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真诚的交流中健康成长

2020-03-26李志新

基础教育参考 2020年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笔者班级

李志新

当今的高中生是独具个性的一代,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理想远大,学习刻苦努力,但也有一些学生内心脆弱、抗挫折能力不强,还有一些学生随心所欲,甚至误入歧途。高中生的心理和性格趋向多元化、个性化,班主任要加强德育工作的学习,必须迎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吸引学生的兴趣[1],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处事方法,同时为学生创建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此外,情感在人的认知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思维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全息性的基础作用[2]。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更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真诚来换取学生的信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一、以真诚换真诚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因此,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他们真诚的积极关注。当教师真诚地信任学生时,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学习就会更加勤奋。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给予他们特殊的关注,帮助他们改变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例如,班上的一个学生经常上课不专心,晚自习迟到,打扫卫生不积极……在一次迟到后,笔者与该生进行了一次坦诚的交流。虽然该生存在很多问题,但他思维活跃,想法独立,若能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一定可以取得很大进步。所以笔者在对该生提出他所存在的问题时,也说明了他具有的优点,并表达了笔者对他的期望,使其对自己产生了正确的认识,明确了未来进步的方向。在随后的学习中,笔者还经常找该生“帮忙”,请他帮忙制作一些表格或下载一些资料,提高他的自我价值感。渐渐地,该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二、真诚交流,

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思辨人生的价值

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面对学生表现出的一些不良现象,如自我中心主义、集体观念差、责任意识淡薄等,班主任要加强引导,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学习和交流中找准定位,形成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班级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科学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正确鉴别美与丑、善与恶。教师可通过实践教育,将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社会活动等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利用“学雷锋”活动、法制教育宣传、爱国主义演讲、文艺汇演、主题板报、逃生演练等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也应参与其中,这样既能够接受更深刻的教育,又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为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造心灵倾诉的机会,

给予“特殊学生”更多的关爱

特殊学生,在此是指家庭结构、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特殊情况,或因某些原因表现出孤独、安全感低、情感脆弱等问题的学生,需要教师特别的关心和关注。为此,教师应多为特殊学生提供倾诉的机会,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聆听中给予其尊重和理解,同时利用赏识的目光和言语激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班里有个学生长期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对问题比较敏感。在一段时间内,她成绩下滑得非常厉害。于是笔者向她了解情况,谁知还没开口她就已满眼泪水。她说:“我知道这些行为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但我控制不住自己,特别是弟弟,不是很听话。最近我学习也没有上心,所以成绩下滑。”了解情况后,笔者安慰她:“生活总有不如意的地方,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然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自己内心强大了,才能有勇气面对困难。”在谈心后,笔者发现该生的学习有了明显起色。所以,当学生最需要关心时,教师的一点点鼓励就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信心和力量。

四、加强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

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强烈的自尊心,因此批评教育时,单独面谈不但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有助于建立牢固的师生情谊。面对棘手的问题,教师也需要换个角度思考,设想可能的结果,这样才能建立起心与心交流的平台,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班里的一位学生在平时上课和集体活动中都十分积极,可在高考前两个月左右,经常出现上课走神、发愣等情况。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到,原来是该生出现了早恋的问题,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其他情况。于是笔者便约该生谈心。他默默地站了一会儿,对笔者说:“老师,晚上我们一块去跑步吧?”笔者爽快地答应了他。晚上十点,笔者与该生在操场上一起跑步。跑完后沉默了片刻,他说:“老师,我心里特别喜欢她,真的不知道怎么办?”笔者安慰他说:“她的父母不仅是为女儿考虑,也是在为你考虑,假如你没考上大学,谁愿意把女儿托付给你呢?如果你真的喜欢她,那就努力学习,担负起一个男人的责任。”等他把心中的那份失望倾诉完以后,笔者发现他的精神也好了很多,眼睛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因此,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时刻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建立一种“教师热爱学生,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使德育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

五、积极传播正能量,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

一个积极健康的班集体,要在学生有困难时能够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使学生感觉到温暖,这样他们才更愿意融入并生活在这个集体中。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对教育工作者而言,首要任务是不断探索出与学生心理发展相适应的德育之路[3]。作为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坚强、勇敢、自信、乐观的品质,也要使他们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

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的爱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以自我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教师的付出就一定会收到丰厚的回报。

参考文献

[1]黄启芬.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与对策[J]. 俪人:教师, 2015(13):209-210.

[2]王平,朱小蔓.建设情感文明:当代学校教育的必然担当[J].教育研究,2015(12):12-19.

[3]包向东.浅谈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创新[J]. 商情,2015(32):189.

(责任编辑   姚力宁)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笔者班级
班级“无课日”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