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河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探讨

2020-03-24王明

黑龙江水产 2020年6期
关键词:技术模式探讨

王明

摘要:文章通过对稻鱼共作、稻蟹共作、稻虾共作3种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的讨论,提出了通河县在实施过程中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通河县的稻渔综合种养,提出了应对措施。针对稻鱼共作模式效益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开发稻田养殖的高效鱼类品种的办法;对完善稻蟹共作模式配套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针对稻田养殖小龙虾成活率低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小龙虾苗种本地化繁育的方法来解决。

关键词: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探讨

黑龙江省通河县为哈尔滨市所辖县,水稻种植面积160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73%,农业人口中水田人均占有面积10.4亩,为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大县。近些年来,通河县大力推广稻鱼共作、稻蟹共作、稻虾共作等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选定祥顺镇新乡村和大林子村、浓河镇太阳谷、富林镇长兴村、三站乡三合村、乌鸦泡镇柞树村等13处绿色有机生产基地作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示范区以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为主要载体,依托通河县祥顺镇新乡村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1]。2020年,通河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11万亩(稻鱼98000亩、稻蟹11450亩、稻虾 500亩),位居哈尔滨市所属县(市、区)第一位,亩增效120元~500元,为稻农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1 通河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1.1 稻鱼共作

稻鱼共作模式是通河县主要推广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养殖的鱼类主要是鲤、鲫,主要以放养夏花鱼种和春片鱼种为主,夏花鱼种放养密度为100kg/亩~500尾/亩,春片鱼种放养密度为3kg/亩~10kg/亩。鱼类单产10kg/亩~30kg/亩,单位面积效益为120元/亩~300元/亩。田间工程主要是加高、加固田埂,开挖边沟或坑塘。饲料采用人工配合饲料,每天投喂1~2次。稻鱼共作模式“三减”作用显著,化肥用量减少2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50%以上。化肥和农药的用量的减少既可降低生产成本,还可提高水稻质量安全水平。稻鱼共作对水稻具有稳产作用,部分田块还有小幅度增产作用,水稻籽粒明显比不养鱼稻田的水稻饱满,一般增产1%~3%。

1.2 稻蟹共作

稻蟹共作在通河县发展较快,主要有稻田培育扣蟹、稻田养殖成蟹等两种模式。长期以来,通河县稻蟹共作以稻田养殖成蟹为主要模式,2020年开始发展稻田培育扣蟹模式,建立两处稻田培育扣蟹基地。其中:通河县祥顺镇新乡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稻田培育扣蟹基地1950亩、通河县虾兵蟹将种养殖家庭农场稻田培育扣蟹基地500亩。稻田培育扣蟹模式的蟹苗(大眼幼体)放养密度150g/亩~200g/亩,蟹苗来源于辽宁盘锦,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天傍晚投喂一次。稻田养殖成蟹模式的蟹种(扣蟹)放养密度2kg/亩~4kg/亩,成蟹单产10kg/亩~20kg/亩,单位面积效益300元/亩~500元/亩。稻田养殖成蟹主要投喂玉米、杂鱼、人工配合饲料等饲料,每天傍晚投喂一次,可实现一田两用,稻蟹双丰收。同时还能显著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其中化肥用量减少2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60%以上。因此,稻蟹共作模式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生态效益也非常显著。

1.3 稻虾共作

2019年,通河县新乡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稻田养殖小龙虾试验。试验田面积500亩,5月28日将从山东济宁购买的小龙虾苗种750kg放入稻田,饲养期间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收获规格为50g。2020年,通河县新乡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开展稻田养殖小龙虾试验。但稻田养殖小龙虾试验中小龙虾成活率比较低,成活率只有20%~30%,养殖没有效益。

2 存在问题

2.1 稻鱼共作模式效益较低

由于鲤鱼、鲫鱼销售价格低,加上单产水平低,影响了稻田养殖鲤鱼、鲫鱼经济效益,一般亩效益100多元。缺乏经济价值高的鱼类品种作为稻田养殖对象。

2.2 稻蟹共作模式配套技术有待完善

稻田培育扣蟹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稻田养殖成蟹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田间工程标准低,且不规范,影响了河蟹单产的提高。二是蟹种暂养成活率较低,暂养期间水质差,大多没有在暂养池内设置隐蔽物。三是敌害防控不到位,特别是鼠害,影响了养殖成活率。四是养出的成蟹肥满度差,市场销售价格低,影响了养殖效益。

