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钟南山:院士、战士、国士

2020-03-21王珊张丹丹

时代邮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钟南山武汉疫情

● 王珊 张丹丹

17年前,钟南山的名字在“非典”疫情肆虐全国时横空出世,为世人所熟知、所敬仰。17年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到来时,人们对钟南山的情感,已经深厚到必须由沉甸甸的四个字来表达:国士无双。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到的:中国人一直都是幸运的,他们总是被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一次,84岁高龄的钟南山和17年前一样,还是最勇敢的人之一。

不满足于只当医生

1936年,钟南山出生在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后,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有名的儿科专家,也是著名的病毒学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从小耳濡目染的钟南山在心里种下了学医的种子,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1955年,钟南山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当时,一个高中同学考上了北大,却没钱买火车票,就找钟南山借钱。他把此事告诉了母亲,廖月琴轻叹说,家里准备他的钱都很困难了,实在没有办法。但就在钟南山即将赴京的前几天,母亲却递给他20块钱,说:“拿给你那位同学吧。”那时的20块钱,可不是小数目。钟南山说:“如果说在治学严谨和敢医敢言上,我是受父亲的影响,那么我对人的同情心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

1960年到1970年这10年对钟南山十分重要。在这段时间,他让李少芬成为了自己的妻子,李少芬是国家女篮的正选前锋,是当时女运动员中公认最美丽最骄傲的。钟南山自己也曾是很好的田径运动员,曾打破400米跨栏的全国纪录。热爱运动使得他年过八旬还能如此精力过人。1971年,钟南山从北京回到了广州,进了广州当时的第四人民医院。

回到广州的钟南山已经35岁。医学是一门看重经验的学科,除了大学三年半的学习,钟南山在这个领域可谓毫无优势,他被安排到了最基本的急诊科。但8个月后,同事们发现钟南山的能力“顶得上一个主治医生了”。

1979年,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立。一位同事刚来就发现这个地方跟医院其他地方都不一样,别人只管看病,他们科室还要负责研究,不断地接到课题,还会分出很多研究分支。钟南山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说自己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单纯做一个医生。“我不满足,生活要有一些挑战,有挑战才会有理想。我是科学家,从某种意义上我在做研究,我不是搞专门的基础理论,也不是专门当医生的。”

这一年,43岁的钟南山已是广东省第四人民医院的名医,他被公派到英国,开始为期两年的进修。为节省经费,他选择的交通工具是火车。但在英国,中国医生的资格不被承认,钟南山只能以“观察者”的身份,参加查房和参观实验。导师只允许他待8个月,想提前赶走钟南山。

上图:1月20日下午,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况,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在北京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图为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回答记者提问

下图:2月11日,钟南山院士团队在武汉负责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挪富表示,为提高危重病患救治成功率,援汉医疗队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在于建立及保持相关诊疗制度。驰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张挪富一行,于当天首次通过网络平台与后方团队进行两例新冠肺炎病患的视频会诊,钟南山参与其中

“我一定要争口气。”钟南山在留学日记中写道。他从自己身上抽血,做了近30次各式各样的医学试验;为了研究“吸烟(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课题,他猛吸一氧化碳,冒着生命危险让自己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22%,相当于一个人连抽60多支香烟!

最终,他不仅证实了导师的演算公式,还发现了其推导的不完整性。事后,导师告诉钟南山,他想待多久都可以。

“非典”时期,敢于直言

2003年被钟南山称为“特殊的一年”。引发这一“特殊”性质的是SARS(非典型肺炎)的爆发,此时,钟南山已经67岁。

2002年底“非典”病例最早在广州出现,钟南山在12月22日碰到了第一个“非典”病人,对方是从广东省河源市转院到钟南山所在医院的,病症表现有些奇怪:持续高热、干咳,双肺部炎症呈弥漫性渗出,阴影占据了整个肺部。两天后,从河源传来消息:当地医院救治过该病人的8名医务人员均感染发病,症状与病人相同。

随后,这个可怕的疾病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成千上万人感染,却无药可医。随后就有业界权威宣称“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并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媒体也对此大量报道,并没有人发现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这时,广州医学院附一院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钟南山,却站出来坚决反对。因为他试过很多次,抗生素对“非典”患者根本无效。于是他顶住压力,大声疾呼:“病原不是衣原体,不能使用抗生素。”

