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日报欧洲版》头版插图的艺术特征解析

2020-04-08宋广涛刘永风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头版中国日报工笔画

宋广涛,黄 凯,刘永风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一、《中国日报欧洲版》头版插图概述

《中国日报》欧洲版、美国版、英国版、亚洲版、东南亚版、非洲版、拉美版和加拿大版等多个海外版资源共同组成《中国日报国际版》,旨在突出中国立场、国际视野、深度为要、融合传播,倾力打造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主渠道和新平台。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是国内外高端人士首选的中国英文媒体。其中的《中国日报欧洲版》在版式排列和插图的绘画方面都相对成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设计感,广获国内外读者和新闻编辑的好评。

现在网上流传的获得国内外读者一致好评的《中国日报欧洲版》头版插图,是从2017 年年中才开始确定的版式和绘画风格。此时,《中国日报欧洲版》的版式编排更加自由、灵活,同时每期头版会绘制相关新闻插画,其设计感和艺术感使它在发挥基础传播功能的同时更具备了审美功能和装饰功能。《中国日报欧洲版》头版插图相关作品是在2018 年1 月23 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的微信公众号传播出来,阅读量很快接近2 万,随后相继被转发到新浪微博、各大设计网站以及知乎等网络交流平台。在2019 年4 月,这套报纸荣获被称作报业“奥斯卡”的英国报业年度奖,是中国媒体第一次获得“最佳国际报纸奖”。《中国日报欧洲版》头版插图中最具代表性、广受大众好评的是从2017 初开始发行的头版新闻插图,每周1-2 幅,此时头版插图几乎占据整个版面。但是插图的形式以及位置并没有固定,一直到2017 年年中,插图的风格、版式基本固定。这时候的头版插图和《纽约客》的封面杂志较为相似,体现更多的艺术元素和个人情感,具有相对独立性,依附于文字又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艺术感。因为是面向海外读者,首先要考虑到受众群体的文化差异,同时又要体现中国特色,所以插图内容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画面精美,辨识度较高。[1]

笔者以《中国日报欧洲版》头版插图2017 年至2018 年的摸索、成熟阶段为依据,分析头版插图的造型特点、色彩搭配、构图特征和多样的绘画技法和对民族符号元素的使用,总结现代插画创作中中西元素的搭配特点,为中国样式的现代插画走向国际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二、《中国日报欧洲版》头版插图的艺术特征

《中国日报欧洲版》头版插图设立的初期,中国日报社主任编辑、创作者李旻,和《中国日报》美术部的宋晨、石宇尝试过多种绘画风格,比如传统剪纸风格、扁平化插图风格等,但画面效果一般,在众多的报纸插图中并不是很突出。李旻为了解决这一困境也为了提高个人画技,报了故宫博物院工笔画绘画班,受这种传统绘画技法的影响,她有意识地把线条运用到插图创作中。后来,来自香港现居美国洛杉矶的插画师倪传婧被美国《福布斯》(Forbes)列入《30 岁以下30 位艺术新星》榜单的消息在传入国内,其作品被西方评论誉为:“用插画创作出一个天马行空的奇幻世界,用东方的色彩展现了西方的哲学。”[2]倪传婧的插画作品视觉冲击力强,又带有明显的中国元素,对李旻的插画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基于工笔画和倪传婧风格插画作品,李旻和宋晨一起探索头版插图的艺术特点,并尝试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

(一)夸张与写实并用的造型特征

头版插图中涉及人物、动物、植物等多种事物形象的刻画,对于这些形象的造型设计,创作者主要运用了夸张和写实这两种方法。在人物形象的设计中,夸张与写实的手法都有涉及,动植物的造型基本都是写实,并且会根据不同的绘画风格选择不同的造型特点。对夸张的人物造型设计主要在于人体比例和身体结构细节的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在不影响美观的情况下,改变身体比例。身体结构方面采用了简化的处理方法,比如没有过度强调肌肉纹理而是进行扁平化处理,关节处的明暗关系也被省略,通常是简单的一笔勾画出结构关系,用更加直观、简洁的方式表达最合乎审美的形象。2018 年4 月,以《TIME TO BASK》(如图1 所示)为主题的头版插图作品中,描绘的是两位少女坐在海边享受日光浴的场景。其简单、夸张、形象的人物造型与云南现代重彩画中的人物形象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艺术效果比云南现代重彩画简化了很多,与现代绘画的艺术风格更加符合。少女的五官被简化处理,脖子和躯干也被拉长,使身体显得更加高挑,简单的细节处理使画面更加直观、简洁,符合大众审美且带有明显的艺术创作痕迹。