2.3 稻田养殖小龙虾成活率低

由于小龙虾苗种完全依赖外省苗种,小龙虾苗种不耐长途运输,运输过程会有一定的死亡率。即使运输存活的小龙虾苗种,放养前期,特别是最初7d死亡率高达30%。另外,外来小龙虾苗种带有疾病[2],也影响了养殖成活率。

3 今后推广措施

3.1 开发稻田养殖的高效鱼类品种

依托通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作为技术支撑,研究稻田养殖柳根鱼、彩鲫、麦穗鱼、乌苏里鮠、泥鳅等经济价值高的名优鱼类在通河县稻田养殖中的可行性。2018年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黑龙江省北安市、绥化市北林区开展了稻田培育柳根鱼苗种试验[3],2019年又在北安市开展了稻田养殖柳根鱼成鱼试验,试验均获得了成功,为北方高寒地区探索出适合稻田养殖的经济价值高的鱼类——柳根鱼[4],柳根鱼可作为通河县未来稻田养殖重点研发的鱼类。稻田精养台湾泥鳅技术在黑龙江省桦川县、洪河农场等地获得成功[5],也值得通河县关注。今后通河县将在祥顺镇新乡村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稻田养殖多种名优鱼类有关试验,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技术,技术成熟后,制定养殖技术规范,在全县宜渔水稻田中推广应用。

3.2 完善稻蟹共作模式配套技术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稻田培育扣蟹已取得了成功,单产30kg/亩~60kg/亩[6]。通河县稻田培育扣蟹,需向省内稻田培育扣蟹成功的杜尔伯特、肇东等县(市)学习。提高配套工程标准,应配备蟹种越冬池,可采用鱼类越冬池,池深应不低于3m,池底平坦,且保水性能好,越冬期间要有水源用于补水。蟹种池塘安全越冬的适宜放养密度为400kg/亩~600kg/亩[7]。还应配备蟹种暂养池,蟹种暂养池面积占稻田养殖成蟹面积的10%~20%。水稻田间应开挖蟹坑或小池塘,增加田间水容量和河蟹活动空间,还有利于河蟹捕捞。

3.3 解决小龙虾苗种本地化繁育问题

积极与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分院合作,研究小龙虾苗种本地化繁育技术。小龙虾在稻田内的生长期有限,只有2~3个月,无法实现自繁自育。可考虑在本地池塘内养殖小龙虾,养殖期长,通过人为技术措施促进小龙在池塘内自繁自育,生产的小龙虾苗种可供应稻田养殖,可以提高小龙虾养殖成活率,从而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丽凤.通河县稻渔综合种养现状及发展对策[J]. 黑龙江水产,2018,(6): 19-22.

[2]李居棕. 黑龙江省小龙虾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J]. 黑龙江水产,2019,(6): 5-6.

[3]孔令杰. 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调研报告[J]. 黑龙江水产,2019,(1): 9-12.

[4]孔令杰,张旭彬,徐学伟,等. 寒地水稻—柳根鱼共作试验[J]. 黑龙江水产,2020,(5): 29-31.

[5]孔令杰.北方高寒地區稻田精养台湾泥鳅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 2018,(1): 74-76.

[6]孔令杰,张旭彬,杨秀,等.寒地稻蟹共作技术模式[J]. 黑龙江水产,2020,(3): 39-41.

[7]徐学伟,孔令杰,徐明月. 寒地河蟹蟹种池塘越冬技术研究[J]. 黑龙江水产,2020,(5): 26-27.

(责任编辑:柴方营)

猜你喜欢

技术模式探讨
马铃薯大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保护性耕作技术浅析
设施草莓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猪生态养殖技术探讨
学术期刊云出版研究
马铃薯大垄三行栽培模式与机械化种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