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下文物古建筑保护规划研究

2020-03-25杨成朱蓉

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古建筑

杨成 朱蓉

摘 要:以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对青荡村薛司娘桥庙会的举办地植福庵提出保护规划,根据其所在的乡村文化生态和乡村旅游资源,探讨植福庵的保护规划利用途径。一方面通过文物本体修旧如旧与最小干预原则,保护文物本体及周边的历史文化信息。另一方面,统筹周边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弘扬文物场所附带的乡土民俗文化传统,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文化历史景点。

关键词:乡土文物 古建筑 植福庵 保护规划

一、植福庵总体概况

1.植福庵的历史发展状况

植福庵又名为薛司娘娘庙,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青荡村薛司娘桥东侧,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几经兴废,庙、庵掺杂。是无锡乡镇遗存的宗教旧迹之一。{1}尤其是植福庵戏楼,是江南地区保存的两个半古戏楼中的一个。{2}植福庵现保存文物建筑有两座:一是三开间的殿堂建筑,二是五开间的戏楼。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作為学校和村委办公地点,近年经增建和修缮,重塑佛像,恢复了佛事活动,更名植福禅寺。植福庵分别于2003年、2006年被公布为无锡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植福庵的社会功能

植福庵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当地薛司娘娘庙会的举办地,它是民众群体在庙会中展现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舞台。庙会充分体现当地的乡风民俗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其社会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

(1)娱神功能

祭祀与戏楼的结合在中外早期戏剧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神庙内举行祭祀性的演出活动也自始至终贯穿了中国戏剧史。{3}植福庵也是典型的殿堂与戏楼相结合的形式。殿堂坐北朝南,戏楼坐南朝北,正对殿堂。殿堂内供奉当地一带民众信俸的民间神——三位老爷神。三位老爷据说是当地传说的神灵,能保佑一方风调雨顺。每年庙会,民众自主出资请戏剧文艺团在植福庵戏楼上为殿堂中的“三位老爷”神唱戏,内容多为传统民间传说和有关孝义文化故事戏曲,以娱神敬神。

(2)娱乐商贸功能

庙会中除了戏曲演出外还增加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俗活动,如舞狮子、骑马舞等,独特的表演艺术和表现形式成为庙会的娱乐项目之一;庙会伴随集市的出现,民众就此赶集商贸,买卖吃食农货、民间手工艺品等。

二、植福庵文物及周边环境现状评估

1.植福庵文物现状及周边环境现状

(1)植福庵建筑特色

植福庵的戏楼建筑为木石结构,坐南朝北,临水而建,与庙内大殿相对。平面呈“凸”字形。由楼下、楼上、前台、后台组成。前台平面呈长方形,宽4.23米,深3.34米,高2.8米,戏楼通高8.6米。现下层三面均设月形门洞,上层为木质台面,前沿设木栅栏,左右两沿设半窗。台顶设八角形穹窿状藻井,直径2.3米,深1.1米。斗拱及“凤头昂”层层叠叠,精致华丽。台口左右石柱上刻楹联一副为“丹楹刻桷居然旧制换新貌,古往今来莫道临场皆幻境。”,后台面阔五间,面阔18.3米,进深3.53米。下为通道,铺木地板。后台的屋顶为硬山顶,前台的屋顶则为歇山顶,双戗飞翘,额枋雕饰戏文,古朴庄丽。

植福庵的殿堂建筑为木石结构,面阔三间9.51米,进深七架7.87米,系扁作硬山顶殿堂建筑,虽曾经过多次整修,但梁、柱、檩、枋及斗拱等木石结构大都为始建时的原物。大梁、月梁用料粗壮,雕刻花纹精细。门窗所刻花纹精致,明间两根花岗岩檐柱上镌有楹联一副为“显赫威灵驱百疠,巍峨庙貌峙千秋。”堂内两根花岗岩金柱上也镌有嘉庆元年始建时所撰书的楹联一副为“荡寇除氛江淮一靖,洗心割股忠孝两全。”(见图1)

