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豆蔻散加减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脾虚型小儿腹泻93例

2020-04-04潘海峰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蒙脱石脾虚健脾

潘海峰 陈 波

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 安吉 313301

草豆蔻散为《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方,功效补气健脾,疏肝行气,本次研究根据腹泻患儿脾虚证的病症特点对草豆蔻散进行加减应用。蒙脱石散的主要组分为蒙脱石,是一种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的矿物药,保护肠细胞正常的吸收、分泌,可改善腹泻患儿的症状、体征,且安全性好。基于此,本研究对脾虚型腹泻患儿采取草豆蔻散加减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我院就诊的腹泻患儿18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有93例。对照组中男55例,女38例;年龄3.0~6.5岁,平均4.93±0.76岁;病程3~7天,平均4.43±0.68天;腹泻次数4~8次/天,平均6.94±0.93次。治疗组中男57例,女36例;年龄3.0~6.0岁,平均4.80±0.83岁;病程3~8天,平均4.51±0.71天;腹泻次数4~9次/天,平均6.79±1.05次。两组完成研究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小儿腹泻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拟定:①发病急骤;②大便频数;③大便性状呈水样便、蛋花样便;④大便镜检提示红白细胞数少。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标准拟定为脾虚证,证候: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常食后即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或指纹淡。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年龄范围1~6岁;③足月分娩儿;④病程为2周内;⑤患儿监护人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协议。

1.4 排除标准:①体质过敏或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患儿;②伴心、肝、肾等严重疾病患儿;③伴有重度营养不良、寄生虫感染、肺炎等疾病患儿;④重度脱水或酸碱平衡严重失调患儿。

1.5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接受常规疗法,包括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维生素等,对感染患儿给予抗生素。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0690],1~3袋/天,分3次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草豆蔻散加减治疗,药物组成:草豆蔻12g,人参、白术各10g,陈皮、炙甘草各9g,茯苓、升麻、泽泻、苍术各6g。每天1剂,常规水煎煮2次,取药液150ml,1~3岁患儿,20~30ml/次,3次/天;>3岁患儿,30~50ml/次,3次/天。疗程:两组均为3天。

1.6 观察指标:①由专人详细记录全部患儿的退热、止泻、进食恢复、腹痛消退的时间。②血清免疫球蛋白(Ig)A和IgG水平在患儿空腹时取静脉血2ml左右,3000r/min离心15min取血清,将标本保存在-70℃,待检,免疫单扩散法检测血清IgA和IgG水平。③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血清采集与②相同,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7 临床疗效标准: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3]拟定。显效:治疗72h内,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为1~2次/天,大便性状正常;有效:治疗72h内,临床症状减轻,大便次数3~5次/天,大便性状显著改善;无效:治疗72h内,临床症状、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无改善。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止泻、进食恢复、腹痛消退的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比较(±s,天)

表1 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比较(±s,天)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例数93 93退热2.93±0.44 1.97±0.28▲止泻2.22±0.30 1.71±0.25▲进食恢复3.66±0.51 2.77±0.34▲腹痛消退2.33±0.31 1.62±0.27▲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7天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5%和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儿血清IgA和IgG水平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患儿的血清IgA、IgG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血清IgA、IgG水平升高更明显(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血清IgA和IgG水平比较(±s,g/L)

表3 两组患儿血清IgA和IgG水平比较(±s,g/L)

注: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IgG 8.33±1.13 11.46±1.94*8.41±1.16 15.17±2.51*▲组别 例数对照组93治疗组93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gA 0.93±0.17 1.33±0.19*0.90±0.18 1.71±0.25*▲

2.4 两组患儿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患儿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血清IL-6和TNF-α水平降低更显著(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患儿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TNF-α(pg/ml)5.77±0.83 3.03±0.41*5.90±0.89 1.61±0.23*▲组别 例数对照组93治疗组93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L-6(ng/ml)133.45±15.72 110.51±13.85*132.89±16.90 90.76±11.46*▲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小儿腹泻病位在肠道,病机与脾胃虚弱有关,主要表现为脾虚胃损、气水逆滞。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伴“脾常不足”等生理特点,易产生脾胃功能失调。脾虚则水液输布障碍,致水湿内生,湿邪侵犯胃肠,又使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进一步失调,水谷精微不化,导致泄泻诸症。中医学认为“无湿不成泻”“湿多成五泻”。故临床治疗脾虚型小儿腹泻多以健脾、祛湿、利水、助运为法则。

本组使用的草豆蔻散加减方中草豆蔻燥湿健脾,温胃止呕;人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复脉固脱,安神;苍术入中焦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陈皮理气和胃,燥湿醒脾;白术、茯苓健脾以运化水湿;泽泻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升麻升阳举陷,以升提下陷之中气;炙甘草调和诸药,且可益气健脾和中。蒙脱石散可固定、抑制、吸收消化道内的病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增强肠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保护胃肠细胞的正常吸收、分泌功能;蒙脱石散与其他药物的兼容性较高,共同服用不会产生相互排斥反应。因此,对脾虚型腹泻患儿采取草豆蔻散加减联合蒙脱石散具有多靶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止泻、进食恢复、腹痛消退的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7天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了草豆蔻散加减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脾虚型腹泻患儿可有效促进症状、体征好转,提高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用蒙脱石散治疗。

免疫功能下降是小儿发生腹泻及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腹泻患儿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时,由于B淋巴细胞被抑制,引起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减少,IgA、IgG水平降低是其重要表现,降低了机体免疫保护作用,为病毒等外邪侵入提供了内在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血清IgA、IgG水平升高更明显,表明本组治疗方案可进一步增强腹泻患儿的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是小儿腹泻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血清IL-6和TNF-α水平降低更显著,表明草豆蔻散加减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脾虚型小儿腹泻可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草豆蔻散加减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脾虚型小儿腹泻的疗效确切,且可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以及抑制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蒙脱石脾虚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葛根固敛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草酸对蒙脱石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