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的形势及治理

2020-04-06谢有长宁陶刘义飞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风险治理形势高校

谢有长 宁陶 刘义飞

【摘 要】本文分析高校意识形态风险形势,提出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治理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底线思维和全面治理原则,论述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治理举措:建立意识形态风险评估团队,识别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点,从四个核心环节评估意识形态风险;强化党政协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机制、部门联动意识形态工作运行机制、意识形态问责制等建设,加强意识形态机制风险管理;举行师生座谈会,通过校园媒介发布意识形态风险信息,加强意识形态风险沟通。

【关键词】高校 意识形态风险 形势 风险治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9-0006-03

意识形态风险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全,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安危,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防控和治理。高校在意识形态前沿阵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意识形态风险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僅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也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

一、高校意识形态风险形势

(一)风险、意识形态及意识形态风险

风险,是指反映人类某种价值的某事件或某行动的不确定性后果,这种不确定性后果正面与否取决于人们对它的价值,通常可以用或然率或可能性来计算。在现代社会中,风险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包括方方面面,意识形态风险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意识形态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集团为维护和发展其统治而建构的价值观念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它是对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总体性提炼和概括,在该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占统治地位。

意识形态风险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因其他意识形态的挑战而面临在社会精神生活领域中丧失主导权的可能性。当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一旦丧失社会精神生活领域的主导权,人们对现存政治社会制度和生活的认同也随之瓦解,也将动摇统治阶级的合法性。因此,统治阶级极力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对意识形态风险进行千方百计的防控。在我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当它面临来自国内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和冲击时,就构成了意识形态风险。

(二)高校意识形态面临严峻复杂的风险形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国内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同时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使得高校意识形态面临着严峻复杂的风险形势。

1.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制度价值冲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是党中央对世界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重大判断,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必须直面和解决的外部环境问题。在这一大变局中,一个显著特征是国际秩序正发生深刻的变革。随着新兴力量的兴起,单极势头终结,取而代之的将是全球多极化趋势,而在多极化背景下,中美关系将是最重要的一组关系。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兴起和日益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制度、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引起了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极大焦虑和恐慌,这种焦虑和恐慌一方面源自其自由霸权和引以为优势的价值体系的日渐幻灭,另一方面源自对中国所谓“异质”制度或文明所带来全球性后果的巨大不确定性,因而,它们千方百计来遏制中国、分化中国。近年来,它们除了采取“贸易战”“科技战”以及传统军事压力等手段外,还加强在意识形态方面对中国的攻势。

面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攻势,高校有些知识分子却缺乏警惕性,甚至自觉不自觉陷入对方的“话语陷阱”。例如,一些人打着学术自由的旗号,在校园内宣扬“普世价值”论;一些人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打着重构历史的旗号,对党史、中国革命史、历史英雄人物进行丑化、歪曲;一些人在经济学上宣扬“新自由主义”,主张对经济社会采取自由放任的做法,等等。这些错误思潮的本质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这正是西方反华势力孜孜以求的目的。

2.国内改革关键期的思想价值冲突。当前,我国正进入改革的关键期、“深水区”。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内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机制和市场意识不断深化,利益分化和社会分化也随之不断加深,再加上一些政策和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部分民众对改革的获得感、公平感还不够强烈,等等。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价值越来越多元分化,这不免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产生冲击。

社会变革带来思想价值的冲击也对高校学生产生深刻影响,从而给高校意识形态带来风险。例如,一些大学生缺乏理想信念,沉溺于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对深刻的、高尚的思想价值观念不感兴趣,忽视意识形态教育;一些大学生无欲无求,倾向于“佛系”“丧系”的人生态度;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愤世嫉俗,抱怨社会和他人,却不知修身自省;还有些大学生受到境内外宗教势力渗透的影响,从宗教信仰中寻找“心灵慰藉”,等等。这些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信仰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这不利于高校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二、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的原则

面对高校意识形态严峻复杂的风险形势,必须有忧患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意识形态风险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治理,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党的全面领导的原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意识形态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沟通等环节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结构等,要做好这一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主动权。高校各级党委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不断提高意识形态风险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坚持党对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的全面领导,一方面体现在中央顶层设计上,优化国内外发展环境和舆论环境、制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总体要求和部署、创造和丰富高校意识形态内容等;另一方面也体现在高校各级党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的各个环节工作。

(二)底线思维的原则

底线思维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能力。“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坚持底线思维,落实到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治理上,一是要守住意识形态底线的关口。意识形态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在涉及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要直面风险问题,敢于亮剑,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二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这样才能激发危机意识,做好周全方案,把意识形态风险降到最低,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三)全面治理的原则

1.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治理”相对于“管理”,一个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前者更强调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并进的结构。在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治理中,形成党委的领导下,各部门协同推进,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的治理局面。须知,意识形态涉及国家政治安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就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这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每一位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所做的一切工作,都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导向和高校立德树人的方向,都有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因此,那种认为意识形态工作只是党委的事情,只是学工人员、思政课教师的事情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

