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嘴部锻炼和感知锻炼对孤独症患儿语言交流的影响

2020-03-19鲁兴凤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1期
关键词:训练组例数有效率

鲁兴凤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儿童发育六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儿童孤独症常起病于婴幼儿时期,是一种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言语及交流技巧障碍、社会交往障碍、狭隘兴趣和刻板行为等[1-2]。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孤独症的特效药,主要采用教育和行为训练疗法,但疗效有限[3-4]。口腔感觉及运动障碍是影响孤独症患儿语言表达的主要原因之一[5]。本文采用口肌训练和感知锻炼治疗孤独症患儿,探讨两种方法对患儿语言交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92 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年龄2~10 岁;康复科用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sign-significant relations,S-S)[6]评估为交流态度不良(Ⅱ群),符号形式-指示内容关系为言语符号尚未掌握阶段;听觉、视觉、发音器官均正常。排除3 周内有听力异常、中耳炎、中耳充血史者;存在视听障碍、脑功能障碍、全身炎症者;合并有严重癫痫以及其他精神病者。92 例患儿随机分为口肌训练组和感知锻炼组,每组46 例。口肌训练组男 28 例,女 18 例;年龄 2~10 岁,平均(5.2±3.3)岁。感知锻炼组男26 例,女20 例;年龄2~9 岁,平均(5.5±3.6)岁。两种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符合相关伦理标准。

1.2 治疗方法

1.2.1 口肌训练 口肌训练组在注意力训练和表达训练基础上接受口肌训练。主要包括口腔感知觉训练、呼吸训练、舌功能训练、下颌稳定训练、口型模仿及发音训练。采用莎拉萝森菲德-庄臣口部肌肉治疗用具,进行口周与口内肌肉、皮肤黏膜按摩、刺激吞咽反射、呕吐反射,立体感知和味觉刺激等。此外,对口周和口腔内肌肉按摩治疗。

1.2.2 感知锻炼 感知锻炼组在注意力训练和表达训练基础上接受感知锻炼。主要包括视觉辨别力训练、听觉理解训练、触觉训练、模仿训练和思维功能训练[7]。视觉辨别力训练选用对比度强、色彩明艳、几何形状各异的实物或图片,进行辨别和拼图训练。听觉理解训练主要引导患儿学习并分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触觉训练主要采用各种方法刺激患儿皮肤,引导患儿感知不同事物的特殊属性。模仿训练引导患者训练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如吃饭、睡觉、喝水等。思维功能训练主要对患儿进行概念、判断、记忆、命令执行训练,从镶嵌板扩展到实物、图片,可结合动、静态画面进行训练。

1.3 疗效评估

使用听觉统合训练疗效评估表进行疗效评定。此表主要包括不理解指令、缺乏主动语言、词汇量少及词语混用、自言自语及学舌、语言障碍和不爱主动与人交谈6 个方面。每个症状分为无、偶尔、有时、常常、总是。总有效率=(1 级患儿例数+2 级患儿例数)/总例数。Gesell 量表包括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5 个能区。用Gesell 发育量表计算5 个能区发育智商和平均发育智商,其中正常儿童平均发育智商均≥85。采用孤独症-自闭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从57 个项目对患儿情绪语言、行为、语言进行评定。采用简易口部运动量表评估患儿下颌口部运动功能、唇口部运动功能和舌口部运动功能,该评估量表共33 个子项目,满分132 分,分数越高即口部运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 20.0 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语言交流障碍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比较

感知锻炼组患儿不理解指令和不爱主动与人交谈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口肌训练组(P<0.05),口肌训练组缺乏主动语言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感知锻炼组(P<0.05),两组词汇量少及词语混用、语言障碍和自言自语及学舌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ABC 量表评分和IQ 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ABC 量表评分显著降低,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 IQ)评分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简易口部运动量表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下颌口部运动功能、唇口部运动功能和舌口部运动功能均显著提高(P>0.05),但口肌训练组患儿评分显著高于感知锻炼组(P<0.05 或P<0.01)。见表3。

