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模式刍探

2020-04-07白会翔

成才之路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新高考综合素质

白会翔

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传统教学单一与枯燥的模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更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需要。教师要通过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分层梯度问题,观照不同学生群体;通过互动性问题,提升学生合作学习品质;通过拓展性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模式;新高考;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6-0046-02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课程改革在有条不紊地整体推进,其考查的方向也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力与素质上。因此,怎样才能在新高考背景下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潜能,就成为教师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问题导学的概念

问题导学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不仅有助于优化教学环境,有效整合教学资源,还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凸显其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前提,通过趣味性问题、分层梯度问题、互动性问题、拓展性问题等,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二、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具备的学习内在动能,教师进行问题创设时应以趣味性为着力点。对于高中生来说,需要观照他们的认知基础和兴趣价值取向,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以及问题匹配的含金量。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引入到生活中,借助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进行导入,也可以借助一些实物或者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其目的都是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问题启动的环境,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融入具有带入感的问题情境,来达到激发他们主动性的目的。

例如,“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运动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可以探究的地方有很多。教师在学生掌握了平抛运动的合成之后,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合力和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物体运动是不是都具有平抛运动的特性,并让学生运用“结论——验证”的方法来进行分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对合力和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运动的结论进行推测,通过实验来验证推测的正确与否。在合作探究中,学生的多元思维得到了发展,会根据平抛运动的基本特征、水平匀速运动与竖直加速运动的组合,对各种类似的运动进行探究,并得出相关结论:在呈一定角度上抛或下抛一个物体的时候,物体运动的轨迹与平抛运动类似,其实质是物体沿抛出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组合,如果抛出时的速度为0,那么物体就可以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在平面的电场中,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射入,運动轨迹也可以看作是类平抛运动,其中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与平抛运动所受到的重力有类似的作用。这样,通过思维的发散,学生对物体运动的分解与合成有了更新的认识,并能够根据需要对物理知识进行创新。最后教师让学生课下探究:具有一定初速度而在磁场中偏转的带电粒子在做平抛运动或类平抛运动吗?

三、分层梯度问题,观照不同学生群体

每个高中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由于认知理念的区别,他们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悟性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满堂灌、一刀切的形式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会出现有人“吃不饱”也有人“吃不下”的问题。所以,教师要与学生多多交流,掌握学生的知识需求与能力水平,关注学生的思维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并将全体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进行针对性引导,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扩大他们的参与面。

例如,在“力的合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合力与分力的定义是什么?共力点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如何运用?如何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假设分力的大小一定,那么在分力夹角改变的情况下,合力是如何变化的?在多个分力合成的情况下,该如何进行合力大小的计算?这些问题,能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互动中,积极进行思考,探究力的合成规律,掌握物理本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四、互动性问题,提升学生合作学习品质

在新课改理念融入教学的今天,教师更加注重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的课程设计。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有些教师形成了惯性思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不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便展开集体讨论,虽说课堂氛围得到了很大改变,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可这样的形式也有一些不足。所以,教师应该对合作学习形式进行调整升级,使合作学习形式多样化,如小组辩论话题、小组调查问题、案例合作探究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教学的丰富全面化。

例如,在教学“动能的改变”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进行演示实验,将不同小球从斜木板上端滚落,让学生观察不同小球运动距离与速度的联系。接着,教师让学生进行问题讨论:物体动能的意义是什么?其运动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球动能大小的产生又与哪些因素相关?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讨论,各小组给出了答案: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称之为动能。物体动能的产生大小与速度、质量相关。小球受到质量与运动速度的影响,产生不同动能,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动能越小。也有的小组有不同的结论:物体动能大小与环境相关,运动速度受阻力影响,阻力大动能小。这样的直观实验,能让学生带着互动性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深入解读物理的相关知识。而且这种形式有助于学生顺利抵达问题的核心,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知识点。

五、拓展性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输文本内容知识,还应该放开眼界,开展课堂拓展性训练设计。对于拓展性问题的创设来说,应该具备深度和广度的延展性,也需要包含启迪与激发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来达到拓展问题覆盖面的目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实践操作任务,教师要结合生活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授“势能的改变”后,教师就可以进行延伸性任务的布置:任务一,寻找生活中不同能量间转化的实例;任务二,搜集生活中对重力势能的经验总结;任务三,相同高度的同一落体,落地时重力势能相等的说法是否科学?这样,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讨论学习,就能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学生大多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如学生列举的撑竿跳运动,运动员起跳时,身体中的化学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和撑竿中的弹性势能;在上升过程中,运动员撑竿的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来达到所要起跳的最高点;运动员越过横竿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用一句最常用的话来描述就是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在同一高度将某一种物体抛出,落地时重力势能是相等的。

六、结束语

总之,教师结合物理知识,让学生达到思维的拓展与知识的延伸,符合他们的学习成长规律,能够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将问题导入融入高中物理课程,能够将原本枯燥单一的课堂丰富多样化,让学生带着兴趣激发内在的动能,在探究问题中融入所学的知识,为学好高中物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掖.高中物理改革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6).

[2]孙建忠.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物理教学,2017(12).

[3]杨磊.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及对策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4).

[4]李江.高中物理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7(04).

[5]潘利敏.探究高中物理创新思维教学模式的开展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36).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新高考综合素质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