认识不够。由于铁路监督管理部门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使得部分工地试验室责任意识不强,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和法律责任。很多原材料和产品虽经过工地试验室检测,并出具正式报告,但当质量或安全事故发生后,试验检测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所出具报告应承担的社会和法律责任,给我国试验检测机构造成整体公信度缺失。如甘肃某公路在隧道中使用非标准钢筋被媒体曝光、陕西奥凯电缆事件等发生后,对试验检测机构和人员的调查处理应向社会明确公布。

项目管理人员懂得试验检测技术的不多,缺乏对混凝土原材料的基本认知,更体会不到材料变化对混凝土造成的影响,原材料检测不合格时,物资部门和生产部门人员就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甚至在处理技术问题时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4 管理建议

(1)尽快修改和完善《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加强铁路行业试验室监管。目前,铁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体系不尽完善,虽然Q/CR 9204—2015《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对施工单位试验室提出了试验检测原则、技术标准、试验检测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准则,但没有细化的管理标准和监管体系。因此,尽快完善工地试验室监督体系,对影响试验检测的因素进行全面监管迫在眉睫。

(2)重视仪器设备和人员的投入,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工地试验室应按照项目实际情况和合同要求配备齐全的仪器设备,并确保仪器设备技术性能和工作状态良好。工地试验室应分专业、检测范围和内容科学合理地配备试验检测人员,试验人员均应经过能力考核和授权并在母体试验室注册。工地试验室授权签字人应是资质认定部门考核合格,并经母体试验室授权的人员,母体试验室应对签发报告的职责和范围有正式授权文件。

在人员业务培训方面应做到:一是根据项目实际需求组织上岗前的集中培训,有针对性的为试验检测人员进行理论培训,提高实际工作水平;二是根据培训计划分专业组织人员进行集中技能培训,采用理论、实操和考核的方式提高人员业务水平;三是对更新或替换的新标准、规范、法律法规文件及时进行宣贯,保证质量和技术文件等有效控制;四是结合铁路、公路、建筑、水利等行业资格考试组织考前培训,提高试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考试通过率。

(3)建立质量内控机制,严格试验检测程序管理。工地试验室要重视内部监督管理:一是认真学习已批准的工地试验室管理体系文件,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使各个环节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得到有效受控[8-9];二是要抓好质量控制计划的落实,包括人员培训和考核计划、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能力验证计划等;三是设置专门的抽样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原材料抽样,防止供应商蒙混过关。在某几条铁路曾经出现过类似事件:如隧道橡胶止水带厚度不足、防水板厚度不足,抽检发现整卷材料端部规格尺寸是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但是用至中间部分出现了质量不合格情况,主要原因是建筑材料抽检通常按照批次进行,而每批次有时多达数车,一批次货送多趟(车)次,再如电缆、止水带等条状材料,抽检的惯例也是从头上去剪数米,问题出在中间也很难发现,形成管理漏洞;四是设置专门的监督人员,按计划对检测人员试验过程进行监督,对试验检测能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情况提出人员的培训需求;五是做好试验原始记录和保存工作,做到环境控制记录、仪器操作记录、试验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台账和试验检测报告能相互对应,保证试验报告准确和数据可追溯[10]。

(4)强化母体试验室的监督管理。目前,铁路行业母体试验室对工地试验室的监管没有明确文件,但工地试验室作为母体试验室授权的派出机构,应在试验室建设、人员设备投入、质量体系建设等方面满足母体试验室质量体系文件和管理的要求。起草的有关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制度、试验检测实施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等工地试验室管理体系文件要上报母体试验室批准。

母体试验室应随机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对授权工地试验室进行监督检查,对试验室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和指导,重视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对检查结果的讨论总结。在检查过程中,建议把试验检测人员的信用评价结果纳入当年个人的年度考核[11]。

5 结束语

(1)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要强化试验检测工作,重视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才能确保铁路施工质量。

(2)工地试验室必须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在质量体系建设、人员设备投入、试验检测行为及试验工作独立性等方面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等。这些问题需各部门提高认识,引起重视。

(3)母体试验室要加强对授权工地试验室的监管力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指导。

(4)要完善铁路工程试验检测监管体系。铁路行业应尽快研究建立和制定一套完善、规范、可行的工地试验室试验检测管理体系,对铁路工程试验检测过程进行全面监督。

猜你喜欢

试验室母体工地
施工自检试验室面临问题与应对措施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商品混凝土试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
蒲公英
波比的小工地
DB Living Lab试验室ETCS L3演示试验
故乡
热闹的工地
工地上的女人们
三种稠环硝胺化合物的爆炸性能估算及其硝化母体化合物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