2003年4月13日,北京召开了关于SARS的新闻发布会。当记者问到“是不是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时,钟南山忍不住了,他对媒体说:“现在病原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人们记住了钟南山的名字。也因为SARS,钟南山在公共领域范围内更广泛地被人熟知,也使得他成为推动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一面旗帜。

随后,钟南山通过翔实的研究,最先摸出了“非典”的基本真相——“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很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真正病原!”4天后,这一结果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正式确认。他的坚持,让医者在非典防治中没有走更多的弯路。钟南山团队提出的有效救治方法,也成为我国SARS诊治指南的基础,大大提高了“非典”的治愈率。

在“非典”疫情最严重时,钟南山大义凛然地说:“把最重的病人都送到我这来。”没有人如此要求钟南山,是他自己发自内心地主动担当。其间,64岁的他曾经连续工作整整38个小时,最后查完病房走出来时,他感到天旋地转,因过度劳累而病倒。几天后症状消失,他又立刻回到医院,继续投入战斗。

这件事一直是隐瞒的。直到2014年,在钟南山家中打扫卫生的保姆看见在门框上有一颗生锈的钉子,准备拿钳子将它拔掉,钟南山的夫人李少芬才说,这就是11年前给钟南山打吊针时挂瓶用的钉子,不要拔,留下做一个纪念。

“肯定人传人”,字字千钧

今年新型冠状肺炎肆虐全国,钟南山最早在镜头前警示公众:肯定人传人。就这5个字,字字千钧。

那是1月20日,离除夕只有4天了,越来越多的人踏上归途。武汉市1月18日、19日两天新增病例136例,北京、广州也出现了病例。可这种疫情此前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重视。面对突然增加的患者和外扩的疫情,很多人措手不及,疑虑不安,各种各样的消息满天飞。当晚,白岩松在央视的新闻直播中连线钟南山。两鬓染霜、目光坚定的钟南山再次说了实话,针对当时官方相关人员发布的“未发现人传人迹象”,作出“肯定人传人”的判断,并亲口证实14名医务人员已经被感染。钟南山的这段采访瞬间传遍各大媒体和社交网络,人们对疫情的重视程度立即变得不一样了。前一天在各大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区还看不到几个人戴口罩,第二天再出行,很多人已经用口罩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对于阻断病毒传播,这无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钟南山还在采访中提醒所有人尽量不要去武汉。人们那时还不知道,他自己已经在1月18日晚去过武汉调研了疫情,直到一张他坐在高铁餐车的照片流传出来。原来,春节前,钟南山从广州挤上了傍晚5点开往武汉的高铁列车,他被安顿在了餐车一角,刚一落座便拿出文件研究。人们再一次红了眼眶,为这位84岁的老院士而动容。

84岁高龄的钟南山心系国家和人民,一直都在马不停蹄地工作、赶路、研究方案。如此奔波忙碌,让钟南山的夫人李少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你们能不能给他多睡一会?”看着眼睛都熬红了的钟南山,李少芬既生气又心疼。然而,相伴半个多世纪,她太了解丈夫的脾气了:“劝是劝不住的,因为他太在乎自己的病人了。”

让钟南山忧心忡忡的是,当时由于武汉病房不够,很多疑似的轻症患者只能回家,这是非常危险的。好在武汉封城第 14 天,这座城市通过构筑阻击疫情的“四道防线”,实施分级诊疗、分流治疗,这些问题逐渐得到缓解。

钟南山谈到了士气对于抗击疫情的重要性:“当我的学生写了一个信息来说,在外面的大街上突然唱起国歌,说明大家的士气已经起来了。我很感动,为什么呢?因为干任何事,包括对待危重症的传染病人,很重要的就是士气、精神,还有团结协作的力量,这是必须要有的一个前提。”

谈及武汉,钟南山也一度红了眼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钟南山就是这样一个人:有家族的风骨,有医者的仁心,有为国的情怀。就像人民日报对他的评价: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猜你喜欢

钟南山武汉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礼赞钟南山
疫情中的我
礼赞钟南山
钟南山:胡吃胡喝要遭殃
决战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