(2)植福庵周边环境评估

植福庵周边为乡村环境,区域内用地现状主要为村庄建设用地、村庄工业用地、农林用地、综合公园及广场用地。薛司娘桥河河岸两侧建筑均为民居住宅和厂房,建筑高度均为一层、两层,个别为三层。基本不会对植福庵的整体景观造成破坏。

植福庵用地现状为宗教设施用地。植福庵位于植福禅寺内,周边建筑均为上世纪80年代所建的东西厢房及2000年后建造的瘟部大堂、大雄宝殿、观音殿、斋堂、客堂等建筑,建筑质量良好,风貌较为统一。

植福庵南临薛司娘桥河,水流由东向西流向鹅湖。河水水质状况较好,水流量适中,涨水期未曾淹上戏楼。驳岸设有护栏。南岸建有一座名为法制文化廊的长廊,长廊建筑风格与植福庵建筑风格一致。

植福庵周边绿化景观较好。植福庵南入口设有名为植福公园的入口景观公园,其中植被丰富,景观状况良好。沿河道处设有绿化带,但由于缺乏日常整理,有待整治。植福庵庭院内未种植植物。在客堂走廊上布置香花木盆景数盆,管理状况良好。植福禅寺内瘟部大堂、观音殿、大雄宝殿外墙东面、西面、北面设有花坛,种植桂花、毛竹、紫薇、银杏数株,有待修剪和管理。

植福庵交通可达性较好。东连包薛线,北靠村金线,植福禅寺入口东侧道路有一处公交站点。植福禅寺内道路系统相对较为完善,路面质量较好,在植福禅寺南入口附近有两个公共停车场,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完备。

2.植福庵存在的现状问题

(1)本体建筑亟待修缮

植福庵近年来修缮工作从2007年开始,直至2016年竣工,修缮时间跨度较长,文物建筑保护的完整性差异较大。殿堂建筑目前保存完好。而戏楼的保护状态相较殿堂建筑来说,在建筑上有较大的损伤。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戏楼存在基础沉降问题。戏楼临薛司娘桥河而建,由于戏楼驳岸垒砌工艺粗糙,且无压顶石,进而引起戏楼西南角发生基础沉降。造成戏楼西立面及西南角墙面开裂,西北面后台偏房檩条倾斜,望砖有脱落风险(见图2)。其次,戏楼建筑局部构件受自然侵蚀严重。由于戏楼出檐小,风雨侵蚀导致出檐口较大面积腐坏,侧板风化相当严重;戏楼二层戏台楼板出现腐坏现象;一层木构件及墙面局部霉变、腐坏。再次北面墙面木作构件大面积脱漆。最后,建筑构件缺失。戏楼西面二层斗拱局部木作损坏缺失(见图3)。

(2)消防安全有待改善

目前植福庵大殿两侧入口设置有移动消防栓、灭火箱,在大殿及戏楼建筑内部相应位置放置若干个灭火器,但戏楼内部二层西厢房和一层后台放置杂物较多,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此外,东厢房外墙离植福禅寺中大雄宝殿前香台较近,约十一米左右,有待改善和防护消防安全。

(3)景观环境有待管理。一方面植福庵文物保护范围内周边出现不规范停车现象,影响视域景观。另一方面,植福庵内部未设有绿化植物;外部植福公园与植福禅寺内部植物有待修剪和管理。

