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与展示结合的石蒜引种应用

2020-04-08詹双侯王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效果评价实践应用

詹双侯 王慧

摘要    通过对石蒜引种项目的思路、设计及栽培要点分析,讨论更适合植物园引种项目开展的应用可能方式,将研究目的与园林种植设计结合,将科学内涵与艺术展示结合,科学研究与应用同步进行,研究成果以期为安徽省提供石蒜优质种质资源及推广适宜在林下发展的花海经济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石蒜;引种研究;项目背景;实践应用;效果评价;合肥植物园

中图分类号    S6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4-0145-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石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鳞茎,地上部分花期、叶期一般不一致,叶先于花或于花后从地下部分抽出,其花型多姿、花色多样、花期长,长长的蕊丝向后翻卷,仿佛烟花一般,常被寓意为神秘莫测的爱情之花、通灵之花,有花叶不相见的美丽爱情传说,深受人们追捧,具有研究开发价值。

1    项目背景

目前,国内首个国家石蒜属种质资源库由杭州植物园建立,杭州植物园在石蒜属花卉的引种栽培、新优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石蒜属植物保育、快繁技术及栽培管理、种质资源的引种和整理方面开展深入研究[1],成效显著,并举办了以石蒜展示为主题的花展,取得业界好评及良好的社会效益。

合肥植物园作为安徽省重要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地,将石蒜属植物扩充到园内种质资源库中,并将石蒜属植物的最新园艺水平展示给市民。

2    引种应用实践

植物园建设目标包括科学内涵、艺术展示和园林外貌等3个方面,其科研项目的研究技术路径必然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考虑到石蒜的生长特性及园艺展示的需要,从石蒜的主产地(或栽培地)引种多个品种,通过前期引种炼苗保育,主要在植物园内选择常绿林、湿地松林及低遮荫地3种类型地块分别展示石蒜植物开花效果,并对其开花效果进行对比评价,并为后期品种培育提供种质资源。

2.1    常绿林下引种设计

常绿林地块位于合肥植物园西南侧林荫园,其上层林冠为20世纪80年代香樟林,项目选取A1、A2、A3 3个类型地块。A1地块郁闭度较高,地形为坡地,坡度10%左右,有整齐的长条形垄及排水沟,节约人工开挖整地的成本,利用现有地形将石蒜种植于长条形垄上,避开树盘位置,整体进行规则式种植;A2、A3地块郁闭度次之,下层有园林小品“梅花桩”设计,其中A2地块主要为平地,A3地块为有地形设计的坡地,种植设计主要围绕“梅花桩”进行自然式种植设计,尽量利用现有地形的坡度及原有苗圃种植槽进行排水,采用块状及点状种植设计思路,在“梅花桩”周围形成缀花自然的观赏效果。

2.2    湿地松林下引种设计

湿地松林地块位于合肥植物园东北南,董铺水库南侧的湿地松林。郁闭度较常绿林较小,但遮荫效果佳。原始地块基本没有排水设计,地面覆盖松针及部分团块状麦冬,有一处观景亭及几处可作为休憩的景观置石。秋季松林景观效果佳,且光影效果好,极具观赏性。湿地松地块的设计思路為结合现状地形,石蒜主要进行大面积团块状种植,以便后期能在林下形成花海景观。种植垄抬高,利用地形排水。另外,在观景亭及景观置石集中处形成小型集散广场,并结合石蒜、忽地笑及稻草石蒜等点状和小组团精细种植设计,在人流停留区精细化种植。区块内虽进行了道路系统规划,但不进行其他硬质覆盖,保留原有松针覆盖效果,道路系统在场地内“隐形”,且石蒜引种种植区不围挡,使整体景观效果去人工化,尊重原生态景致(图1)。

2.3    珍稀品种引种设计

石蒜属植物种质资源虽然丰富,但大多数品种目前仍处于野生状态,市场上的杂交品种种球少,且价格较贵[2]。目前,批量性生产的种球主要有石蒜(红花品种)、忽地笑(黄花品种)、稻草石蒜(杂色品种),其他品种栽培量少,在野生地域盗挖现象也很多[3]。为了丰富合肥植物园石蒜属种质资源,特引进17个品种的石蒜属植物进行试验地块的引种(表1),目的是观察其自然物候属性并进行自然杂交,为后期植物园提供更丰富的品种资源。

2.4    栽培要点

石蒜属植物花型奇特,顶生伞房花序开展于直立花茎上,花瓣多条状反卷,姿态优雅,开花时无叶,极具个体观赏特性。笔者认为其在观赏栽培时密度不宜多大,否则会影响观赏效果。建议根据种球的大小控制种植密度,在12~18 cm之间,保证花期花朵重叠少或不重叠。

石蒜属植物一般有秋出叶品种及春出叶品种,栽植时间可以避开这2个营养生长旺盛期,选在鳞茎休眠期。为保证秋季开花整齐,本项目的常绿林及湿地松林地块引种展示区的石蒜种植期选择6月,既保证了休眠期移栽定植的成活率,又给秋季开花留有一定的缓冲适应时间。

栽植深度以刚好覆盖住种球为宜,林下种植可以利用松针等湿地松覆盖还原开挖的裸土,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保湿性,可减少夏季高温土壤水分蒸腾丧失,减少洒水养护成本。

3    项目效果评析

8月石蒜引种区域的开花成景,补充了植物园内夏末秋初的开花地被植物品种,大片的林下石蒜花开景观极具自然幽静的视觉体验。利用植物自身生长特性,运用林下半遮荫环境,既避免了开辟新的试验用地造成的土地浪费,又利用了原地形的特点,运用园林设计的理念尊重园地风貌进行植物园内引种试验的实践,对比了不同遮荫环境下的石蒜生长状况(湿地松林下半遮荫条件生长最佳;常绿林下郁闭度一般的次之,郁闭度最高的一般),对石蒜的栽植深度、栽植密度等进行了实践探索,并提供了自然杂交的试验机会[4]。另外,花展时石蒜花不仅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还吸引了插花爱好者的目光,因其花型美丽极具禅意,且花茎挺立也是优质的切花品种,在2019年合肥市劳动和技能艺术插花比赛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这样多角度、多方式的引种项目实践是一次利用“园林外貌”深化“科学的内涵”进行“艺术展示”的植物园科研项目的尝试。

4    不足及展望

目前,植物园石蒜属植物的研究仍处在引种阶段,基础性研究较薄弱,对石蒜属植物的适应性、杂交及繁殖技术等研究还未展开,未来将会陆续开展以拉近与长三角发达地区植物研究的差距,以期为安徽地区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和研究资料。林下地被花卉的研究方法及应用方式希望可以给目前短期的花海经济及绿化纵向层次单一、地少等问题提供思路,将科学研究与艺术展示结合,可以加快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实践的步伐。

5    参考文献

[1] 鲍海鸥,陈波红.石蒜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0(5):31-32.

[2] 赵天荣,施永泰,蔡建岗,等.石蒜属植物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8(4):70-74.

[3] 杨志玲,谭梓峰.石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繁育研究建议[J].经济林研究,2003,21(4):100-102.

[4] 余本祺,周守标,罗琦,等.石蒜属植物的药用和观赏利用前景[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2):33-36.

猜你喜欢

效果评价实践应用
社区医生与二级综合医院专科联动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评价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网络实战法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