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溪青花牡丹纹罐审美探析

2020-03-20郭蕊何颖

美与时代·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玉溪审美

郭蕊 何颖

摘  要:玉溪青花瓷器造型粗犷、纹饰生动、着色深沉,遗存数量较多,代表着陶瓷技术与艺术的较高水平。玉溪窑的青花牡丹纹罐唇口直颈丰肩,腹部收敛弧度大,整个造型比较丰满。胎为灰白色,釉色白中带灰,青花深蓝带黑,比较深沉。其纹饰图案为折枝牡丹、凤凰、连体菱形纹、蕉叶纹等,全部纹饰均采用实笔画法。给我们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对自然、生命的思考。“尚拙”“崇真”是恢复生命的本然真实,“大巧若拙”的思想核心是让创作回到原初的境界,是一种澄明的心境。

关键词:玉溪;青花牡丹纹罐;审美;美学意蕴

玉溪窑历史悠久,始烧于宋元,古窑遗址位于红塔区瓦窑村,是云南省唯一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陶瓷遗址。玉溪青花瓷器造型粗犷、纹饰生动、着色深沉,遗存数量较多,代表着陶瓷技术与艺术的较高水平。玉溪窑出土的著名青花瓷有虎钮堆贴人物青罐、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和渔藻纹玉壶青瓶等。

青花牡丹纹罐唇口直颈丰肩,腹部收敛弧度大,整个造型比较丰满。胎为灰白色,釉色白中带灰,青花深蓝带黑,比较深沉,其纹饰图案为折枝牡丹、凤凰、连体菱形纹、蕉叶纹等,全部纹饰均采用实笔画法。

一、赏形:朴素率真的艺术造型

明代时期,陶瓷工艺无论是在官窑还是民窑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的时代风格和审美特色。青花多为民窑烧造。明代早期,青花瓷釉色深藍苍翠、明艳浑厚,纹饰寓意幽深、格调高雅;明代前中期,釉色清丽秀雅,器型轻灵,纹饰细腻;明代中后期,色调浓艳,造型纹饰繁复;明代末期,简朴清新,妙趣横生。而玉溪地处中国的西南,在当时交通不便、文化传播途径单一的情况下,离政治中心较远,玉溪窑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较小,再加上制作青花瓷所用的钴料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铁和氧化锰,煅烧过程中提取不精,故青花色调呈青黑色或灰黄色,胎质较粗,这也成了玉溪青花瓷的一大特色。青花瓷在明代以宣德瓷最为出名,玉溪窑的青花瓷不受大众的喜爱。而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玉溪青花瓷器走进大众的视野,成为欣赏的对象, 正因为它的“朴”和“真”。

玉溪青花罐的“朴”和“真”表现在胎质、釉色和造型纹饰等方面。在胎质上,玉溪青花牡丹纹罐原料使用当地瓷土,与景德镇的相比较,胎体含沙量大,结构疏松,胎土淘洗不净,含铁量高。所以呈现出胎体厚重、胎质粗糙、胎色灰黄或灰黑等特点。在釉色上,玉溪青花牡丹纹罐原料使用当地瓷土,罐为施青釉,青釉是加入草木灰和石灰水的混合釉,釉中含铁量高,釉色灰亮,同时受到钴料淘洗技术的局限,钴料中铁、锰比例高,因此青花呈蓝黑或清灰的特点,给人以朴素之感。而景德镇主要为白釉青花,釉色清亮、青花清秀,给人端庄典雅之感。在造型纹饰上,与景德镇青花较为相似,丰满厚重,都是以牡丹为题材。但玉溪青花牡丹纹罐原料使用当地瓷土,罐的绘画手法豪放粗犷,运笔有厚实之感,景德镇青花绘画精致细腻、运笔轻快。故此罐呈现出朴素、率真的艺术特点。

“朴”为朴素、古朴之意。老子提到“见素抱朴”,素与朴皆为物之本色。庄子提到的“朴素而天下莫与之争美”(《庄子·天道篇》),认为朴素是最高的美。老庄在艺术创作中崇尚朴素,反对过分雕琢。玉溪青花罐胎质粗糙,胎色灰黄,釉色青黑,纹饰粗犷,却给人朴素之感,是因为工匠在制作的过程中祛除了机巧,并未刻意追求华丽,只是将自身对画本纹样的理解,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来。它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满足官府的需要和人民大众的喜好,仅仅只是作为一件简单的生活用具。

