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赴朝参战经历

2020-03-24赵宗耀

文史月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炮兵指战员敌机

赵宗耀

我生于1929年6月,是山西孝义人,1951年7月赴朝。

部队改装集训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部队停止修路。7军21师奉命改编为防坦克炮兵第31、32两个炮师,6个炮兵团。62团改编为炮32师第405团,我所在的62团7连改为405团第5炮兵连。部队经过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于1950年11月从天水乘火车出发,经陕西、河南、河北开赴辽宁省锦西县接收装备,进行战前训练。

部队从天水初到东北,两地温差较大,加之由吃面粉改成高粱米,指战员有些不适应,好在部队指战员多数来自工农家庭,具有吃苦耐劳的本色,经过做思想工作,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部队的思想稳定,情绪高昂。不久,部队的装备到位。连指挥排配备有炮队镜、方向盘、望远镜、电话机等观察通讯器材。运输排配有大车和骡马。炮排四个炮班,各配苏制76.2毫米防坦克火炮一门,骡马6匹以及土工作业工具。苏制76.2防坦克火炮,口径76.2毫米,初速680米/秒,最大射程13.3公里,放列全重1800公斤。火炮由骡马牵引。部队的装备配齐后,随即进入紧张的训练阶段。炮班的训练内容,首先是学习火炮的性能、构造和射击操作要领。各炮手有所侧重,重点是一炮手(瞄准手)的技术要领。初步掌握基本技术后,进行野外实地综合演练。为适应入朝作战的需要,每日夜间拉到野外构筑工事,火炮进入阵地,拂晓前把火炮、人员伪装完毕,待上级检查完后再返回驻地。最后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毛泽东主席曾经在谈到抗美援朝战争时说:“美国鬼子是钢多气少,我们是气多钢少,要是气和钢都多就更好了。”

在朝鲜战场上,敌人的优势是飞机大炮多。志愿军的优势是指战员的士气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他们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志愿军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为了提高部队指战员的政治觉悟,激发战斗意志,发扬我军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使每个战士都懂得我们是为祖国、为人民、为正义而战,部队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入朝前,我们405团在安东(今辽宁丹东)召开全团动员大会,团首长号召大家要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打好出国作战的第一仗,广大指战员请战情绪很高,纷纷向上级递交决心书、保证书、入党申请书,班与班、排与排互相挑战、应战。部队入朝后指战员目睹了朝鲜人民由于房屋被炸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惨景,更加激起指战员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为了防止敌人的飞机、火炮的袭击,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我们的火炮配置原则是火炮分散,火力集中,并且构筑了坚固的工事。战斗中,虽然我们连的4门火炮先后都遭受过敌机轰炸和敌炮火的袭击,但均没有受到大的损失。

向“三八”线进军

经过短暂的训练,在为祖国、保家乡的号召下,部队于1951年4月由辽宁宽甸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

由于部队是刚刚经过改编,毫无炮兵行军经验,又是第一次参加现代化立体战争,美机控制了制空权,道路、桥梁有很多被破坏,加之朝鲜多山、多河,给炮兵行军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为防止敌机空袭,部队白天无法行军,每日黄昏开始上路,次日拂晓进入树林隐蔽宿营,天亮前必须伪装完毕。每个炮班都有一块很大的炮布,到了宿营地把它支起,除了放列火炮,全班人员都在里边休息。夜间行军要严格灯火管制,听到山上的防空哨发出的枪声,说明敌机要来了,要立即做好准备,采取必要措施。敌机发射照明弹,行进速度加快,加大炮与炮之间的距离。最担忧的是因道路、桥梁被炸造成拥挤、堵塞。遇到这种情况,如不能很快疏通,一旦敌机进行轰炸,就会造成重大伤亡。从鸭绿江至“三八”线,沿途看到的村庄、工厂几乎都被美机炸成一片废墟,更加激发了部队指战员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受到一次最实际的思想教育。大约在1951年7月初我们连队顺利到达上级指定的地区,火炮完好,人员没有伤亡,只是由于指战员吃不上蔬菜,缺乏营养,不少战士得了夜盲症,给部队晚上行动增加了困难。为了加强步兵军属炮兵力量,中央军委将9个预备队炮兵划归步兵,由军指挥作战。我们炮5连划归9兵团第26军,由26军炮群指挥所直接指挥作战。

