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融合选择不同远端融合椎并发症的临床探讨

2020-03-30王富国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冠状脊柱常规

王富国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人民医院骨科,云南开远 661600

退行性脊柱侧凸(DS)畸形是继发于腰椎骨关节及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临床常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但其治疗效果十分有限,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减压联合内固定融合等手术方式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1]。 通过对患者进行长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 可有效改善畸形状况, 由于DS患者的年龄是比较大的, 经常会发生多种疾病合并的情况,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且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2]。 为探讨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融合选择不同远端融合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该研究选择了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42 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4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21 例,两组患者均行长节段融合治疗,常规组L5 为LIV,实验组S1 为LIV,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常规组中有男性患者9 例,女性患者12 例;年龄分布在47~82 岁,平均年龄为(63.52±4.31)岁;病程为1~6 年,平均病程为(3.74±1.26)年;实验组中有男性患者8 例,女性患者13 例;年龄分布在49~84 岁,平均年龄为(64.27±4.93)岁;病程为2~7 年,平均病程为(3.95±1.74)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被确诊为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的患者;资料完整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该次研究获得了该院伦理委员会的准许。

排除标准: 既往有脊柱畸形或继发性脊柱侧凸病史的患者;合并结合、脊柱创伤、肿瘤的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等代谢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长节段融合治疗, 首先在全麻状态下对患者行气管插管措施, 通过标准后路椎弓根螺钉矫形技术进行适当的固定, 在相应的固定节段范围内进行椎板去皮质和去关节突关节软骨,常规组的远端选择为L5,实验组的远端选择为S1, 融合完成后可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加压矫正侧凸治疗。 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留置引流管措施,术后的3~7 d 进行常规抗菌药物的应用,出院后进行为期3 个月的腰背部支具或腰围的佩戴。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发症主要包括内固定松动、矢状面失去平衡及假关节形成等;手术效果则从Cobb 角及躯干冠状面偏移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方法

实验以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分析

常规组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的有1 例, 矢状面失去平衡的有1 例, 无假关节形成患者, 并发症发生率为9.52%(2 例);实验组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的有2 例,矢状面失去平衡的有4 例,假关节形成的有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10%(8 例), 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实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5,P=0.030)。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2 两组患者Cobb 角分析

术前常规组的Cobb 角为 (26.53±10.14)°, 实验组的Cobb 角为(28.25±9.74)°;术后常规组的Cobb 角为(10.19±2.37)°,实验组的Cobb 角为(10.16±2.5)°,术前及术后两组患 者 的Cobb 角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t=0.561、0.040,P=0.578、0.969), 但两组患者术后的Cobb 角较术前更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1、8.238,P=0.000、0.000)。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obb 角对比[(x±s),°]Table 2 Comparison of Cobb angl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x±s),°]

2.3 两组患者冠状面偏移情况分析

术前常规组患者的冠状面偏移为 (2.97±0.37)cm,实验组患者的冠状面偏移为(2.89±0.25)cm;术后常规组患者的冠状面偏移为(1.38±0.19)cm,实验组患者的冠状面偏移为(1.46±0.28)cm,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的冠状面偏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2、1.083,P=0.417、0.434),但两组患者术后的冠状面偏移情况较术前更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18、17.458,P=0.000、0.000)。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冠状面偏移情况对比[(x±s),cm]Table 3 Comparison of Coronal Deviation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x±s),cm]

3 讨论

DS 患者常会出现椎体滑落、椎管狭窄等情况,主要治疗诉求就是恢复受损功能、解除患者的疼痛感[3]。 若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经过长期保守治疗后没有效果,此时应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局部减压、坚强融合及适度矫形等是其主要的目的[4]。 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减压联合融合内固定、单纯性减压等,相比较前者,单纯性减压具有创伤小的特点,但其适应范围是比较窄的,限制了整体的治疗效果,很容易造成侧凸加重、节段不稳等情况的发生[5]。 减压联合融合内固定根据融合阶段的范围,临床将其分为长阶段融合、短阶段融合等两种方式[6],长阶段融合呈现出较高的畸形矫正率, 可帮助患者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 但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矢状面失去平衡、内固定松动等情况,治疗安全性有待提升[7]。

腰弯的整体性主要是代偿性腰弯和结构性腰弯,当S1 为LIV 时,脊柱可恢复到正常的角度,但其过程无法对患者腰弯的实际生理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很容易出现术后缺乏柔韧性的情况, 更甚者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8]。 相关学者认为当L5 为LIV 时刻对运动阶段进行节省,但并发症情况仍需进一步的研究[9]。 在该研究中发现,常规组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的有1 例, 矢状面失去平衡的有1 例,无假关节形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52%(2例);实验组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的有2 例,矢状面失去平衡的有4 例, 假关节形成的有2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8.10%(8 例), 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实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常规组的Cobb 角为(26.53±10.14)°,实验组的Cobb 角为(28.25±9.74)°;术后常规组的Cobb 角为 (10.19±2.37)°, 实验组的Cobb 角为(10.16±2.5)°,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的Cobb 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的Cobb 角较术前更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常规组患者的冠状面偏移为(2.97±0.37)cm,实验组患者的冠状面偏移为(2.89±0.25)cm; 术后常规组患者的冠状面偏移为 (1.38±0.19)cm,实验组患者的冠状面偏移为(1.46±0.28)cm,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的冠状面偏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的冠状面偏移情况较术前更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未融合的远端椎间盘柔韧性及骨盆水平的变化会限制LIV 的矫正率,对治疗过程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 但不管是L5 还是S1都能达到较高的骨盆矫正效果, 脊柱的稳定性得到了有效保证,无形中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范一鸣等[10]学者针对51 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治疗, 发现L5 作为LIV 的患者其Cobb 角矫正率及躯干冠状面偏移程度分别为81.95%、8.33%,与另一组(82.33%、7.4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L5 作为LIV 患者的内固定松动、矢状面失去平衡、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7%、8.33%、0.00%,与另 一 组(11.11%、18.52%、7.4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结论将L5 作为LIV 能保证治疗效果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提高手术安全性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其结果与该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当LIV 为L5 或S1 时,均能展现出较好的融合效果, 对Cobb 角及冠状面偏移情况进行显著的改善,但L5 为LIV 时引起的并发症更少,具有一定的治疗安全性,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冠状脊柱常规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常规之外
手术治疗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春疫
新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新生儿如何预防感染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