“真”是真诚、率真之意。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老子·五十四章》)追求返朴归真。庄子说的“真者,精诚之至也”(《庄子·渔夫》)强调真诚。艺术创作中融入真,才能打动人。“真”在中国古典美学领域中有三种形态:“一是宇宙精神之真;二是客观物象之真;三是思想感情之真。”[1]在这里玉溪青花牡丹纹罐原料使用当地瓷土,罐主要表现的是物的真和情的真。纹饰图案取材都来源于人对自然的观赏和模仿,都是真实存在的自然之物。工匠在制作过程中去除了机心。嵇康在《卜疑》中也提道“机心不存,泊然纯素,从容纵肆”。去除机心,是恢复从容自由的生命状态,创作不是有目的的期待和遮蔽生命的真性,而是释放心灵的自由的创造。故工匠的画风是率真大胆、随心所欲的绘画。线条的流畅和纹饰的生动都表现出创作者的无心和自由。将自然的景物刻画在作品上,表达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喜爱之情,是一种真挚的情感表现。

二、品美:自然至美的审美意蕴

上文通过对比分析玉溪青花牡丹纹罐的胎质、釉色、造型纹饰的艺术表现,得出了青花罐“朴”和“真”的艺术特点。那么此罐受到大众的欣赏和喜爱,除了它的艺术特点外,还因为它美在自然。“自然美不是指自然事物符合某种抽象的形式美的规律,而是指自然在根本上是我们人类极其世界的真身和根源。”[2]自然美是人在欣赏自然时,用最纯粹的眼光看待事物本身,感受最本真的审美体验。

玉溪青花牡丹纹罐的自然美一方面表现在自然之物的形态美。大朵的牡丹花自由绽放,能清楚地看到花瓣和花蕊,展现牡丹的雍容华贵。两只凤凰穿梭其中,张开翅膀,展现伟岸的雄姿。另一方面表现在自然之物的寓意美。自古以来,凤凰牡丹在人们的心中就有着重要的寓意,赞美凤凰牡丹的诗数不胜数。如“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徐凝《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张文新《牡丹》),“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等。牡丹,象征着富贵、圆满,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凤凰象征着祥瑞,是人们对吉祥和谐生活的期许。

玉溪青花牡丹纹罐的纹饰图案是一幅自然和谐的图景,牡丹盛开、凤凰起舞,工匠并没有将自己的功利欲念融入到创作中,而是再现了他在观赏自然时所看到的图景。在当时审美趣味趋于个性化、素雅化的情况下,制作的工匠将自身置于自然之中,身心达到自由的状态,把握自然中美好的事物,形成创作的灵感。此罐的出现,显现出人对自然的喜爱,以及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场景。

玉溪青花牡丹纹罐的“朴”和“真”的特点,是一种平淡的表现。苏轼说:“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苏轼《与侄论文书》)老子说:“淡乎其无味。”(《老子·三十五章》)明代民窑的青花瓷发展迅速,彩瓷盛行,色彩鲜艳,画风疏雅。而玉溪窑的瓷器还仍然保持着青灰色深的风格,这是一种平淡的表现,它的美并没有过多地加入伪饰,成为大众追求的时尚,而是一种“自然”的存在状态,是质朴的审美与雅俗之风的抗衡,它超越了绚丽和奢华。回归平淡是一种自然的大美。

什么是最高的美?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庄子说:“天地有大美。”(《庄子·知北游》)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故自然会妙”(刘勰《文心雕龙·隐秀》)。在审美的过程中,面对自然物和人工物,工匠更倾于自然。艺术的创造在面对自然和人工时,老子提出“大巧若拙”。老子认为,最高的巧是“天巧”,自然而然、不劳人为,拙就是夺天之巧。工具的进步和技巧的成熟,却构成对人自然天性的压抑。工具的便利并不能解决人心灵的问题,也不能代表生命的体验。真正的艺术,就是要让人从欲望的追求返归性灵的恬淡、从外在感官的捕捉回到内心的体验。因此,艺术创造中要保持本心,不要妄加机心,使艺术没有了自然之性。青花罐的制作,超越了机心,绘画、烧制等工序都是一气呵成,不可重复、不可逆料,它的出现是偶然的,是一种没有心灵营算的纯粹的自由创造,是自然而然地创作,是工匠的无心之举。在当时,景德镇的青花闻名于世,成为一种时尚,但制作此罐的工匠并没有放弃玉溪青花的特色,而是放弃了目的、欲望的追求,坚守最初制作的本心。

李贽的“童心说”强调艺术创作的真,他的“化工说”强调艺术创作由真转化为美,形成“自然之为美”的艺术标准。李贽认为自然美的创造,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心性和情感自由创造,自然而然地抒发感情,是创造美的关键,同时除了有感而发,还要包含切身的实际生活感受。玉溪青花罐,除了是人们日常生活用具以外,它还是来源于生活的产物,是人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反思制作出来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工匠关注自然、亲近自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将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到瓷器的创作中,是创作者真情实感的呈现。牡丹、凤凰这些自然之物都是美好的事物,将它们绘画到生活中平常的器具上,说明制作工匠对自然的喜爱并把由自然带来的生命体验和感受融入到了创作中。

