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鲜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2020-03-30杨新悦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鲜感情感体验语言表达

杨新悦

[摘要]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让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乏味。学生在课前对课文的熟悉致使其在课堂上缺乏对课文的新鲜感,而课堂教学形式上的新奇又往往使教学高耗低效。对此,教师可从文本本身出发,从字词、语句、表达和细节描写等方面展开教学,力求让学生从对文本的新鲜感中获得语文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新鲜感;语言表达;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4-0059-02

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曾开玩笑地说:“那些上课偷看课外书的人往往都有出息。”孙绍振教授在《名作细读》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语文课堂上重复的都是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语文课堂遭遇如此尴尬,究竟怎么了?其实,学生并不是带着空空的脑袋进入课堂的,从拿到书本到课前预习,学生在脑袋里已经建构起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如果教师还是依旧从零讲起,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便觉得语文学习枯燥乏味了。如何让学生摆脱惯常化的思考,重拾对课文的信心,怀着期待和敬畏的心情走入课堂呢?

于漪老师说过:“以新奇的知识吸引学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这儿说的‘新奇,不是指前所未有的知识,而是对学生的水平而言,学生过去没接触过的,一旦听到、学到,就有‘新奇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钻研教材,洞悉文章的个性。在教学课文时做到融会贯通,信手拈来,起承转合,曲径通幽,让学生对全文的来龙去脉、整体风格有一个整体把握,这样的“新鲜感”是他们在课前所体验不到的,随之而来的便是学生从新鲜感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保持语文教学的新鲜感尤为重要,让学生从文本角度出发获得的新鲜感比形式上的新奇要更持久。

一、字词:于熟悉处见陌生

字词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础。许多学生常常在预习课文时便通过抄写、查字典等方式将字词熟记于心。诚然,这是一种记忆字词的方法,但久而久之,这样的方式便将字词与课文内容割裂开来,如果只认识字词,而不理解它在文中的意义、作用,甚至不会运用到语言环境中去,那这样的学习怎会有收获?

一位教师在教学《大禹治水》时,分别出示了三组词语:

淹没农田 冲倒房屋 无家可归

挖通大河 劈开大山 流入大海

制服 安定 代代相传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能正确流利地读出字词。如果教学就止步于此,那么这样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就只是机械地帮助学生记住了词语。所以,教师进行了追问:“你从每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这样一问便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联系课文,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三组词语概括了大禹治水的主要过程。第一组说明了治水的原因和背景,第二组概括了治水的方式、过程,第三组则交代了大禹治水的结果。學生从熟悉的字词中发现了自己不曾发现的内容,这样的字词学习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对他们今后复述课文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语句:于平常处见独特

文章的一些语言,看似平常,但细细品味,则会有一番独特的味道,语文教学的新鲜感也扑面而来。

《闪光的“金子”》一文讲的是修理工徐虎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故事本身很简单,学生读过两遍课文之后便能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可是,语文课堂教学仅仅是满足于让学生搞清楚故事的发展吗?当然不行。文中的语句虽然读起来普通,但却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凡附近居民水电出现故障,急需当天夜晚修理的,请写清地址投入箱内,本人将及时提供热情服务。开箱时间19时。”句子意思学生都明白,但为何能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徐虎的热情呢?通过多读多体会,学生发现,原因就在“凡”字上,一个“凡”字尽情刻画了徐虎不怕脏活、累活,只为给居民带来方便的心。从这个句式中,学生不仅读懂了徐虎的故事,还体会到了徐虎善良的心。

不难想象,如果长期进行这样有新鲜感的训练,学生在今后也会多关注文中的语句使用,今后在遇到相似的人物描写的时候也会相机运用“凡”字的句式,在品读句子的时候也会更加关注细节,这有利于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表达:于无声处听惊雷

“课文各有特色,教学时把握特色,加以重点显示,就会一课一个样。学生有新鲜感,学起来兴趣倍增。”于漪老师又这样叮嘱我们。

如《观舞记》这一课,重点是品读冰心优美的句子、辞藻和排比等修辞的运用,并留出大量时间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文章的开头使用了四个排比,引出了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赞美。仿照这个句式,我让学生以“春天的美景”为主题,写四个排比句,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我大概给了学生十几分钟时间,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看看窗外的春天,写下自己心中的春天。

以下是学生写的句子:

假如我是个志愿者,我就要在冬天播种春的种子;

假如我是个裁缝,我就要把油菜花剪裁在衣服上: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在画板上描绘出柳叶的多姿;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翡翠上刻上梨花的艳丽。

这样的语文课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主题引导学生琢磨、体会、领会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在润物无声中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细节:于细微处见真情

阅读教学是引着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奇情境中挖掘宝藏,而写作教学同样要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学有所得。如何帮助学生从课文阅读中拾获写作的一些方法呢?课文里的细节描写绝对不容忽视。细节是最容易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地方,如果写作时忽略了细节,那么文章就会落入假大空的俗套,缺少情感上的波澜。而细节往往又隐藏于字里行间,学生一般又很难发现、体会到,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点化,使学生能在文字的细微处获得新鲜感。

《“黑板”跑了》一文让学生爱上了一位做研究专心致志的科学家安培。在文本解读以及练习题中,都涉及一段环境描写:“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这一段描写通过对比,从侧面反映出安培思考的认真,对于学生来说也较容易发现并理解。但是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却遭到了学生甚至一些教师的忽视:“太好了!安培高兴地走过去,在‘黑板上演算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从口袋里掏出粉笔”这一细节处,并思考从这里能读到文字背后的哪些信息,能不能把这一句删掉。答案自然是不能。我们平时会在口袋里放粉笔吗?不会。从“掏粉笔”这一细节能想象到安培平时就是这样认真,说不定他不是第一次这样演算了。这样一来,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学生也从一次次训练中,掌握了细节描写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陌生新鲜的事物容易对学习者产生诱惑力。我们的课堂就需要这样的诱惑力,不单单从课堂形式、环节进行革新,最重要的是要从文本本身挖掘信息,这样的知识才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也往往最不容易忘记且最容易掌握。

(责编:刘宇帆)

猜你喜欢

新鲜感情感体验语言表达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