打响出国作战第一炮

1951年7月下旬,炮群指挥所下达作战命令,要求连队7月底前完成射击准备,8月1日开始作战。炮阵地选择在于德里半山腰,火炮呈梯形配置。当时朝鲜已进入雨季,每天雨下个不停,给炮兵占领阵地造成很大困难。虽然战士们好几天冒雨构筑阵地已经很疲惫,但他们从来不向困难低头。火炮不能用骡马牵引就用人拉,一个班不行就用一个排,最后集中全连四个班的炮手和通信班、炊事班的勤杂人员,把全连四门火炮推拉到各自的炮位上。经过全连指战员昼夜奋战,终于按时在8月1日向敌人打响入朝作战的第一炮,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阵地向前转移

在于德里阵地完成任务后,我部奉命向前转移阵地。由于入朝不久,对敌情、地形了解不多,把阵地选择在敌人炮兵的一个试射点上,导致阵地尚未构筑完备就遭到敌炮的袭击。炮群指挥员接到情况报告后批评说:“那里是敌人炮兵的原点,你们怎么往敌人炮口上撞?不用三天,你们就得往下抬伤员。”并命令向前面山上转移。上山的道路狭窄,坡度陡,火炮又不能分解,要把近2000公斤的火炮运到山上,其难度确实很大。上级派来一个工兵连修整了道路,然后集中全连的炮手,前拉后推将我们二排的两门火炮一步一步地拉到山上,在垭口两侧进入了我们挖好的阵地。我们三班是基准炮,很快完成了射击准备,向预定目标进行炮击。由于阵地比较突出,虽然伪装严密,但不久还是被敌机发现,四架敌机轮番向我阵地发起轰炸,阵地周围的树木全被炸毁,幸好人员、火炮没有损伤。

在上所里战斗

对预定目标完成射击任务后,指挥所要求延伸射击,但炮目距离超出了火炮的最大射程,于是火炮必须再向前转移。阵地选择在上所里的山脚下,我们炮班首先构筑好火炮阵地和人员的防空洞,然后集中人力把火炮拉下山,沿着一条马路向前推进约两公里进入发射阵地,而后由一炮手留下伪装火炮,其他人员到防空洞隐蔽待命。我们刚刚到达防空洞,还没有放下背包,就听到一排炮弹在火炮阵地爆炸,我急忙返回阵地,一面察看火炮,一面呼喊一炮手马五儿,火炮基本完好,只是一个火炮轮胎被炮弹炸了一个大口子。而一炮手马五儿同志不幸倒在草丛中,由于伤得很重已经牺牲了。马五儿同志的牺牲,对我们炮三班就是个重大损失,其他炮手缺员谁都可以代替,唯独一炮手不是谁都能代替的,因为火炮的诸元装定、瞄准击发都要由一炮手完成,火炮打得准不准,一炮手的操作是关键。马五儿同志是一名中共候补党员(牺牲后被追认为正式党员),在全班十多名同志中,他的技术水平数第一,思想工作表现数第一,他的体质也是全班第一。大家都为失去这样一位战友而悲痛,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在战斗中消灭敌人,为牺牲的战友报仇。就在马五儿同志牺牲后的第二天,炮群指挥员下达了作战命令。同志们不顾敌人炮火的袭击,克服夜间射击没有照明器材和不少同志因身患夜盲症导致炮手严重减员的困难,把一发发带着仇恨的炮弹准确快速地发射到敌人的阵地上,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受到了步兵同志的好评。马五儿烈士的遗体埋葬在阵地附近的山坡上,听说朝鲜停战后,迁葬于志愿军烈士陵园。