在进行写实人物形象设计时,人体的比例基本接近真实,对五官和衣服的刻画都比较细致,因主创者李旻有学习传统工笔画的经历,所以造型时带有明显的线条勾画痕迹。动物、植物的造型设计同样是运用到工笔画中以线表示物象的形体结构、质感等方面。比如2018 年9 月,以《GREENER CHINA》(如图2 所示)为主题的头版插图作品,画面中人物的身体比例匀称,勾勒身体的曲线流畅、自然,毫无断续、停顿之感,简单的几条曲线就将身体透过衣服的凹凸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五官的刻画更显细致,一条连贯的线勾勒出人物的侧颜,五官细节处的转折、倾斜、弧度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尽显东方女性的素雅美;头发处的用线使发绺间的穿插关系简单明确、层次鲜明,同时微扎的蓬松感也形象生动。人物后面铺满了花草植物,每片绿叶的脉络清晰可见,十几朵不同姿态的山茶花摇曳生姿,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早已盛开,每朵山茶花花瓣的叠加、遮挡都刻画的精确、细致。

图1 《TIME TO BASK》

图2 《GREENER CHINA》

(二)丰满、多样的构图特征

早期,《中国日报欧洲版》头版版面把较多的空间留给插图,基本都在半个版面以上甚至整个版面,但没有确定具体的位置和构图样式。到2017 年年中,《中国日报欧洲版》头版插图的位置基本固定,占据版面的主要视域位置,底部是标题和简要概述,右侧刊登一条其他新闻。此时,头版插图的构图特征也基本确定,主要表现为画面整体的充实、丰满以及构图形式的自由多变。在相对固定的绘画尺寸中,头版插图的构图占满整个画幅,通过绘画主体的放大使画面空间减小,剩下的边缘空间或填充大量不同的元素或是对相同元素的反复应用,使画面丰富、充实且次序分明。为了使版面更加灵活,会有部分元素跳脱出边框的限制,延伸至画幅之外,使局限性的画面增添一份自由。如2018 年6 月,以《TWO-WAY ROAD》(如图3 所示)为主题的头版插图,主要讲解中国丝绸之路的建设,图中站立的骆驼占据画面将近二分之一的尺幅,大面积的尺寸强调了插图的主体。主体旁有各样形状的仙人掌、正在赶路的驼队、异域的建筑、广阔的沙漠等多种元素,把画面装点的充实、丰满,不留一丝空隙。高挂的日头出现在插图的绘画范围之外,又和插图内容相互联系,打破原有绘画的拘束感,体现了更加自由的构图特征。头版插图的构图特点除了整体画面的“满”,还表现为多样的构图形式。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没有固定构图形式,而是根据绘画主题、绘画元素、版式限定、创作灵感等多方面要求对“C”形、“S”形、圆形、方形、对角线等常见构图都有使用。如2017年2 月以《TAKE OFF》(如图4 所示)为主题的头版插图,描绘的是国产喷气式飞机的首飞,图中的元素有飞机研发室、飞机零部件、飞行的飞机等,插画师结合该版版式及信息内容,选择了“C”形构图,即体现了飞机的研发环境,又展示了翱翔在天空的国产喷气式飞机。2018 年6 月的头版《IP RISING》(如图5 所示),讲述的是中国在向创新型经济迈进的过程中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取得长足进步,相关插图则主要表现“成长”与“保护”的视觉效果。插画师使用环绕的双手以及手中被浇灌的树苗为创作元素,并根据趋向方形的绘画版面选用了圆形构图,圆形是常见的运动形式之一,往往能产生自然、原始、和谐、美满、博大、运动、欢快的感受,营造一种被包裹的安全感。[3]不管是绘画还是摄影或者其他带有画面感的图像,根据画面主题、涉及的元素以及画面尺寸选择合适的构图都会起到引导视觉、分清主次、表达情绪的作用,有利于协调整幅画面,传达正确信息。

