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预测可手术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的价值

2020-03-26李文许海波徐云邱育栋黄阳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李文 许海波 徐云 邱育栋 黄阳

肾透明细胞癌是肾细胞癌最常见的病理亚型,占所有肾细胞癌的70%~80%[1]。可手术肾透明细胞癌预后差,死亡率高[2]。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等已经显示出对多种实体肿瘤预后的预测价值[3]。我们对NLR以及PLR预测可手术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价值进行探讨。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14年1月30日~2016年6月30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肾透明细胞癌病人118例。纳入标准:接受手术治疗(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全身检查排除远处转移,术前未接受其他恶性肿瘤相关治疗,如免疫治疗及放化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肿瘤;合并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心脏、脑、肝脏病变可能影响预期生存;合并感染等急性期炎症反应;凝血功能异常;临床资料不完整;非首次抗癌治疗。118例病人中男64例,女54例,年龄41~78岁,中位年龄49.6岁。TNM分期(2010年AJCC)Ⅰ期33例,Ⅱ期69例,Ⅲ~Ⅳ16例。淋巴结转移40例。

二、方法

1.检测方法:入院后第2天抽取空腹外周肘静脉血,常规送检验科检测血常规(贝克曼库尔特UniCel DxH 8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计算NLR及PLR。

2.随访:开始随访时间为手术时间。自制随访登记表,记录复发、转移、死亡情况。每3~4个月随访1次。随访终点为CSS或随访截止时间(2019年6月30日)。以手术时间作为起点,以肿瘤原因的死亡时间或随访截止时间为终点,该期间即为CSS。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使用ROC曲线及最大约登指数确定NLR及PLR截值及其对CSS预测作用。定性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Kaplan-Meier并Log-rank检验分析NLR及PLR与CSS相关性,使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观察肾透明细胞癌CS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结 果

1.NLR及PLR对CSS预测价值:随访时间12~6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6.8±6.9)个月,失访10例,随访成功率为92.2%,死亡43例。ROC分析显示,NLR及PLR均对CSS具有预测价值(P<0.05),见表1、图1。NLR联合PLR预测CSS的曲线下面积大于NLR、CSS。NLR截值为1.9,PLR截值为105。

图1 NLR及PLR预测CSS的ROC曲线

表1 NLR及PLR对CSS预测价值

表2 临床病理资料与NLR及PLR相关性

2.临床病理资料与NLR及PLR相关性见表2。结果表明,NLR、PLR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

3.肾透明细胞癌CSS与NLR及PLR相关性分析见图2~3,表3、4。Kaplan-Meier 并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NLR、PLR升高病人CSS短于NLR降低病人(P<0.05)。

图2 PLR与肾透明细胞癌CSS相关性

肾透明细胞癌对化放疗不敏感,根治性肾切除术仍然是局部或局部晚期肾透明细胞癌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然而术后复发率仍较高,为20%~30%[4]。炎症反应在恶性肿瘤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NLR和PLR是全身炎症反应的指标,也是多种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如非小细胞肺癌、肝癌等[5]。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NLR升高的肾透明细胞癌

图3 NLR与肾透明细胞癌CSS相关性

表3 肾透明细胞癌术后CSS的单因素分析

表4 肾透明细胞癌术后CSS的多因素分析

病人CSS较短。Otunctemur等[6]研究也证实NLR升高病人生存期缩短。高NLR反映了中性粒细胞增加和(或)白细胞比率降低。有研究证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肿瘤微环境中浸润性白细胞参与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中性粒细胞产生促进肿瘤发展和进展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本研究也证实NLR水平升高病人淋巴转移率较高,肿瘤分期较高。参与癌症相关炎症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等,可诱导嗜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6]。因此,高外周中性粒细胞水平可能表明癌症相关的炎症或肿瘤进展。据报道浸润淋巴细胞产生有效的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7-8]。低淋巴细胞计数可能导致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不充分,从而导致对癌症的防御减弱。

本研究结果显示,PLR是经手术治疗肾透明细胞癌CS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SS具有一定预测价值。Tsujino等[8]研究也证实,术前PLR升高病人预后较差。目前,血小板对肿瘤预后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的机制包括血小板可以保护癌细胞免于被自身免疫系统检测或攻击,如促进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或通过其配体与癌细胞相互作用等[9]。本研究中NLR联合PLR预测CSS的AUC大于NLR、CSS,提示NLR联合PLR对肾透明细胞癌CSS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基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几种预后模型,如TNM分期、Fuhrman分级,已经被用于肾透明细胞癌的预后预测中,但仅基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预后模型对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预测效果较差,特异度和灵敏度较低,NLR联合PLR可能成为预测肾透明细胞癌的新模型。

猜你喜欢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
中性墨水的消泡和消泡剂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Graves病药物治疗致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