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培育中的运用

2020-03-27揭雪娥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期
关键词:历史解释案例教学法高中历史

揭雪娥

【摘要】新课改中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使得历史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清明上河图》为例,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把历史核心素养培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去。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激发和新知识构建为案例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参考,从教学结果来看,课堂参与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有助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历史;案例教学法;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一、教学背景与理论准备

课堂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历史课堂效率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革新。长期以来,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使得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昏昏欲睡,既难以达到高中历史课标中对学生知识的要求,也使得学生丧失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在当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越发强调对学生核心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学科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作为核心素养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而且它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历史、掌握历史发展脉络的必备能力。正是基于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对于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线教师的重要课题。

美国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教授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内部认知,尤为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总而言之,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获取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我认为要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兴趣才有积极性,才会有大脑的思考,才会思考的结晶。

笔者在准备岳麓版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备课材料时,阅读到两篇关于《清明上河图》的两篇文章,文中对画作中一些细节的学术讨论让我想到了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时已经接触过中国古代艺术相关课文,但是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更多是展示图片,对于学生的要求仅限于基本的识记。高中阶段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背景特点,能对不同时期艺术发展阶段特点有更深入与宏观的认识和理解。根据在以往本部分内容的教学经验,学生往往表现出兴趣不大、机械记忆,知识掌握不牢,不能灵活运用的弊病,针对这一现状我选择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因为历史案例教学是选择和运用具体的历史案例展开历史教学。历史案例是通过切合主題的具体的历史情景或故事,把主要知识内容融入相对完整的情节中,设置疑难冲突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和问题进行解读、分析、推论,进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认识史事的性质和特点,进一步深化对知识内容、特点的理解和对知识内涵的把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二、案例教学过程

自从班上的学生知道学校有历史功能室后,就一直吵着要笔者带他们去观摩一下。这周要开始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学习,笔者正想要借此机会改变这段时间历史课堂上沉闷的气氛,于是决定满足他们的小愿望。

到了功能室,孩子们平时被繁重学业压抑着的天性瞬间爆发。每件展品前面都挤满了人,头脑灵活的学生纷纷卖弄起自己的学识,化身为故宫博物馆里凯凯而谈的讲解员。那些插不上话的学生直急得挠头搔首,懊恼自己上课不够认真。而最吸引这帮美术特长生的莫过于那幅长达五米高清晰的《清明上河图》复制品了,甚至还有两个家伙打赌画里的人物数量有没有1000人。

笔者走过去,轻声介绍起来:“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的是当时汴河繁忙景象‘清明两字点明了清明时节,初春景象。正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时一个学生抬起头来,冷不防冒出一句;“老师,不对,不对!这不是清明时节春天的景物,分明是夏季才对。”

笔者精神一振,想不到平时上课无精打采的家伙竟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笔者笑着说:“哦,你的看法很新鲜啊,你说是夏季,可有证据?”

学生胸有成竹指着画中某一处店铺说:“你看,这儿里面有人在切一个圆圆的水果,看形状分明的清暑圣品,居家旅行必备良药——西瓜啊!不正说明这是夏天吗?”他那幽默的言语一下子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不少“不怀好意”的目光已经聚焦在我脸上,想看笔者难以下台的窘样了。

笔者不禁为他敏锐的观察力暗自赞叹,随机应变。笔者对发言学生竖起了大拇指:“你眼神真好,不过我们历史讲究‘孤证不立,你们还能不能找出其他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让我们来做一回福尔摩斯!”

话音刚落,就马上掀起了一波连珠炮似发言。学生甲兴奋地说:“快看这里,这几个人打着扇子,不正是炎热夏天的打扮吗?”旁边还有不少学生惊呼道:“这里还有遮阳伞呢!”“我也看见了。”“还有这儿!”一个个语气中充满了骄傲,如同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

笔者刚想说话,又被同学乙打断了:“你们看,街上玩耍的小孩子衣服没有穿,要是北方三月份,还不得冻坏啊!人证物证俱全,这就是铁证如山!”同学们被他滑稽夸张的发言逗乐了,爆发出阵阵欢呼!

笔者清了清嗓子,不缓不急地说;“你们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是夏天,为什么不叫《夏至上河图》,‘清明两个字又该如何解释呢?”

看来这个问题难倒了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却又欲言又止。甚至还有学生埋怨起张择端:“都怪你,你说你怎么不把画名来龙去脉讲清楚来。”旁边的同学也附和道:“就是,你是宋朝人,谁能猜到你到底怎么想的!”

“宋朝”“宋朝”……学生丙嘟嚷着,突然她情不自禁叫了一声:“我知道了!”看到大家注视着自己,小姑娘倒有点不好意思了:“老师,你上学期不是讲过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坊市制被打破,在经济,文化上都称得上登峰造极了吗?我想‘清明二字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政治清明,海晏河清之意,如同文景盛世,贞观之治一样的内涵。”多么聪明的小姑娘,更难得是联系起来看问题的历史思维。我不禁为她精彩发言鼓起掌来:“真棒,确实能自圆其说,看来这《清明上河图》大有玄机。希望你们能继续努力,进一步搜集材料要论证自己的观点。”

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学生们意犹未尽与我道别,看着他们背影也让笔者陷入了沉思:在这堂“本末倒置”,没有完成教学目标的历史课上,笔者却感受到了学生久违的学习热情与对知识的好奇心。

三、结语

这次以《清明上河图》为案例的教学法笔者认为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清明上河图》是学生初中就已经知道的千古名画,已经形成了这一知识的认识和经验,只是处于比较浅显的识记阶段,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认真端详过画中的内容,更毋说从中获取到有用的历史信息。

这节历史课积极调动了学生在初中和高中的相关知识存储,在此基础进行了思维的延伸与联系。通过“大家来找茬”形式的解谜式学习过程让学生脱离了单纯文字背诵记忆的枯燥,从而使得课堂参与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中思维敏捷的学生提出了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更是体现了恰当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意义何等重要。毕竟历史学科不可重复再现的特点,让后来者对历史的解释千人千面。在对话的不同内容的辩驳中,实现了对过去的知识积累的检索,在结合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重构了既有的知识结构。这个过程恰好就是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能力的最好训练,同时也是核心素养重要性的精彩展示。

教无常法,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着力于学生认识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推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都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尝试的。

参考文献:

[1]谢莹莹.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8(6).

[2]王艺诺.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问题意识培养探究[D].渤海大学,2017(01).

[3]金磊.历史课堂情境导入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以《开辟文明的新航线》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0):100-101.

[4]冯建胜.浅谈历史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4):86-87+96.

猜你喜欢

历史解释案例教学法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