图3 《TWO-WAY ROAD》

图4 《TAKE OFF》

图5 《IP RISING》

图6 《Bicycle Kingdom Reborn》

(三)中、西结合的色彩搭配

在插图创作中,除了构图、造型外,色彩是画面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可直观的传达作品主题。《中国日报欧洲版》头版插图中的色彩搭配和谐统一又新颖多变,注重通过色彩传达氛围,丰富多彩又表达着安详平静的情感。李旻他们创作头版插图时会考虑新闻主题内容来确定色彩基调,对色彩的搭配较为考究,探索符合现代大众口味的色彩语言。作为主创的李旻和宋晨同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也表现出学院派的特点,在读期间,他们一方面学习中国古代传统的视觉表达形式,另一方面又学习借鉴西方现代的表现手法。她们都有临摹敦煌壁画的经历,后来李旻出于个人兴趣参加故宫博物院工笔画班的课程,同时又吸收西方抽象、装饰性的色彩特点,再加上现代插图明亮、多变的色彩,因此画面色彩细腻多变、简单明快,现代夹杂着传统,处处透露着中西融合的味道。这也得益于她们勇于探索,紧追时代的潮流,不甘心只停留在夸张、写实、滑稽的“洋画”基础上,结合中西绘画特点,将其融合创新,认真分析、取舍,并最终绘画出一幅幅相对独立又能够诉说“中国故事”的精美插图。在头版插图《Bicycle Kingdom Reborn》(如图6 所示)中描绘了几位年轻人在公路上骑行自行车的场景。一条蜿蜒的道路上,两位骑共享单车的女孩和两名身着职业服装的骑手,重点刻画的是两位青春女孩,她们神态自然、轻松,五官、发式和衣折的处理显示出国画的痕迹。道路为亮粉色,道路两旁的土地为明亮的黄色系过渡色,绿色的植物被降低了纯度并有明显的环境色,人物着装符合大面积红黄色调的黄、灰、白色。道路浪漫的色彩和低纯度的花草植物搭配,清新素雅,色彩的过度和谐统一,春暖花开的气息扑面而来。整幅作品色彩柔和、饱满,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她们一系列的头版插图作品体现中国传统元素,以色彩明亮、细腻的现代插画的方式表现,符合中西方大众审美,有利于中国特色艺术在国际的传播和发展。

(四)不同绘画风格的体现

1.中国传统工笔画技法的运用

工笔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的发展历经千年,经过长期的累积与发展,使之成为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4]工笔画通过线的刚柔、曲直、轻重等变化会勾画出物体的形态、趋势,以线条为主展现画面生命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其用笔稳当,主观色彩浓郁,用线注重个性与情感的结合,用色大胆,注重色彩的独特地位以及其内在表现力,绘画材料广泛,表现形式多样。色彩上不会刻意强调对自然色的表现,而是强调突出意境,使画面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西方画则注重明暗光影,强调绘画出事物的真实感,对线的运用较少。东方绘画则始终注重线的运用,强调绘画者自身情感的表达,注重意境的描写。李旻已经掌握该绘画形式基础的特点和技巧,所以头版插图作品中工笔画的绘画痕迹多有体现。例如,头版作品《BEIDGING INTERESTS》(如图7 所示)中,链接世界经济的G20 桥梁周围布满盛开的花朵、树叶,旁边还有两只嬉戏的燕子,植物和燕子的线条简练、概括,形象传神,尤其是用流畅、饱满的线条勾勒出小燕子轻快、活泼的姿态,燕尾修长、优美,呈现出“C”的曲线形状,使形体富有弹性和张力,把工笔画中形和神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2.现代数码插画的表现形式

现代数码插画师主要利用电脑技术进行设计绘画,以鼠标、手绘板、压感笔代替画笔,能够模仿很多肌理、笔触、色彩效果,便于修改和复制。同时提高了作画效率,缩短创作周期,也节约了材料的耗损,降低了创作门槛,一些没有深厚绘画基础的人也能够加入插画创作的行列中。头版插图的插画师就是采用这种绘画方式,依托数码设备和软件所带来的便利、高效率使她们的创意得到最大的发挥。这种插画具有装饰性、创意性、独立性、青春性、审美性等多种艺术特性,比传统插画具有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他们使用方便快捷的现代插画绘画形式,运用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绘画技法并搭配鲜明、靓丽的色彩,使这种绘画风格一经问世就吸引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眼球。如头版插图2017年8 月作品 《THE NEXT BIG THING》(如图8所示),三名年轻男女坐在几只飞翔的鸟雀身上,他们互相之间传递物品、交谈信息,乘着雀儿欢乐地穿梭在云朵中,加上充满图形符号、变化多样的背景,整个作品充满了创意性与设计感。绘画中事物的造型采用工笔画勾线与现代图形结合的手法,搭配时尚、靓丽的粉红色铺满整个画面,处处透露着青春、活力的气息,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自然、新奇,表现出现代插画所拥有的装饰性、青春性、审美性。头版插图的创作者把现代数码插图得天独厚的视觉表现方式融合民族特色的绘画特点,在传播视觉的同时使用传统文化做背后支撑,这正是头版插图受到国际大众认可的重要原因。

