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理肺通便法治疗功能性便秘36 例临床研究

2020-03-25蒋天媛张秋云

江苏中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主症气虚健脾

蒋天媛 张秋云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100069)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排便费力、排便间隔延长、便质干硬、排便不尽为主要临床表现,我国FC的发病率在6%左右,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1-2]。长期便秘可导致口臭、痔疮、肛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结直肠恶性病变的几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中药治疗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优势,更能被患者所接受。张秋云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脾肺气虚、胃肠气滞是FC的基本病机,也是最常见的证型,运用健脾理肺通便法治疗该病证效果明显。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健脾理肺通便法治疗脾肺气虚、胃肠气滞型FC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广安门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中医门诊部确诊的脾肺气虚、胃肠气滞证功能性便秘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男12例,女24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7.37±13.82)岁;病程6个月~30年,平均病程(5.03±6.03)年;身体质量指数(BMI)18.90~29.00 kg/m2,平均指数(23.06±2.41)kg/m2。对照组男11例,女25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9.19±16.25)岁;病程6个月~30年,平均病程(5.70±5.80)年;BMI指数18.03~32.18 kg/m2,平均指数(22.53±2.64)kg/m2。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BMI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安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批件号:2019-084-KY。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Ⅳ标准[3]拟定。(1)必须具有下列2 个或2 个以上的症状:①至少25%的时间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时间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参照布里斯托粪便量表1-2 型)③至少25%的时间排便有不尽感;④至少25%的时间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或阻塞感;⑤至少25%的时间排便需要手法辅助(如用手指协助排便、盆底支持);⑥每周自发性排便少于3 次。(2)不使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3)不符合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诊断标准。排除肠道及全身器质性因素、药物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便秘,诊断之前症状出现至少6 个月且近3 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4]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会同专家意见拟定脾肺气虚、胃肠气滞证中医辨证标准。主症:(1)排便费力;(2)排便间隔延长;(3)排便黏滞不爽;(4)便质干结。次症:(1)疲倦乏力;(2)腹胀;(3)纳食减少;(4)气短懒言。舌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脉细弱。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功能性便秘西医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为脾肺气虚、胃肠气滞证;(3)年龄≥18岁且≤75岁;(4)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经直肠乙状结肠镜、钡灌肠X线检查等能证实由直肠、结肠器质性病变肠道狭窄引起者;(2)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3)符合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OIC)者;(4)合并有其他疾病而影响症状、证型和治疗方案、疗效判定者;(5)因智力障碍、精神神志障碍、语言等因素而影响资料收集者;(6)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7)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者,各种原因不能配合完成试验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予健脾理肺通便法基本处方治疗。药物组成:生黄芪15 g,生白术30 g,枳实10 g,厚朴10 g,全瓜蒌30 g,虎杖10 g,当归10 g,杏仁6 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每次200 mL,早晚餐后30 min服用,连续服用4周。

2.2 对照组 予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生产厂家:Abbott Healthcare Products B.V.,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71057,规格15 mL/袋),每次15 mL,每日1次,早餐前服用,连续服用4周。

2组患者均嘱按时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以规范生活习惯,辅助治疗。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大便性状分型和排便质量评级。

3.1.1 中医证候评分 参考文献[5-7],汇同专家意见,确定中医证候及评分标准如下:主症(排便费力、排便间隔延长、排便黏滞不爽、便质干结)根据“无、轻、中、重”,分 别 记0、2、4、6分;次 症(疲倦乏力、腹胀、纳食减少、气短懒言),根据“无、轻、中、重”,分别记0、1、2、3分。

3.1.2 排便质量评级 参考文献[7-9],由课题组讨论确定如下排便质量评级方法:(1)1级为排便质量高,便次正常,排出软便,排便过程无任何不适;(2)2级为排便质量较高,出现1或2种排便异常;(3)3级为排便质量差,出现3种及以上排便异常。排便异常包括:排便间隔时间、排便力度、粪便性状和排便感觉的异常。

