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2020-04-07桑晓蕾

新丝路(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重大意义

桑晓蕾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决定》的价值旨归、重点指向。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具有重大意义,也有明确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统筹城乡;民生保障;重大意义;内在要求

民生无小事、民生大于天,让老百姓幸福是我们党的事业[1]。盘点这一年的生活,“一次办好”“脱贫了”“涨工资了”“医保联网了”“开公司了”等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张张开心的笑脸,织就了一幅多彩斑斓的民生画卷[2]。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民生改善永远在路上,因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决定》的价值旨归、重点指向,深刻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使命担当[3]。

一、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的重大意义

1.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成功经验的重要体现

(1)从战略高度认识民生问题重要性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凋敝、一穷二白,中国共产党面对困难不退缩,采取了一系列民生改善措施,如土地改革、平抑物价等,稳定了民心、巩固了政权,新中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发展的新时期[5],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

(2)坚持民生问题靠制度解决的重要里程碑。解决民生问题,靠偶尔地发“礼包”是不可持续的,靠简单地下基层慰问也是不行的,这些都不是保证民生问题解决的根本良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民生改善进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具体制度规范缺失,使民生问题的解决常常处于一种临时抱佛脚的“应急式”状态,不能纳入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改善民生的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民生改善的制度和措施,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则标志着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升到制度层次,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得到重要保障。

2.中国共产党价值立场和思想方法的重要体现

(1)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立场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包括机构体系、职能体系、权力体系、制度体系和价值体系,而价值体系是五大体系中最核心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灵魂。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因此,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价值立场的根本体现。

(2)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可及目标。让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之“网”更完美、更密实,是具有硬性要求的,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再到通过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及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都是为织就民生保障之“网”而铺路架桥,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抓手,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可及目标[4]。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实打实、能实现的可触目标,让人民群众有实打实的获得感,共享美好生活。

二、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的内在要求

1.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做出的效果如何,不是我们自己评判的,是由老百姓来评判,所以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7]。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多做雪前送炭的事情,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系统谋划,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2.坚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

坚守底线,重点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应保尽保,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个也不能少。突出重点主要是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制度,要使制度更加公平、更加普惠、更可持续,就要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权益。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形成良好的一个预期,比如我们连续15年提高养老金水平了,这已经形成一种预期了,明年还会提高,关键是不能每年都这样提高,我们要建立一个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如果没有机制化的调整是建立不起来的。

3.坚持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最直接的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所以我们要尽力而为。民生工作和老百姓是直接面对面对账的,承诺了就一定要兑现,正如总书记讲的:“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承诺了就一定要兑现,不兑现就失信了,老百姓就会不满意。另一方面,群众对生活的期待是不断提升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多层次的,但我们的客观实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只能够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的事情。现实条件下能够做的事情,我们要尽力去做好,现实条件下做不好、做不了的事情,我们就不要去承诺。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够超越我们现在这个阶段。

4.坚持补短板、强弱项

民生短板有很多,最大的短板就是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我们现在反贫困反的是绝对贫困,到明年我们反绝对贫困会取得一个决定性的胜利。绝对贫困解决之后,“要尽力解决相对贫困的机制”。相对贫困就是我們平常所讲的需求层次不高也不低,他们高于低保标准,低保享受不到,但是收入又不高,基本生活勉强维持有的时候还有点困难,这个层次的百姓现在基本上到了我们的一些帮扶政策的范围之外。“短板”除了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还有一些还有其他问题,诸如“厕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批示了三次:“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要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强弱项主要是上幼儿园难、弱势人群和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等方面。

5.抓民生也是抓发展

民生是花钱的,不是挣钱的,不像经济建设那样容易有积极性。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城乡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经济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既要通过发展经济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又要通过持续不断的改善民生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有效需求,实现两者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孔繁轲.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N].人民日报,2019-10-15

[2]杜海涛、林丽鹂.民生改善 实打实的获得感[N].人民日报,2017-10-15

[3]刘晓川.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党课特辑之七[J].党课参考,2019-12-04

[4]林祖华.新中国70年我们党解决民生问题的成功经验[N].群众作者,2019-10-12

[5]李文.新中国70年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的成就与启示[N].光明日报,2019-12-25

[6]徐云兰.紧扣民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N].解放军报,2019-2-27

猜你喜欢

重大意义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原则
试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引领的重大意义
新时期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试论习近平民生思想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试论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及战略举措
充分认清学习和贯彻《准则》和《条例》的重大意义,把党纪党规的笼子扎得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