开设观察所

不久我调到指挥排工作,奉命前往金城以西开设侧方观察所(主观设在五圣山配合上甘岭战役)。开始我们把观察所选择在590.3高地,那里观察视线好,还有一个很大的防空洞,也免得再构筑工事。我们连长看了,认为虽然观察视线好,但位置比较暴露,容易受到空袭或敌人的炮击。根据连首长指示,最后把观察所选定在590.7高地,并构筑了观察掩体和防空防炮隐蔽部(通称防空洞)。没过多久,590.3高地遭到敌机轰炸,防空洞内的10多名同志无一人幸免,全部牺牲。由于连长的果断,使我们排避免了一次不必要的牺牲。我和观察班长、观测员、计算员、电话员、报话员等六七个人在这个防空洞里生活战斗长达半年之久,吃水要到山下敌人火炮封锁的水源去挑,食品要到后方去领,冬天取暖也靠我们排自己烧木炭自给,有时给养供不上断炊,只能用压缩饼干充饥,就连出去大小便也要特别小心。我们的一名观测员就是出去解手时被敌炮弹炸伤的。在防空洞里我们还度过1952年的元旦和春节,条件虽然艰苦,但同志们战斗情绪很高。

“内白日里”村庄休整

1952年6、7月间,我们连队从前沿撤到兵团机关附近的一个叫“内白日里”的村庄休整。这是入朝以来我们第一次住民房,也是最后一次。在这里总结了入朝以来的战斗工作经验,评比表彰了先进集体与个人;评出的先进模范人民功臣还在一个简易的大礼堂参加了庆功大会,听取了某部教导员的事迹报告;连排干部还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炮兵技术轮训队。除此之外,还观看了一次电影,洗了入朝以来唯一的一次热水澡。这次洗澡的方法非常简陋也很原始,就是把一个汽油桶锯开,留下一大半,形成一个长方形的浴盆,再固定在临时用砖垒起的台子上,然后加满水,从底下用木材生火加热,就可以轮流洗澡了。一盆水可以供好几个人洗一次澡。

在这里我们还目睹了敌人投放的细菌弹。一天夜里我们住在老乡家里,天快亮时突然听到门外一声震耳的巨响,都以为是敌机投下炸弹,但没有听到爆炸声,出去察看,发现在房子外边的空地上直立着一个铁筒,比我们现在用的煤气罐还高还粗,而且上下的直径一样粗,筒内分隔多层,没有封闭,已看不到菌源了,后来才知道是敌人投放的一枚细菌弹。

炮击424.2高地

1952年秋季,我们受命支援步兵攻打424.2高地。为了给敌人突然的袭击,我们没有按常规先进行试射,而是利用简陋的作业用具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精确地求出射击诸元,指挥宗铁洞阵地一排的火炮对目标实施射击。我们做好一切准备,并向阵地下达了射击口令,随着炮群指挥所一声令下,我们的两门火炮对目标实施猛烈的轰袭。虽然我们只用了两门炮,但我们的火炮发射速度快,每分钟两门火炮可以射出50发炮弹,三分钟就有100多发炮弹在敌人的阵地上爆炸。战斗持续了一夜,天亮时传来步兵的表彰电话,说我们的炮打得好,打死打伤敌人200多人,要给我们请功。为了配合步兵打扫战场,上级要求我们每隔五分钟向纵深打几发。我们担心敌人吃了亏会来报复,果然不出所料,刚打了几发,敌人的校正机就来了,紧接着敌炮就向我们的阵地进行射击,敌人的炮击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由于我们的阵地非常坚固,加之早有防备,炮班的人员没有伤亡,火炮也没有损失。不幸的是这天我们连牺牲了一位弹药排的排长,他叫陈虎成,是到连部开会经过火炮阵地时被敌炮击中牺牲的。虎成同志的老家是山西省运城地区,原来家里有未婚妻,1949年8月,我们部队向西北进军经过他家时,上级给了一天假让他回去结婚,他只在家里待了一个夜晚就赶回部队。三年后他不幸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志愿军炮兵成为“战争之神”

