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专业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20-03-23杨春燕

商情 2020年4期
关键词:潍坊社工体系

【摘要】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本文结合潍坊科技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目前存在着社工师资缺乏;课内实践课时偏少;实验室相对缺乏;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刚刚起步;管理和督导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的一套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最终造就和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师资团队,培养具有社工理念和掌握社工实务的高水平社工人才。

【关键词】社会工作职业素养实践教学体系

社会工作人才是当前社会急需六类人才之一,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服务地方,我校于2016年设立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在整个潍坊地区这是第一所本科层次开展社工人才孵化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感受、体悟才能具有价值的高度、才能更好地内化。因此,切实重视社会工作教育的实践环节,构建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体系,是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一、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社会工作职业特性和专业特点要求社工学生必须具备将知识、技能、理念转化为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因此社工教育必须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实践教学是保障社工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社会工作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虽然潍坊科技学院院社会工作专业属于年轻专业,目前面临社工实验室缺乏、专业师资不足、实习基地不完善等问题,但新专业新起点,凭借潍坊地区的社会工作实务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解决学--职转化周期长、学生实践能力低等问题,为培养一支能为社会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实践能力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对于形成社工专业的应用特色,以质量立校,以特色兴校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全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构建

社会工作的专业定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人才而非学术型。其目标是培养一名合格的社工人。因此,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的拟订要符合社会工作教育规律,考虑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和社会工作的课程要求,合理安排专业课程,重视专业实践。

1.纵向实践教学构建

纵向的实践教学是指教学环节的层次性,即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知识实践能力的差异安排实践内容。从大一到大四按认知实践、校内实践、校外见习、综合实践的递进式实习顺序进行。

(1)大一阶段的认知实践

社会工作专业目前社会的认可度和认同度均不高,加之我们的生源70%左右是调剂来的,对专业的认识模糊。因此,大一开始的认知实践必不可少。导向性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入门或入学教育的第一步。

(2)多样化的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和课堂实践互为补充。有限教学学时数下的课堂训练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课外实践训练的补充。目前,在没有专业实验室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整合现有的校内实训资源(比如学校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另一方面,自行创造实训环境。比如,学生自行组织成立“法律援助小组”、“帮扶小组”等,为大学生提供相关法律咨询和服务。

(3)校外专业社工机构见习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工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后,开始进行技能实践训练。通过在专业的社工机构内访谈和参观,体会和感受现实中社工专业机构的工作状态,从而产生一个感性体会。

(4)综合性实践教学

通过大一、大二、大三阶段的学习,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但与职业人的角色还有一定的距离。为帮助学生更快地进行学--职角色的转换。从大三暑期到第七学期、第八学期前半段安排为期近一年的专业实习。通过这个阶段的实习,学生建立了“专业自我”,对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手法等的运用有了经验认知和情感体验。为正式顶岗实践,成为一名合格社会工作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环节上构建

每一年级、每一阶段的学生素养不同,要达到高效的实践教学,必须对理论课、实验课、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统筹安排,不能脱节。比如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从早期的实践项目着手准备材料、大三基本完成。毕业实习指导教师仍可沿用思想导师、论文导师,做到三者合一的导师制,更好地服务学生。

3.教学过程和教学事件的构建

(1)课堂实践教学的方面

学生学习知识离不开课堂,我们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探索。比如个案工作的学习中可以通过课堂辩论增加训练一些和案主交流沟通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尝试采用学习通线上课程、视频案例教学导入、小组讨论发言、教师点评归纳等。

(2)渗透性实践教学方面

课堂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外部干扰实践。一方面,依靠学生的组织、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导师制等带动实践;另一方面,依靠项目带动实践。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需求来发现社会工作可以介入的契合点,师生共同探讨服务领域和范围,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综合服务计划或项目论证报告。

4.完善的机制构建

(1)实验、实习制度化建设

为保障实践教学的规范有序进行,保障教学质量和实习效果,必须建立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监控制度。即探索一种标准化的流程,这是保证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持久生命力的关键。

(2)督导机制的构建

没有督导的实践就是无效的实践。所以从实习开始的联络到实习过程中专业问题的处理、冲突及困惑的指导、每天的实习日志和实习总结,都要有督導的跟踪,并给出实习鉴定。把过程监督和结果评估结合起来,建立学生、机构督导、指导教师的三方责任制,严格规范实习过程,保证实习效果。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的方式采用行动研究,在专业计划修订,课程实践体系改革,课程具体实践等层面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整合,纵向与横向实践体系的联结,刚性实践教学与软性实践教学的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平时节点实践与毕业实习相结合。穿插发展实体性组织带动实践,加之相应的管理、督导机制,逐步形成全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于波.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技导刊.2012(1)

[2]杨柳.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本土化探讨,2017(1)

[3]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杨春燕(1983--),女,山东寿光人,潍坊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潍坊社工体系
A Social Crisis
马可·波罗与潍坊风筝
809名实习师生乘“定制”专列回家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风筝之都潍坊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