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算经费压缩下高校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2020-04-06王晨辉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21期

王晨辉

摘要:“财政要过紧日子”既是为了应对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大势;又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效能的必然之举。这意味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办公等方面的财政拨款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减,而高校资产管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预算支出的利用效率,因此本文在梳理高校资产管理理论与现实挑战的基础上,从资产预算支出、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绩效评价四个方面总结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从观念、人员、技术等角度提出面对财政资金缩减情形下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规范和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其使用效益,保障和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预算经费压缩;高校资产管理;智慧校园建设;资产绩效评价

受到国际国内经济宏观大势影响尤其是疫情的直接冲击,2020年高校财政拨款被大幅度压减,自有资金收入也随之出现大幅减少,各所高校从结构、规模、绩效等方面对预算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主要压缩了日常性一般支出、部分科研经费等。资金缩减,但开学复工后师生总体需求依旧不减甚至有增,这必然对高校资产管理的效率、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紧日子”作为开展工作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高校资产管理在此背景下,要梳理深挖自身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科学对策,充分发挥资产活力,避免国有资源资产的损失浪费,推动实现高校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目标。

一、高校资产管理理论概述与现实挑战

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而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校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依照资产取得途径分类,包括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取得资产,国家无偿划拨给高等学校的资产,高等学校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经营性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具体表现形式可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其他资产等。高校各类形式资产是开展业务活动的基本物质保障,唯有建立健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维护资产安全完整,才能助力高校事业健康发展。

而就目前而言,各所高校资产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最突出的现实挑战有两方面。一方面,受到疫情的直接冲击,高校“战疫”前期的各类防疫物资和设备储备明显不足,甚至部分高校相关储备库存为零,这必然无法满足高校师生基本健康需求与人身保障。再者,在社会总体防疫物资供不应求之时,高校同样面临着采购渠道受限、采购成本偏高、采购配送不及时等问题。最后,高校具有经营性质的资产,如场馆、教室、宿舍、会议室、接待中心等无法实现正常的使用、租赁、低收费或免费向社会开放,资产长期闲置,经营性收入骤减;动态监控不及时,维修保养成本居高不下,高校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无法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高校自有办学资金、财政专项资金预算都受到不同程度地缩减,资金到位时间相较往年也有所延迟。资金的缩减、延迟意味着资产购置规模的必然压缩,并对高校新增资产的配置结构以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收紧的资源限制下如何提高现有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借助共享经济等新模式盘活闲置资产,发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优势,真正实现高校资产管理模式优化、管理过程细化、管理结果高效化,这同样是高校资产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之一。

二、高校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预算资金不足,资产采购、分配标准体系尚不健全

在各所高校“过紧日子”之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本身就存在脱节问题。前期一味积极争取预算资金,资金到位后,却对前期预算计划不够重视、执行不到位;高校采购活动大都是人工控制,存在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有钱就采购,缺少必要可行性论证与科学询价比价过程,资产采购整体性价比不高,存在重复采购以及资产闲置等问题。同时对于资产的后期分配和发放,未确立合理有效的分配标准体系,往往是谁有需求、谁着急就发给谁,缺乏基本预见性和整体规划性。而今各所高校预算资金都受到不同程度缩减,这就对高校资产采购以及后期分配发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没有一套系统化的标准体系作支撑,势必会影响到高校正常教学、办公等活动的有序开展。

2.资产动态管理不完善,响应不及时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各高校纷纷借助新兴技术开始智慧校园建设。虽然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了配套的软件、硬件设施,但对于资产管理方面,很多高校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智慧化。教室、场馆、器材、设备等仍处在割裂状态,没有实现物物互连,时时互通。资产位置信息、最新使用状态等仍主要靠人力去确认、核查,使得资产管理效率大打折扣,没有真正发挥智慧校园架构下资产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一旦发生例如疫情等突发事件,不能迅速实现对于资产的實时跟踪、精准监控和动态分析等,进而不利于及时响应、有效反馈。

3.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存在“孤岛”现象

高校资产管理系统是对高校资产新增、变更、处置等环节进行记录、计量、报告的系统软件。由于系统引入前期资产初始账目不准确,相关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不匹配,以及资产实物清查盘点不及时、不准确,使得部分高校仍存在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等问题。同时,资产管理系统使用潜力挖掘不够,大多仅满足于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建账与基础信息查询,没有实现自动对账、报表生成、全员自助网上办公等功能。另外,仍存在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两张皮”现象,尤其在后期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会计核算计量差异大。部分高校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依据实际情况及时提折旧,提减值;而会计系统折旧、减值的计提是基于某一会计估计从理论上单独提取。资产与会计的鸿沟在中后期逐渐加大,二者无法实现统一互通,也就无法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高校资产价值信息、实物状态等。疫情影响之下,资产管理系统的“孤岛”现象显然不利于为高校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也会受限,部门间整体协作能力势必大打折扣。