随着志愿军炮兵数量增加和战术技术的提高,对于具有政治优势的炮兵指战员来讲是如虎添翼、越打越强,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如先前入朝的401和404两个团仅在第五次战役中就击毁敌坦克25辆,狠狠打击了美军坦克的嚣张气焰。据不完全统计,志愿军炮兵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共消耗76毫米以上炮弹78万发,共毙伤敌人15.8万多人,毁伤敌火炮575门,汽车883辆,坦克940辆。高射炮兵击落敌机2335架,击伤7512架。据美国军方统计,朝鲜战争中美军伤亡总数的62%,是由炮兵杀伤的。尤其在战争后期,志愿军炮兵已经成为真正的“战争之神”。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再次说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抗美援朝的胜利,名扬中外,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大大提高。

奉命回国

1952年10月,我们奉命从“三八线”撤下开往元山担负守备海防的任务。不久,上级命令我们来24军报到,经过文化考试被告知我们是回国到第五炮校学习,军部派了一辆汽车,由一个参谋带队送我们20多人回国,司机晚上闭灯驾驶,顺着山路行驶,刚翻过两座山,汽车就发生故障,行驶一会儿就停下来修理。领队让司机开回军部修理,然后再来接我们,等了一天汽车也没有来,于是领队下令化整为零自己想办法到阳德集合。我们团的5名同志由我带队一起向阳德行进。看到往后方开的汽车就搭乘汽车,没有汽车就步行。已记不清走了多长时间才到阳德的。

阳德是朝鲜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车辆很多都从这里通過。对这个城市我们也并不陌生,1951年春季上前线,我们的炮车就是从这里通过的,记得当时街上还有交通警察指挥疏导车辆。这次又来到这座城市,虽然看不出繁华但比前方好多了,在这里能买到食品,还有祖国的山东老乡开的饭店……两天后我们回国学习的20多名同志又集中到一起,但送我们的那辆汽车还是没有来。大家回国的心情非常强烈,只要能回祖国,怎么走都行。领队最后决定乘火车经平壤回国。火车只在夜间行驶,走一会儿就停,天一亮就停在山洞里不能开了。到达平壤已看不出朝鲜首都的繁华景象,人们都在山沟里山洞里生活。我们在平壤待了几天,找高炮部队求助补充了些干粮,然后又继续乘火车行进,好不容易快到朝鲜新义州,敌机又把一座桥炸坏了,好在铁道兵抢修很及时,等了几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辽宁安东并住进了兵团招待所。一周后又乘火车到达沈阳第五炮兵学校。至此,结束了培养教育我5年的连队经历。从1951年4月至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我们405团第5炮兵连入朝参战两年零三个月,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

我跟随连队从华北走到西北,从西北到东北,又从东北进入朝鲜。由地方部队上升为野战部队,由步兵改编为炮兵。尽管连队在成长中部队的番号多次变更,但我一直战斗、生活在这个连队。我很怀念我的连队,怀念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他们为了实现我党我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把汗水热血洒在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和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正是战友们的这种奋勇无畏的精神,激励我不断成长进步,在之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直兢兢业业做好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猜你喜欢

炮兵指战员敌机
浅析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安全防控
指战员作战安全认知力和行动力训练方法
浅谈救援指战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思考
敌机不可怕 让民工吃饱更重要
为“蓝朋友”身上增添“文艺范”
浅谈朱瑞对炮兵建设的贡献
炮兵测地训练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单兵扛导弹
模糊专家理论在炮兵指挥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敌机不支,腾空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