老子所提倡的“自然无为”,是维护自然美的原则,艺术的创造不是将自己的功利私欲强加于自然之物,而是顺应自然。在明代,画家们的创作超越了对自然景物的再现,通过变化无穷的笔墨,抒写自己的主观理想。他们画的不再是自然景物,而是“纸上烟云”,违背了自然。但制作者对牡丹、凤凰纹饰的描绘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牡丹花的形态完全地舒展开,凤凰张开翅膀,是翱翔的姿态,这些是对自然景物的再现,对自然的观赏到达了心灵自由的状态。制作者将这样一幅自由的图景刻画在瓷器上,是对自然之美的尊重,是“无为”,而非抒写个人的理想。

三、释意:仰观俯察的美学设计

从美学的角度看,玉溪青花牡丹纹罐的出现,是制作者“观物取象”的结果。“观物取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通过“观物”而“取”万物之兆象,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一)“观物取象”是审美的过程,是以“物”为出发点,而不是从心开始,是把森罗万象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现象作为“观”的对象,作为创造的原型。玉溪青花牡丹纹罐所选取的牡丹、凤凰、芭蕉叶等图案,就是一种对自然事物“观”的结果。(二)“观物”的目的不是照搬“物”本身,也不是简单模仿“物”的物理形状和属性,而是通过仰观俯察的观物方式,选取、捕捉对象的整体形象,形成观者心中之象。制作瓷器之初,图案比较单一,多为直接取象。后来,创作者通过观,形成心中的象,排列组合使之成为和谐的图案。玉溪青花牡丹纹罐在纹饰的选材上,一是带有美感、令人赏心悦目的图案,如牡丹、芭蕉叶等;二是带有吉祥如意韵味的图案,如凤凰等,是制作者“观物取象”的结果。

中国美学重视内在的生命体验,审美的活动强调内在生命的和融。《庄子·养生主》中强调要尊重生命,庄子在生命和知识二者中选择生命。他认为护持生命,不仅是身体保养,还是精神的陶养。而玉溪窑在受主流文化影响较小的情况下,不利条件反而成为存养生命的条件。不受政治中心文化的冲击,玉溪窑的青花瓷创作是一种本性的冲动,不受束缚、随性而起、自由自在,是对美的追求。选择具有象征意味和体现生活情趣的图案,是人们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体验。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十六章》),对内在生命的体验,就是对自然现象进行纯客观的观察和思考,不被外在的现象所迷惑,静心观察,感受事物变化循环反复的规律。玉溪青花牡丹纹罐的出现,是自然与人的契合,在创作过程中,不但释放了自然的天性,遵循事物之间和谐的规律,同时也赋予了器物生命,是人类移情的产物,也是人对生命韵律的把握。

四、结语

玉溪窑的青花瓷器给我们带来了审美的体验和对自然、生命的思考。“尚拙”“崇真”是恢复生命的本然真实,“大巧若拙”的思想核心是让创作回到原初的境界,是一种澄明的心态。虽说“拙”就是去除人为的技巧、去雕琢,但是艺术创作需要人的参与。庄子认为重知识技能,是一条残害生命的路。笔者认为,时代在发展、在进步,艺术的创作也变得多元化,我们需要内心的虚静,也需要知识的涵养。通过对玉溪窑青花牡丹纹罐的解读,笔者认为,将身心回归本真的状态,在欣赏艺术时,才能把握到它真正的价值。同时艺术创作,要超越机心、超越机巧,涤除玄鉴,达到对生命的存養。

本文以“赏形”—“品美”—“释意”为主线对青花牡丹纹罐进行解读,探索了青花瓷“朴”和“真”的特点,体现了“大巧若拙”的创作观念。同时,阐述了创作青花瓷器的美学理论依据是“观物取象”,表现了自然至美的审美体验。从一件简单的生活用 具变成充满艺术魅力的作品,展现了古代人民的创作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审美崇尚自然本真的审美趣味。

参考文献:

[1]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

[2]彭锋.什么是艺术批评[J].文艺研究,2013(7):34-41.

作者简介:郭蕊,云南师范大学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何颖,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美育理论及艺术文化史研究。

猜你喜欢

玉溪审美
让破碎的生命站立:那是硬核兵哥哥的伟力
从好,到美好
从好,到美好
玉溪.顺义产业园开园
玉溪大矣资村生存现状调查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