3.2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文献[4-5,7],会同专家意见制定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3.2.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疗程内排便时间恢复正常,排便感及便质无异常;显效:至少1个主症减轻2个级度以上或至少1个主症恢复正常,排便间隔时间72 h以内;有效:至少1个主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即由重度降为中度,或者由中度降为轻度;无效:排便无改善。

3.2.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证候积分减少<95%;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证候积分减少<7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 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3.4 治疗结果

3.4.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单项证候评分及总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单项证候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排便间隔延长、疲倦乏力、腹胀、短气懒言评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单项证候积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单项证候积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组别 例数 时间 排便费力 排便间隔延长 排便黏滞不爽 便质干结 疲倦乏力治疗组 36 治疗前 4.56±1.23 2.14±2.03 3.89±12.08 2.06±2.46 1.92±0.60治疗后 0.72±1.19** 0.06±0.33**△ 0.89±1.12** 0.22±0.63** 0.25±0.44**△△对照组 36 治疗前 4.50±1.46 1.97±1.89 3.28±1.86 2.33±2.11 1.86±0.59治疗后 1.28±1.67** 0.44±1.18** 1.33±1.17** 0.50±0.88** 0.72±0.57**组别 例数 时间 腹胀 纳食减少 短气懒言 总分治疗组 36 治疗前 2.22±0.87 0.97±0.56 1.36±0.64 19.14±4.08治疗后 0.19±0.47**△△ 0.17±0.38** 0.17±0.38**△ 2.74±2.85**△对照组 36 治疗前 2.22±1.05 0.75±0.55 1.14±0.49 17.78±4.82治疗后 0.61±0.64** 0.25±0.44** 0.44±0.50** 5.75±5.29**

3.4.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质量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排便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质量比较 单位:例(%)

3.4.3 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表4。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表4 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单位:例

4 讨论

FC病理机制复杂,主要包括胃肠道动力异常、胃肠道分泌功能异常、肠道微生态环境异常、脑-肠轴功能紊乱等。西药治疗主要以渗透性泻药、促动力药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尚无特效药物。一味针对大便不通采用简单的通下之法,不仅不能很好地恢复患者的自主排便功能,还可使病情加重。

FC患者以脾肺气虚表现为主,很少出现阳明热结便秘的症状,《伤寒论》中没有针对脾肺气虚便秘的方药,但其重视脾胃之气的学术思想可以用来指导FC的治疗。《伤寒论》208条“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泻下”,251条“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提示应仔细辨别证候要点,是阳明实热燥屎已成,还是腑满不通,或者气虚推动无力导致便结[10]。据证以立法处方,勿犯虚虚实实之戒,损伤脾胃正气。导师张秋云教授以《伤寒论》中重视顾护脾胃之气的思想为根本,结合“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11-12],认为“脾肺气虚,胃肠气滞”是该病的病机要点,也是该病的常见证型,采用健脾理肺通便法治疗,拟定健脾理肺通便基本方,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明确。方中生黄芪、生白术为君,补脾益肺,增强脾肺之气,恢复脾胃运化功能;枳实、厚朴、虎杖为臣药,通腑泄浊、理气消胀[13];当归、瓜蒌、杏仁为佐药,当归养血助补气之效,杏仁苦温宣肺,疏理肺肠气机,助大肠传导,合瓜蒌润肠增通便之能。全方补通结合,标本兼顾,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调理的治病思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生白术大剂量应用或与枳实配伍可促进胃肠排空、增加肠道动力[14];黄芪多糖对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能提高模型小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降低肠杆菌、肠球菌含量[15],促进粪便形成、排出。

本研究结果表明,健脾理肺通便法治疗脾肺气虚、胃肠气滞型FC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对患者排便间隔延长、疲倦乏力、腹胀、短气懒言证候的改善也明显优于乳果糖,值得推广应用。关于健脾理肺通便基本方的疗效机制和作用靶点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主症气虚健脾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