三、植福庵保护规划建议

1.植福庵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建议

(1)对植福庵建筑进行修缮

文物古建筑修缮遵循“修旧如旧”原則,对植福庵文物建筑“修旧如旧”修缮建议有以下四点:首先,植福庵戏楼的基础沉降问题应在2-3年内,由植福庵管理单位锡山区文体局委托具有文物古建筑修缮资质的单位对其进行修缮。其次,由于出檐小导致建筑西立面建筑构件腐坏问题,建议加大戏楼出檐,并对腐坏木构件进行更换和修缮。再次,斗拱缺失问题,应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用原工艺、原尺寸、原材料对其进行修缮。同时做好修缮记录,标明维修更换构件,补充原始照片及相关图纸,使文物本体的完整信息得到保留。再次,针对戏楼及殿堂建筑木构件开裂脱漆问题,建议 1-2年内进行局部补漆和全漆。最后,对戏楼藻井以“最少干预”为保护原则,最大化保留历史文化信息。做好日常监测养护,每年对植福庵进行随防,三年内进行防腐防蚁处理,每三年作白蚁防治检查。

(2)建全监控消防安全

植福庵戏楼一层与后台二层杂物堆积容易引起消防隐患,建议清除杂物,做好日常监测,配备好消防设施。植福禅寺香台临近文物本体,建议增加距离,作相应的绿化遮挡。

(3)提升景观环境

建议对植福庵周边不规范停车现象进行管理,做好引导标识系统,在植福禅寺南大门公共停车场停车。此外,及时对植福公园及植福禅寺内花台植物进行修剪管理。在植福庵内院适当放置数盆植物,确保美观,提升环境景观。

2.植福庵利用规划建议

(1)统筹乡村资源,形成乡村旅游节点之一

植福庵是青荡村内唯——处历史文物古建筑,它丰富了青荡村的历史文化内涵,赋予青荡村独特的历史文化景点,在新农村建设下具有良好的 “一村一品”建设基础。

植福庵的利用规划顺应当地乡镇总体宏观规划定位,形成历史文化展示游中的一环,统筹周边历史旅游景点,利用南青荡玫瑰休闲步道环路,与鹅湖镇玫瑰文化园、南青荡兰花园、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中的北荡角、摇塘圩、蒋塘坝等重要景点构成乡村休闲旅游基地。同时也作为村民日常休闲旅游步道慢行系统中的重要节点。

(2)保护庙会文化活动,做好展示宣传工作

植福庵作为薛司娘娘庙会的举办地,是承载着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约定俗成的群体共同记忆的物质载体。庙会活动文化源于民众,也由民众继承和活跃。庙会使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展。因而庙会是当地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活跃农村经济和文化生活,发展地方旅游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4}

首先,通过摄像摄影的方式,对薛司娘娘庙会中的戏剧、舞狮子、骑马舞等活动代表当地的文化生态进行记录,相关资料存档,并在植福庵东西厢房一楼室内展厅中进行多媒体、照片、实物展出,给游客带来丰富的直观体验。其次,可运用互联网技术传播,例如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网站等,介绍植福庵相关信息,及时更新活动内容,增强民众对植福庵文物的认知和保护积极性。最后,开发易携带的衍生植福庵文化旅游出版物、文化旅游纪念品等制作精良、特色突出,扩大植福庵的影响力。

结语

植福庵历史悠久,建筑保存良好,具有较高的艺术历史价值;此外植福庵作为每年庙会的举行地,吸引四方村民及游客参与,对弘扬乡土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底蕴、彰显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历史景点。因而对植福庵文物保护规划上,一方面对文物本体及周边历史环境的原真性保护,其次,对文物本身附带的文化生态进行有效的记录、保护和宣传;物质环境和文化传统并重,使植福庵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衍生地和发扬地。

注释:

{1}无锡市文化遗产局.梁溪胜迹(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99.

{2}黄宪辉.锡山名景[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48.

{3}周丹.明清时期新乡古戏楼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3).

{4}李秋香.庙会文化研究论略[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资助项目,项目名称:遗产视角下近代园林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研究,编号:Z2019110009907。

猜你喜欢

古建筑
正定县古建筑保护意义及相关措施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中国古建筑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正在消失的古建筑
浅埋暗挖区间侧穿古建筑物风险控制技术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
藏式古建筑木结构损伤识别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