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抗心衰治疗后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分布及影响因素评价

2020-03-30王雄飞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射血左室肺动脉

王雄飞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蒙自 661100

慢性心力衰竭是目前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群体一般在60 岁以上,该疾病也被称之为慢性心衰竭,一般来说该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患者一旦罹患该疾病,将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各种功能带来严重的影响, 其中对于患者的心机结构以及功能异常造成的影响相对极为严重。 一般来说,该疾病的病因是较为复杂的, 该疾病一般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的心肌损伤,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一般为患者的心肌损伤、患者的心肌结构以及心肌功能发生变化,患者的心功能从而出现下降的状况[1-2]。 一般来说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为抗心衰治疗, 但是抗心衰治疗的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患者进行了抗心衰治疗以后,仍然有部分患者面临死亡的威胁或者病情再度反复。 根据我国医学界的相关研究可以得出结论: 目前该疾病的病死率以及复发率高达40%,因此,必须着意探讨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手段。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有效的研究老年慢性心衰抗心衰治疗后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分布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是极为必要的, 该次研究选择2017 年10 月—2018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50 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和50 名健康体检人群进行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0 例该院所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以及50名在该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所选病例已经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 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 观察组患者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参照组为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 组间分布为观察组(n=50)与参照组(n=50)。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在62~91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2.5±6.2)周岁。 观察组患者的纳入标准为:年龄>60 岁;经过临床检验和验证确诊为慢性心衰患者。 排除标准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脏瓣膜病等相似疾病患者;有精神病史的患者。

1.2 方法

收集观察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资料内容包括:患者的病例报告。 患者的诊断报告。 患者的检验报告。 患者的用药情况。 患者的BNP 水平。 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肺淤血例数、肺动脉高压以及左室射血分数。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肺淤血、肺动脉高压以及左室射血分数。 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抗心衰治疗前后的BNP 水平, 由此来判断抗心衰的治疗效果以及年慢性心衰患者经过抗心衰治疗后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以及影响因素。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肺淤血、肺动脉高压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肺淤血、肺动脉高压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情况, 其中观察组肺淤血发生人数为12 例,对照组无,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6,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肺动脉高压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x±s)Table 1 Comparison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n both groups(x±s)

2.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BNP 水平比较

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BN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BNP 水平比较(x±s)Table 2 Comparison of BNP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x±s)

3 讨论

慢性心衰是我们国家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群体一般为老年人群体,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以及自身的素质和各项器官的能力均有所下降。这种情况就导致该疾病的治疗变得异常困难, 这就使得该疾病不仅容易引起患者死亡, 更容易导致该疾病的具有难治性与顽固性的特征[3-4]。 目前我国对该疾病的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患者在罹患该疾病之后往往会面临较巨大程度的死亡危险,该疾病的致死率也相对较高。目前我国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手段以及治疗方法多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 这种控制手段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之处。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效的研究慢性心衰患者的疾病影响因素及治疗方向是极为必要的, 这是有效提高我国慢性心衰患者治疗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条件。 目前我国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这一疾病的治疗方法相对较为统一,主要的治疗目的是为了控制患者的病情,从而较早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 一般来说,目前我国医学界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应的临床危险程度进行评估的时候,往往会参考患者的血浆脑利钠钛水平。 除此以外, 患者的血浆脑利钠钛也直接影响着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 患者的血浆脑利钠钛水平是对患者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手段的重要支撑和基础。 根据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可以做出结论:患者的血浆脑利钠钛水平越高,患者的病情也相对越为严重。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的血浆脑利钠钛水平过高, 那么患者在出院以后也往往会罹患其他的并发症状或者复发该疾病。 患者出院之后的病死率以也相对就会较高。 除此之外,患者的血浆脑利钠钛水平还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情况,一般来说,患者的血浆脑利钠钛水平数值越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就越差。 一般来说,正常健康人群的血浆脑利钠钛水平会<100 ng/L, 但是罹患了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数值却会远高于这个数值。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钱后,有效的监督和分析患者的血浆脑利钠钛水平是极为必要的。 基于这样的情况考虑,该次研究选取了选择50 例该院所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以及50 名在该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该疾病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要点。

通过在该次研究当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收缩压、舒张压、 肺淤血以及肺动脉高压和左室射血分数可能是影响患者BNP 数值分布的重要因素,原因如下。

人体的BNP 水平与左室重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旦收缩压下降, 那么就回到这患者面临着慢性心衰的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患者的BNP 数值升高[5-6]。

BNP 与肺淤血之间的关联目前学术界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经过该次试验研究可以发现,BNP 越高的患者,患者的心衰程度就越复杂,患者的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症状以及机率也相对较高。 这就意味着伴随着患者BNP数值的增加,患者的肺淤血的风险也会相对较高。

舒张压以及肺动脉高压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是BNP 数值分布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 这种因素很容易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8-10]。

除此之外, 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抗心衰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病情, 降低患者的BNP 水平, 具有一定的意义。 观察组的治疗前后BNP 水平分别为(653.79±131.47)ng/L、(512.68±128.34)ng/L, 明显看出治疗后的水平较低。在苏秋迎的研究中[4-7],研究组患者BNP 水平为(1011.46±116.45)pg/mL,相比治疗前的(7224.65±127.12)pg/mL 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也比较低,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收缩压、舒张压、肺淤血以及肺动脉高压和左室射血分数是构成患者慢性心衰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应该给予这些因素,以一定的重视程度。 抗心衰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机率,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射血左室肺动脉
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的产前超声筛查与诊断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更 正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