4.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落实不到位

近些年,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市层面,愈发重视对高校绩效评价考核,试图打破“大锅饭”传统,多维度设计绩效评价体系,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决定高校后期预算分配、财政拨款等,继而激发高校创新活力,提高资产运营效率。资产管理既是高校绩效评价的重要一环,又是创造经营收入的基础所在。虽然部分高校已经结合自身情况建立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但是后期落实执行不到位,依旧存在“重采购、轻维护”,“重构建、轻考评”等问题。资产即使发生人为损坏,对相关责任人也不处理,不惩罚。对于充分利用资产、盘活资产做出的贡献没有量化体现,不肯定也不奖励。总之,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仍停留在上层建设,没有分解落实到部门及个人,教职工切身利益没有与资产绩效评价相挂钩,使得高校整体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教职工开源节流意识较弱,高校资产利用效能总体不高。

三、资金缩减下高校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1.自上至下转变理念,重视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管理者的理念与视野会直接影响高校未来的规划与发展。因此,高校管理者要自上而下转变传统理念,提倡效率,鼓励创新,倡导节俭,从人、财、物等角度去重视并支持推进高校资产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及具体办法、规章制度的落地。尤其在目前资金缩减的情况下,对于资产的采购与分配一定要建章立制,有制可循。重大采购运用集体决策制度,一般零星采购也务必在预算之内合理支出,坚决杜绝“暗箱操作”行为。对于采购验收后的物资严格按照前期各部门申请计划及时发放,无预算、无申请則不采购也不发放。如遇特殊情况,则需专门审批,业务经办人、部门负责人、高校负责人要层层审批签章,明确各自职责。在健全制度的约束下,科学标准的执行中,才能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发挥高校资产的使用潜力。

2.强化人员技能培训,推动资产管理全员参与

首先,受到“管资产就是管实物”的传统旧观念影响,相较于财务会计人员,高校资产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相对较弱,职业素质偏低。技术系统再先进,没有对应人才的操纵、运用和配合,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唯有在强化现有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再大力引进专业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配合,实现既要引进专业新人才来充实,原有人员又要走出去持续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方可应对目前高校资产管理的新挑战,满足高效化资产管理的新要求。再者,资产管理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责任所在,需要高校全员、全部门的共同参与。应该推广建立各部门的资产管理信息员,管理权限下放到基层,落实资产管理主体责任,资产使用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由管理员负责本部门资产的日常建账、使用、维护、监督,而资产管理部门的责任更多是在于审核、协调、进一步监督。

3.打破资产信息“孤岛”,充分融入智慧校园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孤岛”现象的打破可以从两方面人手。一方面,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内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即在原有资产建账、日常使用、资产处置的模块基础上,再引入资产预算计划、资产采购与合同管理、资产验收管理等前端模块,利用移动终端、互联网+和二维码、互联网+RFID等技术手段,实现从资产“由进到出”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另一方面,资产管理系统对外要与人事、会计系统相连接打通。在智慧校园整体架构下,资产信息的变动、更新会随高校组织架构、人事调整等相应变动调整,与会计系统也可实现在资产建账的同时对应的记账凭证自动生成,定期自动对账等功能。内部功能的完善细化,外部连接的拓展互通,将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高效性、准确性,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助力整体协作效率的提升。

4.完善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加强执行与反馈

首先,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一般从资产投入、管理过程、资产产出三个维度进而细化考评,资产投入指标构建相对简单,数据收集渠道广、难度小。但是对于资产管理过程以及资产产出效益的指标设计难度较大,一方面要将例如管理服务态度等定性过程指标科学量化赋值;另一面资产产出涉及面广泛,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指标的权重分配以及数据收集都要进一步完善。其次,要将资产绩效考评的执行全面化、常态化,与高校日常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与个人切身利益相挂钩,与资产配置、预算安排相联动,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真正调动个人在资产管理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创造力,以教职工个体行为改善来促进高校资产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近些年,无论是基于国家对于高校国有资产的大力重视与严格考核,还是在“双一流”战略规划下各所高校谋求更好、更大发展的内在需求,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要求在提高,其战略地位也在提升。“财政过紧日子”的基本方针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动摇,高校的“紧日子”只会越来越紧。对于高校而言,这既是危机,更是挑战。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更新管理理念、强化人员技能、完善信息化建设、推动绩效评价体系落地,都将促进高校资产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步入一个新阶段。

(责任编辑: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