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效果及对血清VEGF、CgA的影响

2020-03-19马越杜菲菲

河北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电凝切除率肌层

马越 杜菲菲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为弥散于胃肠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的异质性肿瘤[1]。因其临床无特异性症状,且侵袭性较其他胃肠道肿瘤低,故确诊时多已发展到中晚期,常规手术切除仅可延缓肿瘤进展,难以使患者真正获益[2]。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早期发现并治疗GI-NENs已成为现实[3]。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应用于GI-NENs的临床治疗,在探究其疗效的同时评价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嗜铬粒蛋白A(CgA)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GI-NENs患者106例,男72例,女34例;年龄28~69岁,平均(52.48±5.45)岁;体重59.28~81.63 kg,平均(64.39±6.65)kg;病灶直径0.45~2.5 cm,平均(1.47±0.16)cm;病灶部位:胃8例(7.55%),十二指肠13例(12.26%),直肠85例(80.19%);病理分级:G1级21例(19.81%),G2级34例(32.08%),G3级 51例(48.11%);病理类型:神经内分泌瘤(NET)63例(59.43%),神经内分泌癌(NEC)31例(29.25%),混合型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12例(11.32%)。纳入标准:病理诊断为GI-NENs患者;本研究术式适应症患者;未远处转移患者;知情同意患者;依从性好。排除标准:病变侵犯固有肌层;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免疫功能异常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GI-NENs患者分为ESD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n=53,例

1.2 方法

1.2.1 ESD组:ESD组行ESD治疗。气管插管麻醉,患者取侧卧位。0.4%靛胭脂于病灶表面喷洒染色以界定病变范围,病灶隆起周围0.5 cm位以APC电凝标记,间隔0.2 cm。以肾上腺素、甘油果糖及0.9%氯化钠溶液混合液多点注射于电凝标记点外侧,2 ml/次,明显抬起病变,使其和肌层分离充分。以Hook刀沿病灶边缘电凝标记点将周围黏膜部分切开,使固有肌层病灶充分暴露,沿固有肌层于病灶外缘约0.2~0.3 cm位剥离病灶,尽量完整保持病灶包膜。期间间断将混合液注射至黏膜下,确保肌层与病灶充分分离。术中电凝创面出血点止血,若出血血管粗大以钛夹夹闭。病灶切除后以电凝钳电凝或APC灼烧创面可见血管。以糖铝胶喷洒于创面,避免迟发性出血。术中需注意避免固有肌层损伤,对管腔内气体及时抽吸,避免其产生的压力导致穿孔,若术中出现穿孔需以金属夹夹闭,较大穿孔需严密缝合。切除病灶送检病理,术后常规处理。

1.2.2 对照组:对照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气管插管麻醉,患者取侧卧位。于病灶隆起周围0.5 cm位电凝标记,间隔0.2 cm。于电凝标记点外侧以生理盐水多点注射,明显抬起病变,使其和肌层分离充分。较小病灶以圈套器切除,较大病灶以透明帽法切除,取透明帽并将其套于内镜前端,高频圈套器置于透明帽内,以负压持续将病灶吸引至透明帽内,待电凝标记点内组织全部吸入透明帽后收紧圈套器,关闭负压吸引,将圈套器收紧,电凝切除病灶。其后操作及创面处理与ESD组同。

2 结果

2.1 2组病变切除、术中穿孔情况比较 ESD组治愈性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基底病灶残余率、术中穿孔率无差异(P>0.05)。见表2。

2.2 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ESD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2组VEGF、CgA水平比较 术前,2组VEGFA、VEGFB、VEGFC及CgA水平无差异(P>0.05);术后7 d,2组VEGFA、VEGFB、VEGFC及CgA水平均较术前降低,ESD组VEGFA、VEGFB、VEGFC及Cg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2 2组病变切除情况比较 n=53,例(%)

指标ESD组对照组t值P值术中出血量(ml)58.63±5.9672.49±7.4310.59340.0000手术时间(min)37.69±3.8832.98±3.466.59580.0000住院时间(d)10.38±1.207.67±0.7813.78480.0000

