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预算单位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的意义及建议

2020-04-06陈淑銮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21期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陈淑銮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是财政国库“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重要内容,是对原有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方式的一项重大变革。自从2012年第一批试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以来,全国陆续已经有第二批和第三批省级部门完成支付电子化管理工作。本文通过简述预算单位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的意义,浅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预算单位

长期以来,预算单位和财政、代理银行之间的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处于半手工、半自动的状态。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的推行健全了预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了预算单位内部信息系统的发展,梳理了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是对财政资金原有支付管理方式的更新。系统将“无纸化”进程逐渐深入预算单位,减少了单位内部之间纸质单据的传递,减少了核对单据的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与此同时,预算单位在推行“无纸化”进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预算单位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的意义

1.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预算单位实行电子化管理系统前,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是前提,严格的内控制度是关键。电子化管理最主要的变化是由纸质凭证转变为电子凭证,使用新的信任体系替代“纸单”管理。从业务审核开始,到账务处理,凭证编制、电子印鉴等流程。所有涉及的变化都需要以制度的方式明确。如:业务用章“电子化”,制度需要对电子印章的使用人员、使用环节、使用范围进行严格授权,对所有关键业务执行身份认证操作,规定每一笔业务只有经过出纳、会计两岗审核后才能支付。电子印章管理是整个电子化管理系统的关键,系统的各个流程运转需要授权,关键点是电子印章授权。

2.促进预算单位信息系统更新换代

为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顺利执行,预算单位内部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系统也要随之进行更新换代。在传统的直接支付业务申请模式下,预算单位的申请流程:业务部门复印合同、准备发票、打印入库单据等报销单据—相关业务人员确认签名-提交单位领导审批-提交财务部门审核-填写国库集中支付纸质申请书-盖单位印章后由专人送财政部门审核。

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信息系统后,预算单位申请直接支付的流程:业务部门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中提取相关业务合同,扫描发票等报销单据→将电子数据提交单位领导审批(电子签名)→电子数据传送到财务部门审核(电子签名)→电子数据上传到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送财政部门进行审核。

与传统业务模式相比,如果预算单位能建立完善内部信息系统,就可以节约纸质单据部门之间传递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出错的概率。

3.梳理并确定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是对财政资金原有支付管理方式的更新,是一種新的信任体系。系统将“无纸化”进程逐渐渗入预算单位,减少了单位内部之间纸质单据的传递,减少了核对单据的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业务流程的设计应尽可能做到简洁明快,操作性强。岗位的职责则要坚持AB角工作负责制。在合理设置工作岗位的基础上,保证各项工作做到不间断、无遗漏,确保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实施电子化管理系统后,取消了传统模式下在财政、银行、主管部门、预算单位之间传递的加盖“公章”的纸质支付申请、额度支付证明单、合同发票等支付证明复印件,减少了人工签章和验章的流程,用电子信息的传递将业务人员从简单重复的“纸质”工作中解放出来。

二、预算单位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遇到的问题和建议

1.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更新与评估

(1)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是预算单位确保业务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制度。而且能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规范财务收支,维护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的制约,预算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水平还远不完善。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对来说还是一个分散“个体”,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的推出就像一根无形线将“个体”串联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团体”,达到了制度与制度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信息化系统与预算单位的业务链条无缝连接。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规范的是资产的安全,防范的是风险,而内部控制制度是促使系统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传统模式下的国库支付系统提供的仅是查询、统计、上报的功能,而在新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下,不仅仅提供以上功能,更能让会计信息传送更快更准,客观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为单位及财政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内部控制制度的更新。预算单位管理机构的设置是对管理权力的横向分解,单位内部按照岗位和人员的不同,将责任和权限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使得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的顺利运行,需要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人员之间协调、制约、沟通、合作。

考虑到不同部门人员工作性质不同;出发点不同;人员的执行力和理解能力不同;对新的工作方式和新的工作制度的接受能力不同,此时,建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相当重要。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对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实施进行全面领导、决策、部署和指挥。内部控制工作小组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定期召开内控小组会议,定期对内控体系进行风险评估,开展内部控制考核评价。

(3)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预算单位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估,按照突发事件风险概率及发生后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分析并提出防控对策意见。只有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才能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低风险运行,推动预算单位健康发展。

2.提升人员素质,优化人员结构

(1)提升人员素质。随着国库标准化管理的推进,需要人力操作的工作流程减少了,但是对业务人员素质要求更高,表现在要求业务人员工作重心的转变。特别是财务人员,从原来的日常支付业务调整到用款计划管理、资金使用效率管理、财务管理的分析研究中,接受信息化系统更新换代。

一方面,需要加强预算单位人员培训学习。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的操作,业务流程的变更,都需要人力执行,而执行的力度和准确度则关系到系统实施后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以为预算单位相关部门业务人员召开座谈会或培训班,邀请财政、信息、内部、管理等方面专家出席指导,通过导师导向发言,实操指导,以及人员互动交流等,引导业务人员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交流平台。另一方面,需要优化人员结构。预算单位要挖掘内部人员潜力,重新考虑岗位设置和人员职责分工,完善内部操作规程。

(2)建立奖惩制度。为了使一项制度、一个系统的顺利开展,需要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各部门人员的配合执行。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可以建立奖惩制度。对预算单位在开展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过程中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以促进基层单位执行财政政策的积极性。反之,有奖就要有罚。对开展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执行过程中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惩罚,甚至记人单位领导绩效考核评价标准。

3.信息化建设的配套更新

(1)建立信息化总体框架。建立信息化总体框架是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前的基础工作,预算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分析归纳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预算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主要是办公系统与业务系统。财务系统由于保密性和专业性,往往独立存在,未完全与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融合。在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执行后,如何将财務系统与预算单位信息化系统连接,实现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互相融合的工作,变得愈发重要。如:原始数据从业务系统传递到办公系统,再传递到财务系统,最后到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人工审核转变为自动化审核;人工记账转变为自动化记账等,都是一种新的信息系统整合思路。

(2)信息系统安全需求配套。预算单位要根据各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及项目自身特点,结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提出相关安全需求配套措施。财务信息数据涉及精确性和保密性,在财务数据“纸质化”时代,数据是固化的,不易被修改。但在“电子化”数据时代,财务数据在业务部门之间传递,当发生网络故障、系统故障或停电等突发情况,导致相关电子化业务不能正常开展时,应当启动应急预案,确保财政资金支付业务正常进行,确保“电子化”数据安全传递。

三、结论

从目前已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的地方财政来看,虽然初始化工作任务重,参与部门多,但是都能高质量地完成财政制定的总体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的操作,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受到了预算单位的欢迎。总之,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对提高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和使用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各预算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应总结经验,完善业务流程,即使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但只要目标一致,共同努力,就能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顺利实施。

(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国库集中支付
浅析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关于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的探讨
论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
完善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对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