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信息化手段,促进小学科学课堂高效性研究

2020-03-30汤颖燕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精彩课堂有效措施小学科学

汤颖燕

【摘  要】  本文结合当下小学科学教学现状,首先分析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包括促使教学方式更灵活、促使教具使用更便捷、促进教学模式更新;其次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实验感知和体验、扩展学生大脑思维、制作探究性教学环节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如何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效率,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信息化;小学科学;精彩课堂;有效措施

在信息化技术日益发展的进程中,教育信息化运用已经成为教育建设水平的一项标志,促进教育形式以及教学方式出现变革,对以往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思想产生冲击。信息化手段主要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发展教育,完成教学活动,具有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的特征,对教育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一门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科学教师要积极依托信息化手段,结合科大讯飞畅言课堂、醍摩豆智慧课堂及“中小学智慧校园”支撑的教学系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建出高效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现做出以下分析与建议。

一、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1.促使教学方式更灵活。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植物相关内容的讲解,提前利用照相机拍摄学生熟知的植物,之后借助电脑制作成教学课件,接下来在多媒体平台向学生呈现内容。若缺少多媒体这一个教学平台,缺少信息化手段的支撑,教师仅仅凭借口头表述加以讲解,教学方式是相对死板的。此外信息化设备可以生成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解,及时找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完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科学知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所以信息化手段可以赋予教学方式一定的灵活性,加快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改革。

2.促使教具使用更便捷。科学这门学科涉及的实验内容比较多,实验材料相对广泛,一些材料并没有在学校中得到配置,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动手操作。没有信息化手段的加入,小学科学教师总是借助教材以及参考书籍加以讲解。在信息化手段下,教师可以短时间内在网络上寻找教学资源,节省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制作教具,增加了科学课程中教具使用的便捷性,便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3.促使教学模式更新。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借助先进的信息教育技术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以往的教学手段相比较具有较大的优势,包括在科学课程中依托多媒体技术,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色彩以及生动的声音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凸显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学习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信息化手段把文字、动画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渲染教学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一方面促进教学进度,另一方面促进师生良好关系的创建,体现出教学模式的变革。

二、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效率

1.利用信息化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能提高科学课堂上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是学生学习热情产生的有效依据,只有在积极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把精力投入在教学中。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期间最佳的引导者,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产生。科学教材包含诸多的自然事物现象,如植物、动物等。虽然这些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有較大关联,但是因为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存在局限性,并不能直接通过教材内容掌握科学知识,因此科学教师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加以实现。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化手段中的一种主要技术,将其作用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形象化地给学生呈现与科学相关的图像以及视频,触动学生的情感。

以“空气的热胀冷缩”为例,要想加强学生对专业名词的了解,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冷空气与热空气的运动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堂学习时间,要求学生对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意义进行思考,活跃科学教学内容,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2.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加学生实验感知和体验。实验是科学教学中一项重点内容,也是自然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积极地进行多样化实验活动,增加学生对实验的感知,发展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创建出满足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教学体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直观生动地开展科学课程教育活动。此外小学科学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实验技能的形成,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依据网络平台以及相关设备,展示与科学实验相关的视频。比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即使一些学生之前已经了解到声音的产生来源是振动,然而在实验期间,学生并不能充分地感觉到音叉出现的震动现象,所以教师要使用多媒体技术对音叉进行加工,促使学生感知声音的产生来源。然后组织学生探索声音的世界,领会声音的奇特。接下来教师向学生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音叉的振动我们是否能够感觉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最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中的云技术,对学生实验作业加以整合,融入实践的理念,拍摄全面的科学实验过程,同时上传到网络云盘中,帮助学生直观地学习实验操作,活跃学生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

3.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展学生大脑思维。小学科学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在基础教学时期,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意识,意识到科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这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运用交互电子白板技术,给学生创设思维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将科学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和互动,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以“骨骼、关节和肌肉”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手中的平板带领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之后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对人体的骨骼、关节以及肌肉进行绘制,建立科学课堂内容的教学模型,创建高效的教育课堂。接下来充分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调动学生整体学习积极性,依照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原则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要求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显示其对学习内容的总结和归纳,所有学生同时可看到其他同学的总结,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由此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扩学生大脑思维,提升小学生科学课堂学习的质量和容量。

4.利用信息化手段,制作探究性教学环节。小学科学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预习意识,这也可以理解为缺少充分的准备便不会打造出高效的教学课堂,因此课前教学环节的设计十分必要。在现代化社会中,数字化以及信息化的教育理念已经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学习与生活中。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和喜欢探究的特征,教师要赋予科学课堂一定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地球运动的资料,了解地球内部运动的本质特征以及其对地形产生的影响。之后在课堂上全方位地组织学生研究和学习,促使学生思维灵活地转变。最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加入到地球内部运动的探究活动中,强化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加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了解,获取良好的学习体验,全面提升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依托信息化手段,促进小学科学课堂高效性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信息化手段对于教育领域而言,是教育体系前进发展的重大机遇,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不断对现有的科学课程进行优化,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实验感知和体验、开阔学生大脑思维、制作探究性教学环节等,促使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效用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谢日旺.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科学课堂的合作学习[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3).

[2]段秀春.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8(15).

[3]黄轶洪.小学科学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1).

[4]张春亮.信息化视野下小学科学趣味性教学的对策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

[5]赵猛祥.基于信息化视角下小学科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探析[J].求知导刊,2017(35).

猜你喜欢

精彩课堂有效措施小学科学
精彩,不只在课堂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打造数学精彩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问题式教学, 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导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