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020-03-24陈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期
关键词:责任感高中生红色

陈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习总书记的论述,指明了当代青年所应肩负的历史重任,并对当代青年寄予了殷切期望。当今的高中生都是“00后”,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使他们与社会现实的距离不断拉大,个人本位主义严重,有些学生只讲索取不讲奉献,集体主义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淡薄。另外,时代的变迁与信息化趋势,西方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趁虚而入,使青年一代从小树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冲击。青少年能否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关系到其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对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已迫在眉睫,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应责无旁贷地担起这个责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就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问题探讨一下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一、在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忽略学生精神品德的培养。其实,只要翻开教材,你就会发现我们的教材不仅是应对高考的必要课程,也是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阵地。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事例无一不闪烁着对社会高度责任感的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以天下为己任”的壮怀;深刻认识到每当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总会有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救民族、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认识到自己的青春之力,可描绘时代斑斓的画卷,可书写历史灿烂的篇章,使学生在感情上得到体验和共鸣,在思想上得到熏陶和洗礼,从而唤起学生内心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课堂教学之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评论时事,让他们跟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为“天眼”建成、北斗导航系统组网、中国女排摘金而自豪,为环境恶化、民工生存而忧心,为儿童疫苗事件、社会弱势群体的不幸遭遇而愤慨。因此,我在教学中专门设置了每周一节的社会评议课,引入一些热点话题,通过让学生思考、评论来引起心灵的激荡和情感的共鸣,引发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具体的,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形成的。正确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借助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认清社会主流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资源、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在培育当代高中生社会责任中具有其特殊的价值和功能。广泛开展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的实践体验是唤醒青年、激励青年的重要方式。我县是广东第一个中央苏区县,有着非常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我校以县内红色资源为依托,全方位开展红色文化育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组织学生到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园参观学习,通过对先烈的缅怀,弘扬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的手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在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担当,每一个青年都应担当起一份责任,去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才能创造出无愧无悔的人生,进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是中学生认识社会和认识自我的良好途径。按照学校工作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每年暑假我都会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前,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任命小组长,每个小组围绕“大埔县陶瓷业生存现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外出务工人员生存现状”“留守学生暑假生活安排”等选题选取一个主题开展调查。在活动中,活动小组的成员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对环境生态、留守学生成长、家乡产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等问题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认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了解乡情国情,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民群众的情感,为他们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深厚的情感基础。

三、唤醒学生自我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八十多年前,鲁迅先生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用如椽大笔写下“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句话告诉我们,个体的命运是与他人、与社会、与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当代中学生往往由于缺乏自我意识,而导致社会责任感淡化。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中学生心智还不完全成熟,还未走向社会,对社会责任感自我意识的唤醒,教师要发挥关键的作用。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行以“责任、担当”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明白人与社会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使学生对社会责任感有更深刻的自我认识。还可以通过搞团体协作的游戏,让学生认识到他人的重要、团队的重要,人与人之间要懂得互助,我不能离开团队,团队也不能离开我,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认识自我,对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有充分的认识,实现自我品格的完善,激发对社会责任感的自我意识,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做好准备。唤醒对社会责任感的自我意识,还可以与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从细微之处入手。譬如:班级的自主管理;把责任意识落实到日常班级管理之中,随时把自己的垃圾放在准备好的塑料袋中;把废旧的电池统一管理,不再造成污染,节约用水用电等等。生活的一小步往往能让学生迈出社会责任感的自我意识的一大步。

作为当代青年,必须要志存高远,坚定信念,以天下为己任,把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仅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全方位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

猜你喜欢

责任感高中生红色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追忆红色浪漫
责任感等2则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试论责任感的评价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