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切除对巨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3-26黄莹刘德云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嗜铬细胞皮质醇腹腔镜

黄莹 刘德云

嗜铬细胞瘤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心悸、气短、胸部压抑[1]。手术切除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主要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2]。随着嗜铬细胞肿瘤体积增大,手术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如恶变、术中出血、器官损伤等[3]。腹腔镜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不易损伤内脏器官,是治疗嗜铬细胞瘤首选手术方式[4]。我们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巨大嗜铬细胞瘤病人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均为嗜铬细胞瘤,肿瘤直径≥5 cm;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5.23±4.23)岁;病程6~35个月,平均病程(20.23±4.87)个月;左侧15例,右侧20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4.78±4.38)岁;病程5~37个月,平均病程(20.59±5.02)个月;左侧16例,右侧19例;纳入标准[5]:(1)临床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并需要手术治疗;(2)意识清晰,可正常交流;(3)均知晓自愿参与;(4)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凝血功能严重障碍;合并有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二、方法

1.手术方法:对照组:全身麻醉,侧卧位,垫高腰部后将腰部充分暴露,经11肋间依次进入手术视野,剪开肾周筋膜后游离肾上腺,分离和断扎肾上腺动脉,切除肿瘤,无出血后缝合切口。观察组:侧卧位,腰部充分暴露,常规消毒,于腋中线髂脊上1cm做长度为1cm的切口,分离至腹膜后腔。将水囊置入腹膜后腔,取出水囊,于腋中线12肋缘下穿刺,置入10 mm、5 mm套管针,置入腹腔镜,切开肾周筋膜,首先分离肾上腺与肾上极之间的结缔组织,其次分离肾上腺与腹膜之间的间隙,将肾上腺区域充分暴露,寻找并分离肿瘤,切除的肿瘤送病理检查。在腹腔镜下彻底止血,缝合切口。

2.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记录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等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浆皮质醇、术前以及术后半年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变化[6],记录治疗期间心动过速、低血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3.疗效评定标准[7]:显效:头痛、心悸、气短、胸部压抑等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有效:头痛、心悸、气短、胸部压抑等症状基本缓解;无效: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无改善。生活质量评分[8]: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价生活质量,具体包括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3个条目。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三、统计学分析

结 果

1.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例,%)

2.两组病人手术情况比较见表2。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3.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浆皮质醇比较:术前,两组病人血浆皮质醇表达水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病人血浆皮质醇表达水平均有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血浆皮质醇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

表2 两组病人手术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浆皮质醇比较(n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4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分,

4.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见表4。结果表明,术前两组病人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病人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5。结果表明,治疗期间,两组病人均有出现心动过速、低血压、感染等并发症,观察组总发生率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讨 论

嗜铬细胞瘤主要由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合成、分泌过量儿茶酚胺所致,对心、脑血管系统影响严重,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威胁病人生命安全[9]。肾上腺属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发挥重要作用,若肾上腺发生病变,将影响整个内分泌系统,破坏机体内环境平衡[10]。

Gagner等[11]最先采用腹腔镜治疗肾腺上肿瘤,腹腔镜技术成为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主要方法。许健斌等[12]认为,相比开放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腹腔镜切除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临床治疗中,对于嗜铬细胞瘤的切除仍旧存在顾虑,主要是因为嗜铬细胞瘤血运丰富,而腹腔镜手术操作难度比较大,可能会刺激嗜铬细胞瘤引起血运剧烈波动[13]。有研究证实,腹腔镜技术能够成功切除直径>6 cm的嗜铬细胞瘤,且术中对血压的波动幅度与开放手术相比,无明显差异[14]。本研究结果显示,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均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相当,但腹腔镜手术中出血量少,疼痛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其原因在于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组织产生的损伤小,解剖清晰,减少了对肿瘤的直接挤压,并且腹腔镜手术不进入腹腔,可避免对病人胃肠道刺激,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在腹腔镜手术应用到治疗嗜铬细胞瘤之前,开放性手术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唯一方式,虽可有效清除病灶组织,但病灶暴露不清晰和手术操作难度大[15]。腹腔镜手术过程中能够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准确分辨病灶,同时能够降低手术操作难度,降低对周围临床组织器官的损伤,促进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6]。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治疗后,两组病人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提高,但腹腔镜手术治疗病人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开放手术治疗,提示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组织产生损伤小。此外,治疗期间,两组病人均有心动过速、低血压、感染等并发症,但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手术。有研究表明,手术操作对病人肾上腺产生的刺激较大,导致机体应激反应大,术中皮质醇过量分泌,而术后皮质醇则又快速降低,健侧代偿作用缓慢,对机体组织产生的影响大,影响手术治疗效果[17]。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后,病人皮质醇均有降低,但腹腔镜手术治疗病人皮质醇表达水平高于开放手术,且腹腔镜治疗病人术前、术后皮质醇水平表达无明显差异,表明腹腔镜手术对皮质醇表达水平影响小。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组织产生的损伤小,出血少,可减轻病人疼痛感受,促进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对血浆皮质醇水平影响小,可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嗜铬细胞皮质醇腹腔镜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肝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嗜铬细胞瘤生物学行为预测的演变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