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03-30张威张晓红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张威 张晓红

摘 要:医学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创新和发展人才培养体系为基础的,结合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发展特征以及校企合作中的企业特殊性,在开展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虑。本文从医学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出发,综合分析该模式的特殊性,并结合这些特点和内涵给出几点深化校企合作以及创新人才发展模式的具体路径,旨在推动医学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发展和改革。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性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ZZJH-539)。

医学类高职院校教学特征的复杂性以及教学体系的特殊性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提升人才输出资源质量、保证高职院校就业优势的重要保障。通过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合作的双向协同机制,能够有效保障医学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是发展和提升人才输出质量的基础保障。因此,充分探讨医学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内涵以及实践方向,对于增强人才培养效果和医学类人才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医学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性分析

(一)内涵

医学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相应的医学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模式设定与应用中,通过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合作,提高医学类高职院校人才素质的一种基础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综合理解。

这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区别。只有学校与相应的企业单位进行协同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实现。医学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征,需要学校全面强化学生的实践基础和操作能力,所以这一教学需要与相应的企业单位进行合作,主要是与学校相关的医院。只有实现学校的教学内容与医院的实践内容相协调,才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理论,在理论中深入实践,达到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

(二)特殊性分析

合作对象的特殊性。医学类高职院校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成为合作对象,需要结合医学类高职院校不同的专业需求选择不同的医院作为合作对象,才能够从基础理论和综合实践两个层面提高人才的素质。

合作内容的特殊性。尽管医学类高职院校与一些医院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强化人才的培养,但是在具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容安排上,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与合作内容也存在较大的特殊性。

合作途径的特殊性。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体系多种多样,广义上来讲,有合作办学、合作培养以及合作就业这三大途径,从狭义上来讲,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是建设有效的平台,顶岗实习以及建立现代学徒制度等。医学类高职院校在与相关企业的合作途径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结合教育教学体系的安排以及不同学生的专业提出具体化的要求,因此,从教学与企业的合作途径上来看,具有较强的特殊性。

二、医学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

医学类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通过优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来增强学校的办学效果,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相关专业技能的综合培养的目的。医学类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专业要求需要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中充分提升办学质量,从而实现能满足不同专业能力需求的人才的全面培养的目标。

(一)优化课程体系,全面增强理论基础

课程体系建设是创新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决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部分。在医学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的优化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学校的培养方式以及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方向,从优化课程体系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实践路径,从产学契合的理论上对医学类高职院校的人才进行综合化的体系培养,从校企合作的层面上对医学类高职院校的人才进行体系化的技能培训。

在具体的优化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出发展开实践。一方面,课程体系的设计需要有校方和企业两方面进行共同制订并协同推进。只有双方在人才培养的体系设计上达成一致,才能够从多个层面引导学生实现由基础理论向综合实践的全面转化。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学到的基础理论能够通过在医院的实践来得到论证,在医院通过实践得出的实践经验也能够通过基础理论来进一步深化。因此,协同设计课程体系能够保证学生在基础学习和实践层面的相互统一,从而保障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要特别注重医学类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课程知识体系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部分技能,在具体的实践和发展过程中,需要综合基础知识和实践理论进行协同优化和全面应用,促进医学类学生在专业体系的培养和发展过程中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开展深度合作,切实强化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合作,但这一合作不能仅仅拘泥于形式,还应当从合作模式出发,全面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在基础的教学實践和校企合作模式中强化实质性的教学过程,通过开展深度合作,实行紧密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来提升医学类高职院校人才的综合素质。深化合作的关键在于提升校方和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通过相对稳定的专项合作的深入推进来形成系统的培养模式,通过实验实训教学的全面深化来增强校外企业人员与医学类高职院校人才之间的双向交流。

(三)深化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医学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深度实践的关键在于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制度创新,因此,通过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医学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优化。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开展系统性、协同性和整体性的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来实现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制度化建设,从而形成持续化可推广的创新人才体系发展模式,实现高校与医院等相关企业的全方位合作,从而形成长效的发展机制,以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和实践培育来支撑医学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

综上所述,医学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实现需要学校结合教学特点及合作优势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管理,从教学体系的创新和完善入手,引导学生在增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深度合作来强化校企发展模式,这种深化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策略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能够从增强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参与度的角度入手,进一步深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医学类高职院校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慧,王丽岩,张玉兰,李锐峰.高职医学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253-254.

[2]黄敏高.高职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维修专业为例[J].文教资料,2015(32):94-95.

[3]彭银年,裴智民.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站建设的探索——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0(12):73-75.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