指标ESD组对照组t值P值VEGFA(ng/ml) 术前117.76±12.58118.93±12.630.47780.6338 术后7 d69.87±7.18∗81.46±8.22∗7.73090.0000VEGFB(ng/ml) 术前204.84±21.38208.67±21.480.92000.3597 术后7 d142.95±15.33∗168.61±17.08∗8.13950.0000VEGFC(ng/ml) 术前153.82±16.35157.60±16.361.18980.2368 术后7 d98.72±10.88∗117.54±12.57∗8.24150.0000CgA(μg/L) 术前96.86±9.8397.65±9.870.41290.6806 术后7 d58.96±6.28∗69.64±7.04∗8.24170.0000

注:与术前比较,*P<0.05

指标ESD组对照组t值P值CD+3CD+4 术前30.76±3.2130.81±3.240.07980.9365 术后7 d43.82±4.53∗36.87±3.81∗8.54790.0000CD+3CD+8 术前28.65±2.9128.59±2.880.10670.9152 术后7 d22.64±2.31∗25.83±2.64∗6.62030.0000CD+4/CD+8 术前1.07±0.121.08±0.140.39480.6938 术后7 d1.94±0.22∗1.43±0.16∗13.64870.0000

注:与术前比较,*P<0.05

2.5 2组术后1年复发及3年生存情况 ESD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组术后1年复发及3年生存情况 n=53,例(%)

3 讨论

手术是临床治疗GI-NENs的首选方法,但开腹切除创伤大,术后恢复缓慢[4]。此外,开腹切除对于病灶较小,浸润范围较浅的GI-NENs为过度治疗,且侵袭性较强,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更高[5]。故对于直径较小,未浸润至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的GI-NENs多推荐行内镜切除[6]。作为内镜手术,EMR可切除局部病变黏膜,避免病灶继续生或转移,且可获取较大组织行病理检查,进而明确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7]。研究证明,EMR较为适宜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且直径<2 cm病灶,难以整块切除直径≥2 cm病灶,对于直径较大病灶需行黏膜分片切除,且多数GI-NENs常侵犯黏膜下层,若行黏膜分片切除常易导致病灶残留或切除不完整。此外,对于瘢痕或复发病灶,行EMR切除也难以实现完整切除[8]。

ESD是建立在EMR基础之上的内镜治疗方法,可一次性将较大病灶精确剥离,且其切除深度可及固有肌层,既可完整切除面积较大、浸润较深的病灶,准确评估切缘及侵犯脉管情况,还可提供更为完整的病理材料,以准确判断病灶病理分期,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9]。因ESD切除深度多至固有肌层,故常存在较高的出血及穿孔率[10]。为避免出血及穿孔,术前需进行全面评估,掌握患者凝血功能、基础疾病,以超声内镜明确病灶位置、大小及浸润深度,确保患者满足ESD适应证要求[11]。术中操作要轻柔,及时处理小血管,在彻底结束切除前需尽量减少止血钳的使用,以避免干扰视野导致出血[12]。对于巨大溃疡创面,术中需以钛夹、活检钳及氩气刀止血,避免迟发性出血发生[13]。为避免穿孔,术中需确保病灶显著抬起,在行剥离过程中需于黏膜下反复注射,以保证病灶充分抬起[14]。为保证视野清晰,术中可以透明帽将黏膜下层中的结缔组织推开,使剥离视野充分显露,若剥离困难可以圈套器将病灶切除[15]。对于术中较小的穿孔可以钛夹夹闭,若穿孔较大需行荷包缝合夹闭[16]。在本研究中,ESD组治愈性切除率、整块切除率、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复发率小于对照组,提示ESD治疗GI-NENs较EMR更具优势。

总之,ESD治疗GI-NENs,可有效切除病灶,降低VEGF、CgA水平,恢复机体免疫,且术后生存率高,复发率低,值得推荐于临床。

猜你喜欢

电凝切除率肌层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的腔内突出型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结局分析
腹腔镜下电凝胆囊动脉行胆囊切除术临床观察
电凝处理经皮肾镜术后迟发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