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4-07冯娟

今日财富 2020年7期
关键词:金融学民办高校应用型

冯娟

“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金融相关产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金融学专业教学面临着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压力与挑战,互联网时代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金融学教学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急需转型调整,本文从重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结构、革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四个方面提出互联网时代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以期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对接。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云计算、移动终端、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金融服务领域,传统金融业面临巨大冲击与转型压力,互联网金融成为新的业态发展模式,传统的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求,各大民办高校都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发展方向,尤其对于金融学教学而言,只有顺应趋势,才能够逐步提高金融学教学质量和水平,使金融人才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

一、互联网时代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根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及金融相关领域人才需求增幅超过80%,职位需求占全国职位发布总数的15%,市场对互联网产品经理、网络运营管理等职位需求快速增加。可见,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把握当下市场形势与市场需求,有效应对互联网时代对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将金融基础理论与互联网金融最新发展相结合

互联网时代金融人才培养要求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学生在掌握金融学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要及时关注宏观经济与金融相关政策动态,将微观层面知识应用于实践,能够对金融市场、金融企业管理等进行理论分析;学生要熟悉互联网金融的业态特点及发展趋势,把握市场金融人才需求,学习互联网时代金融产品设计、发行、交易等各个环节具体的操作原理,并熟知互联网金融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学生要了解相关金融法律、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公司金融等相关知识。

(二)具备互联网金融工具的运用及数据处理能力

根据领英中国智库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白皮书》,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急需高科技行业人才,尤其是网络技术人才。因此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分析处理技术、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发技术等,并学习掌握相关数据处理软件,如SPSS、EVIEWS、STATA等经济计量软件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数据处理软件等,顺应互联网时代对金融技术人才的需求。

(三)具有互联网思维和金融创新思维

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金融产品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创新--的产物,其涉及多门学科,如金融、数学、计算机、法学等,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因此,互联网金融时代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互联网创新思维,形成跨专业、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够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思考和工作。

二、民办高校传统金融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虽然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对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反思与改革,但并未有实质性的进展,培养目标仍然定位于传统的金融行业,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专业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再结合金融各方向的特点,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如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理财规划师等,毕业后从事金融服务及管理工作,虽然设置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能够适应银行、证券、保险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具体的规格要求显得过于笼统,并没有明确提出金融学专业学生所需达到的基本能力及素质目标。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在颠覆传统金融业务经营运作模式的同时,更会催生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及相关工作崗位。因此,为了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避免金融类人才培养目标与金融行业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结合实际重新定位。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及各大民办高校网站予以整理的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围绕传统的金融理论及业务,定位于传统金融业务人才的培养,导致教学内容与现实需要严重脱节。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表外业务及中间业务为主,很少或几乎不涉及互联网金融业务,甚至连网上银行业务也很少涉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更是难以涉略,这充分说明当前的金融学教学内容并没有与时俱进,培养的金融人才难以适应实际发展的需要。

表1 金融学专业相关课程设置

(三)教学手段落后

传统的金融学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为主,辅之较少的实务操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多为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中依旧大量存在着“我教你学、我说你听、我做你看”的模式,并且“四一致”的教学评估方法,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在教学期初都已确定,不能适应教师随时进行知识更新的需要,虽然近些年一直在提倡教学改革,但这种现象在短期内仍然很难改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也很难得到突破,创新能力很难提升,并导致很多学生思维僵化,很难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则背道而驰。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策略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民办高校应坚持面向市场、定位培养、彰显特色的人才培养方针,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潮流,培养互联网金融应用型人才,确保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岗位需要相契合。发挥民办高校原有的办学优势,培养掌握金融、互联网、统计、金融工程、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互联网金融应用型人才。

(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补足专业设置短板

在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增设互联网金融方向,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的基础上,结合金融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知识增设互联网金融方向课程,如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银行、P2P网络信贷、众筹、风险投资等相关课程,使学生形成综合性、多层次的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与创新的能力。金融学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结构,一是基础业务操作和管理能力,能够从事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基础业务工作;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及互联网营销能力,能够熟练使用新技术、新平台管理公司业务系统,运用新媒体进行金融产品的宣传和销售;三是具备金融分析能力,能力撰写行业研究报告,对新的业态、新的政策等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互联网金融技术处理经济金融信息;四是培养互联网思维及金融创新能力,能够熟悉互联网金融的具体运作流程,并熟知相关潜在的金融风险,设计互联网金融产品,结合互联网最新技术进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

(三)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

一是要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翻转课堂、角色互换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模拟教学法,通过实训基地和教学实训软件,开设教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业务技能;改革教学方法,实施PBL教学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参与式、合作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是要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创新能力。全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同时推行“5+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5学期理论、2学期校内实训、1学期校外实习,提升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所学理论与实际需要相结合。(作者单位:郑州商学院)

猜你喜欢

金融学民办高校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金融学的“宏微观裂痕”与制度金融学研究
An Analysis on Internet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China
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前沿发展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