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麻钩藤汤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45例

2020-04-04马辉芬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钩藤天麻证候

马辉芬

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医共体 浙江 奉化 3155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是由脑血管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西医治疗多以溶栓、稀释疗法、降纤和抗凝等为主,易反复发作,疗效并不满意。本研究选取90例风痰瘀阻型CIS患者,分别予以不同治疗方案,比较分析其临床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CIS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46~78岁,平均67.52±8.3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54h,平均16.28±3.43h。对照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45~77岁,平均67.84±8.3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56h,平均16.71±3.58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相关标准[1],并经颅脑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中医辨证分型依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中风痰瘀阻证的标准,主症:四肢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次症:头晕目眩、感觉减退或消失、口唇紫黯;舌脉:舌质黯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1.3 病例选择: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西医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②年龄45~80岁;③初次发病,且发病时间72h以内;④签署进入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颅内出血及既往有出血病史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及精神障碍者;③有血管成形和支架术、桥接等脑血管内介入治疗史者;④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⑤病程大于72h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措施,包括溶栓、持续低流量吸氧,脱水降颅压,采用抗血小板凝聚、保护脑细胞药物及预防感染药物治疗,积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纠正酸碱失衡等。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服天麻钩藤汤,药物组成:天麻、钩藤各15g,茯苓、白术各12g,丹参、川芎、胆南星、生大黄、香附、鸡血藤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400ml,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200ml。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天。

1.5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评测。基本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NIHSS评分降低91%~100%;显著进步:病残程度1~3级,NIHSS评分降低46%~90%;进步:NIHSS评分降低18%~45%;无变化:NIHSS评分降低≤18%。②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评定。主要中医证候为头晕目眩、四肢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根据表现分为无、轻、中、重度,分别计0、2、4、6分。③脑血流动力学检查: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对称性即差值(DVp、DVm)等指标。④安全性指标:记录治疗期间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所有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各项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中医各项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对照组言语蹇涩4.52±0.88 1.24±0.47#*4.46±0.85 1.87±0.52#组别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头晕目眩4.78±0.82 1.62±0.41#*4.85±0.86 2.34±0.47#四肢不遂4.24±0.79 1.38±0.33#*4.21±0.84 2.04±0.47#口舌歪斜4.18±0.67 1.04±0.37#*4.21±0.64 1.96±0.43#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Vp和Vm值均明显升高,DVp、DVm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cm/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cm/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DVm 19.25±2.30 9.68±1.30#*19.06±2.41 14.06±1.8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Vp 52.87±5.76 64.56±6.16#*53.15±6.17 72.23±6.64#Vm 28.87±3.81 36.74±4.26#*29.25±3.79 33.12±4.36#DVp 26.41±3.23 16.72±2.49#*26.52±3.31 20.73±2.53#

2.4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3 讨论

CIS是指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主要以相应神经功能障碍为表现,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等特点,需要尽早恢复局部脑部组织的血液循环,预防出现不可逆性损害。西医治疗一般采用抗凝、溶栓等方法,来改善CIS患者的血液循环,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减轻脑损害,但是效果并不满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医学认为,CIS属“中风”范畴,病位主要在脑,与肝肾虚弱、年老体衰、劳倦内伤、饮食不节等关系密切,风痰瘀阻是该病的核心病机。风痰阻塞经络,影响气血运行,致使血瘀内阻,痰瘀互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导致中风病病情加重。故而,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应采取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疗法进行治疗。

本研究使用的天麻钩藤汤具有活血通络、熄风化痰的作用,方中天麻疏通经络、平肝熄风,钩藤化痰、活血、通络,二者均为治风痰上扰证之要药,共为君药;茯苓、白术为臣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丹参、川芎活血化瘀通络;胆南星清热化痰,息风定惊;大黄通腑泄热,活血化瘀;香附疏肝理气并调畅气机;鸡血藤养血活血,舒经活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各项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说明天麻钩藤汤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表明该疗法安全性较高。

CIS患者表现为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当局部脑损伤发生后,脑内动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闭塞,多数表现为脑血流速度减慢。TCD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影像检查手段,能准确地反映颅内脑血流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Vp和Vm值均明显升高,DVp、DVm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说明天麻钩藤汤可有效纠正CIS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天麻钩藤汤治疗风痰瘀阻型CIS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有效保护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然而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今后尚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钩藤天麻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HPLC测定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
从中西医学的异同探讨中医证候基因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