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芪参养心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45例

2020-04-04唐大超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养心汤西医证候

唐大超

温州市中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冠心病是由于疾病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冠心病常见的类型之一,发病相对迅速,伤害性较大,由于病情变化快及难以预料,可以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西医治疗该病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主,但整体疗效尚不满意。笔者对45例UAP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芪参养心汤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UAP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2~67岁,平均55.29±10.46岁;病程3~15年,平均6.72±3.59年。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3~68岁,平均55.67±10.35岁;病程3~14年,平均6.40±3.62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方面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1]中的相关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并符合痰瘀互结证的标准:主症为胸痛、胸闷;次症为胸胁胀满、心慌气短、痰较多、形体肥胖。舌脉:舌质紫黯、苔白浊腻,脉滑或沉弦。具备上述主症以及≥2项的次症,符合舌脉标准即可诊断。

1.3 病例选择: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UAP的西医与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70周岁之间;③入院前48h内出现心绞痛发作史,心电图可见心肌缺血表现明显;④患者均愿意参加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严重慢性心力衰竭者及严重心律失常者;②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肿瘤及精神疾病患者;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④合并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卧床休息、吸氧,低盐低脂膳食,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抗凝治疗等,根据病情酌情服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药。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自拟芪参养心汤治疗,方药组成:黄芪20g,瓜蒌、丹参各15g,人参、薤白、当归、半夏、茯苓、白术、郁金各10g,降香、炙甘草各6g,三七粉5g(冲服)。煎服法:水煎300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1.5 观察指标:①疗效标准:显效为T波段恢复至正常水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为T波呈变浅或双向,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为T波未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是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②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症状分级量化表制定,包括胸痛、胸闷2项主症,胸胁胀满、气短、心悸不宁3项次症,舌脉不计分,即按轻、中、重,主症分别计2、4、6分,次症计1、2、3分,计算证候总评分。以治疗前与治疗后积分差异计算疗效指数。③炎性因子: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④安全性评价:观察治疗期间患者肝肾功能及其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s)、百分比(%)表示,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后8.76±1.73▲△11.43±2.30▲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45 45治疗前16.44±3.25 16.65±3.16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IL-6、hs-CRP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hs-CRP及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TNF-α(µg/L)246.68±32.57 116.34±21.47▲△253.31±34.64 140.96±25.83▲组别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L-6(ng/L)20.98±3.42 7.32±1.61▲△21.35±3.26 12.74±2.37▲hs-CRP(mg/L)12.24±2.59 5.38±1.83▲△11.81±2.44 8.04±1.47▲

2.4 两组安全性分析: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及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3 讨论

UAP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冠状动脉狭窄、梗阻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从而使得患者出现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本病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不稳定的粥样斑块会继发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西医治疗UAP可以取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但存在着不良反应多,停药后易反弹等弊端,疗效受到限制。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胸痹”“心痛”范畴,病位在心,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为阳虚、阴虚及气阴两虚,而标实主要是指瘀血、痰湿。由于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脾胃受损,聚湿生痰,心胸受累,胸阳不振,不能温化痰湿,影响血行,血液失于运行结聚成瘀,痰瘀互结,导致心脉痹阻,从而发生胸痹心痛。故治疗当以益气升阳、活血化瘀、化痰止痛为主[2]。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芪参养心汤治疗UAP痰瘀互结证,方中黄芪健脾益气,温阳活血;人参补元益气、温养血脉,两者共为君药,可补诸虚不足,补气作用尤强;瓜蒌、薤白可以起到通阳化痰、宽胸理气之功,丹参、当归具有活血化瘀之效,以上共为臣药;半夏、茯苓、白术具有燥湿健脾、扶助正气;三七粉、降香加强活血散瘀之效,郁金具有行气解郁、凉血破瘀之功,以上共为佐药;甘草可以调和诸药。诸药共同应用,共奏益气养心、活血化瘀、化痰止痛之功效。本研究采取西药与自拟芪参养心汤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表明自拟芪参养心汤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现,说明药物安全性较好。

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及临床症状密切相关。hs-CRP是一种急性期表达的蛋白,也是反应机体炎症状态的灵敏标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IL-6可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刺激纤维蛋白原和其他肝脏急性期蛋白的产生,还可以调整其他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TNF-α是一种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炎症因子之一,可以诱发血管壁的损伤、促进血栓形成,可较好地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IL-6、hs-CRP及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自拟芪参养心汤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采用西药与自拟芪参养心汤联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有关,且该疗法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养心汤西医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参附养心汤对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参附养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养心汤改善冠心病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