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个性化学习途径设计要素

2020-03-23刘战雄

教育界·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设计要素互联网+教育高职学生

刘战雄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文章对于个性化学习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对于高职学生个性化学习途径的一些设计要素做出了判断,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高职学生;个性化学习途径;设计要素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GYYB2019-49)。

一、问题

2018年4月,教育部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探索在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的典型途径”的行动;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更是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师生全覆盖”。因此,对于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来说,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研究如何实现高职学生个性化学习途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现状

个性化学习研究是国内外教育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2017年,顾天琦等从知网的795篇论文中筛选出90篇作为样本,对国内个性化学习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李昂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文献数据来源,以2016年12月以前的327篇文献记录为依据,对国外个性化学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限于篇幅,本文对国内外个性化学习的现状不再赘述。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尤其是在“融合创新,智能引领,迎接教育信息化新时代”这一特殊时期,个性化学习研究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王珠珠,2018;任友群,2018;刘海鸥,2019)。

三、途经设计要素

我们通过文献和调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探索经验和教学实践,对高职学生个性化学习途径的一些设计要素做出了判断,提出了建议。

我们认为,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在设计学生个性化学习途径时,除了需要考虑学生个人因素,更需要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培养目标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基于以上原因,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途径会存在诸多不同。但从实现个性化学习途径的设计要素来说,无论是学生自主制订、教师辅助设计还是智能算法推荐的个性化学习途径,下面这些设计要素需要引起高职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人的重视。

1.目标需要明确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便制定合适的个性化学习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并不是指学生的任意性目标。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落实到我们高职院校教师身上,就是在设计每一门课程、每一个课时、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小目标时,必须要为这个大目标服务。

2.意识需要引导

学习目标制定后,教师需要引导高职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考虑到个性化因素,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质疑问难的空间、求真务实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去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内容需要获取

教学内容在普适性的基础上,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这里所说的教学内容是指广义上的教学内容,是教师言传身教的内容,是立德树人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大纲的内容。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内容的来源不必局限于教材、课件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资源,更多的是来自互联网的数字资源。需要注意的是,一是高职院校需要注重数字校园或智慧校园等基础性建设,为学生获取学习资源提供便利的软硬件条件;二是面对互联网上数量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的资源,如来源于微课、慕课等的开放性资源,或在智能算法支持下推送的资源,教师需要引导或协助学生养成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原则去获取、分析、辨别和使用。

4.行为需要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们同样需要让高职学生意识到他们的学习行为不仅仅发生在教室、实训室或实习岗位上,甚至也不再局限于校园或企业等物理空间,更多时候,学习行为会扩展或转变到网络空间。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打破学生在传统课堂上学习行为的局限性,打破场地、师资等约束条件的壁垒,我们可以通过开设线上课程或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等新形式的课程,着重培养高职学生适应网络空间的学习行为。

5.数据需要分析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去处理学生个体的教务教学数据,为实现个性化学习提供数据依据。智能技术的发展成熟,如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行为识别、情感识别等智能工具的出现,为我们收集、处理、分析、判定个体的学习行为轨迹数据提供了便利。从个性化学习角度来说,智能技術与高职教育的深度融合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一是精准辨识了学生个体,通过对学生个体的“数据画像”可以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长处、弱点、进度等情况,进而为制定、更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途径提供了数据依据。二是适当减轻了教师负担,智能工具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个体的个性化数据去推送资源,优化学习路径,提供学习建议等,协助学生去开展自主学习。三是一定程度上为高职院校扩大个性化学习的规模提供了帮助。

6.沟通需要及时

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通过智能技术可以获取更多的学生个体状态数据,这时教师就需要及时与学生沟通,通过沟通去指导、修正、督促、鼓励学生的学习。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即时通讯类软件已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可进行适当的选择。

7.习惯需要养成

高职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传统学习习惯的同时,也需要培养在网络空间中的学习习惯。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互联网基础建设的日趋完善,尤其是随着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的建设,高职院校在网络空间开展教学具有一定的基础。网络空间具有学习资源基本可以实现全球共享、开展教学活动不受时空约束等特点,为高职院校开展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便利。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共行一道,亦可各行一套”,教师在对学习过程监控数据进行诊断的基础上,要注重引导和培养高职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建立良好的个性化学习习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素养需要培育

这里的“素养”指的是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活动中,除了一些“高精尖”的智能化教学设备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分析、加工、表达信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手机、平板、笔记本、台式机等工具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在这一点上,可以本着以信息工具为教学辅助,以创新精神为培养核心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9.效果需要评价

效果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而且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从评价教师的角度来说,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能否为国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是评价导向,也是评价原则,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从评价学生的角度来说,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智能技术为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效果诊断提供了便利,教师和学生个体借此可以多阶段、多方式、多角度地进行全方位评价,客观认清自我,确保实现学生个体的最大化发展。

四、结语

吴军在《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一书中说:“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最初受益的都是发展它、使用它的人,而远离它、拒绝接受它的人,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将是迷茫的一代。”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如何设计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途径,进而实现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我们的研究仅是一种探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希望能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顾天琦,王守中.基于CNKI的国内个性化学习研究现状分析[J].数字教育,2017,3(06):10-15.

任友群,冯仰存,郑旭东.融合创新,智能引领,迎接教育信息化新时代[J].中国电化教育,2018(01):7-14,34.

猜你喜欢

设计要素互联网+教育高职学生
吉祥物设计的关键要素与设计思路初探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