2.治理机制要全面。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思想认识虚化弱化、制度建设落实不够、队伍建设薄弱等突出问题。这反映了高校的意识形态风险治理水平不够高、治理能力还有待加强等问题。意识形态风险治理跟其他领域风险治理一样,应该是一个科学规范的机制和过程,遵守风险治理的一般程序和规则,亦即应包含意识形态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等机制。

三、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治理举措

基于上述原则,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治理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意识形态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识别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点和主要威胁,综合计算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等级(风险值),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做出综合分析,进而制定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策略和计划等。在这过程中,有几个环节需要做到。

1.建立意识形态风险评估团队。这个团队应是在学校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常设机构,吸纳来自宣传部、学工处、教学机构、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等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意识形态和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负责找出和识别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点,对意识形态风险事件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写出评估报告供学校党委决策参考。

2.识别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点。应加强意识形态风险常态化治理,不要等到出现了风险事件才匆忙应对,应注重平时防控,注意梳理哪些领域、哪些环节存在意识形态风险点。高校常见意识形态风险点有教师讲课、专家讲座、学术成果出版、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申报、研究生论文、校园网络舆论、自媒体、学生社团活动等。应加强对这些风险点的常态化监测和管理,“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

3.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核心环节。应包括四个核心环节:一是对意识形态风险进行定义,即意识形态风险点或风险事件是否构成对主流意识形态挑战和冲击。二是这种挑战和冲击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可以通过统计数据的方式进行或然率计算。三是综合评估,评估这种挑战和冲击对主流意识形态、教学秩序、师生心理、社会舆论、学校声誉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四是提出无法接受的状况和可以接受的状况两种可能的结果。无法接受的状况是指由于风险的严重性,一旦发生,难以承受其后果,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避免发生;可以接受的状况指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可以被减少或处理。

(二)意识形态风险管理

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管理是在对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和管理,目的在于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以保障意识形态安全。面对意识形态风险,高校党委应在风险评估团队提交的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报告的基础上,作出决策,选择最佳方案进行治理。为此,要强化三个体制机制建设。

1.党政协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机制。在学校层面,坚持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党政负责人牵头、跨部门的学校意识形态风险治理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学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意识形态风险进行评估、决策和管理;在学院层面,成立学院意识形态风险治理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学院意识形态风险治理工作,强化“一岗双责”制,院长(系主任)既是学术带头人,又是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带头人,组织实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

2.部门联动意识形态工作运行机制。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点分散在学校各个领域和环节,单靠某些部门和某些管理人员难以治理。要发挥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实施联防联控,在黨委的领导下,把宣传、组织、统战、教务、科研、学生、团委、保卫、信息化等职能部门以及各院系所等教学科研部门调动起来,运用大数据技术,在意识形态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共享方面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3.意识形态问责制。多数高校建立了意识形态问责制,但责任意识和责任落实停留在上层,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但下面职能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不能做到一以贯之地重视。因此,必须强化意识形态问责制,进一步明确意识形态纪律,对不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部门负责人要严格问责,举一反三,真正打造高校意识形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意识形态风险沟通

风险沟通是指通过信息传递,统一决策者、专家与公众之间关于风险的认知,维持相互之间的信任,从而有效地预防并降低风险。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沟通就是让高校领导、风险评估团队与师生进行沟通和协商,让后者了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的现状和威胁、风险决策和管理的方式和结果等,达到有效的告知和教育;同时在这过程中,学校领导和风险评估团队也能了解与掌握师生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看法,收集意识形态风险信息,提高今后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的水平,因此,意识形态风险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可选择如下方式开展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沟通。

1.举行师生座谈会。学校针对不同意识形态风险议题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如学校中层干部座谈会、教师代表座谈会、学生代表座谈会等,向与会者通报学校有关意识形态风险信息、风险事件处理、上级和学校的文件精神和决策结果等,听取与会者的想法、意见和建议。

2.选择风险沟通的媒介。学校通过校园网络、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发布意识形态风险信息,开展意识形态风险教育,提高师生的意识形态风险意识,培育校园意识形态风险治理文化。

【参考文献】

[1]Renn,O,Walker,K.Global Risk Governance:Concept and Practice Using the IRGC Framework[M].The Netherlands:springer,2008:5.

[2]陈秉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3).

[3]Trine Flockhart.The coming multi-order world[J].Contemporary Security Policy,2016(37).

[4]杨军,杨玉.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风险的防控与意识形态治理[J].思想理论教育,2019(11).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80.

[6]夏文斌,赵彩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应对[J].红旗文稿,2019(14).

[7]本报评论员.有效防范金融风险[N].人民日报,2017-07-17(01).

[8]谢有长.IRGC风险治理框架及对我国的启示[J].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1).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研究”(2019SZ004);2017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重點项目“广西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2017MSZ0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谢有长(1977— ),男,广西灵山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风险治理、高等职业教育;宁 陶(1981— ),女,广西灵山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义飞(1972— ),男,广西象州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风险治理形势高校
江苏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社会分摊制度实践研究
山西文化旅游产业集群风险治理研究
互联网金融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治理机制及管理框架构建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