图7 《BEIDGING INTERESTS》

图8 《THE NEXT BIG THING》

综上所述,《中国日报欧洲版》头版插图具有夸张与写实并用的造型特征、丰满且多样的构图特征、中西结合的色彩搭配、不同绘画风格的体现等艺术特征,这些艺术特征是头版插图成功融合东西方绘画元素,走向国际插画舞台的重要因素,推动了国内插画国际化的进程,为其他插画师创作出更多受国际认可的中国风格插画提供有效借鉴。

三、《中国日报欧洲版》头版插图中的民族符号

(一)中国代表性动植物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开放、包容,其内容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点滴,和中华大地上独具特色的各色生物。中国最具吉祥寓意的动植物是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头版插图作品中多处运用中国代表性的动植物,如从古至今备受文人雅客喜爱的梅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雍容华贵的牡丹等;动物有憨态可掬的熊猫、泳姿雄然的锦鲤、神话故事里的龙凤、屋檐的燕子、开屏的孔雀等。画面中并没有刻意强调中国元素,但是牡丹、菊花、荷花、熊猫、锦鲤、家燕、丹顶鹤等动植物的出现传递的是中国人血脉里的记忆,让人倍感亲切。作品2017 年3 月《PANDA POWER》(如图9 所示)中的中国风尤为浓重,画面中同时出现了广受人们喜爱的国宝熊猫、京剧服装中的头饰发冠、流水的茶壶与雕刻青花的茶碗、方寸之间尽显智慧的围棋、刺绣与绘画中出现的梅兰竹菊等传统元素,经过作者艺术性的处理,让作品更加有精彩有活力,使传统元素融入当代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利用中国家喻户晓的吉祥动植物元素,从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塑造画面内容。使头版插图独具民族文化魅力,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亲和力,使人尽皆知的中国传统元素融入现代生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中国传统纹样的应用

中国传统纹样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其表达形式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发展以及载体的不同各具特色。现代我们看到的传统纹样都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特色,是民族文化中靓丽的艺术之花,在世界的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中具有丰富含义的、极具代表性的图案,为插图设计提供了大量元素,成为插画师、设计者的创作源泉。头版插图中较为常见的纹样有祥云纹、水纹、卷草纹等,如插图2017 年4 月的《GLOBAL CONNECT》(如图10 所示)中,以传统水纹描绘大海中海水与船只碰撞时翻滚的浪花,在飞翔的丹顶鹤周围用祥云纹衬托犹如仙气缭绕,画面中高铁列车飞驰而过,穿过盛开的菊花和玉兰花,好一派吉祥幸福、飞速发展的中国样貌。插画师选取这些纹样的造型特征,用现代插画的形式加以配色、设计,大胆、开放的对中国传统纹样进行设计再利用,对传统图案进行提炼、概括,因时因地的应用到现代插画设计中,使完成的作品即透露着传统元素的味道,又体现现代特征的时代风格,形成独具中国样式的插图作品。

总之,《中国日报欧洲版》头版插图中对中国代表性动植物与中国传统纹样的运用为插画创作提供了大量可应用的绘画元素,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同时也因为它们本身的象征性而体现出更多的民族文化特征。这种把民族符号融入现代插画的创作方式即丰富了画面又突出了民族特色,值得相关插画创作者学习借鉴。

图9 《PANDA POWER》

图10 《GLOBAL CONNECT》

四、总结

《中国日报欧洲版》头版插图受到国内外大众的认可得益于作品中相互融合的中西方绘画元素,以及对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符号的运用,体现了《中国日报》美术部插画师对于中国风格插画国际化的积极探索,标志着我国插画一种新风格的确立。本文通过对头版插图艺术特征的解析,较为详尽地论述了插画作品中造型、构图的艺术特点、中西色彩的融合应用、不同绘画技法的使用以及民族符号在创作中的巧妙运用,对于国内插画师进行中国风格插画国际化的创新、创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头版中国日报工笔画
漫画
工笔画
小学工笔画
“头版”既出,一切才刚刚开始
中国工笔画概述
天空之城
粉红荷花工笔画法
《中国日报》:中国成第一大“电子竞技”市场
超萌大头版《来自星星的你》
《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英国“最佳国际报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