表1 两组语言交流障碍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比较 例(%)

表2 两组ABC 量表评分和IQ 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ABC 量表评分和IQ 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口肌训练组感知锻炼组t值P值IQ评分治疗后66.39±15.62†69.29±14.96†0.983 0.115例数46 46 ABC量表评分治疗前85.30±18.02 84.64±19.41 0.672 0.593治疗后65.39±12.05†62.38±13.57†1.305 0.095治疗前58.49±13.25 56.38±15.32 0.397 0.694

表3 两组简易口部运动量表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简易口部运动量表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口肌训练组感知锻炼组t值P值治疗后45.39±6.49†34.57±5.69†12.695 0.001例数46 46下颌口部运动功能治疗前8.50±3.15 8.20±2.85 0.673 0.104治疗后25.35±4.86†20.53±5.29†2.313 0.015唇口部运动功能治疗前8.35±2.68 8.65±3.20 0.871 0.983治疗后27.49±4.26†22.43±3.85†2.397 0.008舌口部运动功能治疗前12.59±3.45 13.10±2.63 0.966 0.856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孤独症患儿的人数在不断上升。孤独症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家Kanner 提出,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重复的刻板行为和狭窄的兴趣范围为主要特征。对于儿童孤独症的治疗一直是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难题,主要是缺乏有效的药物和标准的治疗方案。

口部肌肉训练方法由莎拉萝森菲德-庄臣创立,主要采用知觉刺激,以影响口腔咽颚机制的生理学为基础,改善口颜面功能,为口肌较弱、口部感知觉失调、失用症等严重发音问题的患儿提供系统、完善的治疗方法[8]。感知锻炼是专门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方法,也是目前欧美国家评价最高的孤独症训练课程,且在国内反映疗效很好[8]。本次研究对比分析了口肌训练和感知锻炼治疗孤独症患儿的疗效,结果显示,感知锻炼组患儿不理解指令和不爱主动与人交谈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口肌训练组(P<0.05或P<0.01),口肌训练组缺乏主动语言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感知锻炼组(P<0.05),两组词汇量少及词语混用、语言障碍和自言自语及学舌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ABC量表评分显著降低,IQ 评分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下颌口部运动功能、唇口部运动功能和舌口部运动功能均显著提高(P<0.05),但口肌训练组患儿评分显著高于感知锻炼组(P<0.05 或P<0.01)。这表明感知锻炼在改善患儿理解和日常交往方面优于口肌训练,而口肌训练则在改善患儿表达方面更佳。周惠嫦等[2]报道称,理解方面,感知训练达到更高阶段的例数多于口肌训练,而表达方面,口肌训练达到更高阶段的例数较感知训练多,与本文结果一致。有学者[9]认为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综合训练能更好地提高智力低下儿童语言表达能力。ABC 量表评分目前能广泛用于评价孤独症症状严重程度,IQ评分则反映患儿智力发育水平。有学者等[10]采用视听觉综合训练治疗孤独症患儿,同样采用ABC量表评分和IQ 评分对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发现听觉统合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交流障碍和部分行为特征,减轻孤独症症状,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有研究表明,口腔感觉障碍是孤独症患儿语言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患儿不能觉察自身发音器官,口腔运动缺乏自如性,导致患儿语言障碍。因此口肌训练和感知锻炼均可改善患儿口腔异常感觉,但口肌训练效果更优,主要是因为口肌训练可让患儿逐渐接受别人的触碰,促进感觉正常化,有利于改善口部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口肌训练和感知锻炼均可改善孤独症患儿语言障碍,口肌训练对改善口部肌肉功能及表达功能方面效果较好,而感知训练对改善孤独症儿童理解和日常交流方面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训练组例数有效率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内隐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运动可延缓衰老
很有效率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