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观应发明韵目代日法考

2020-03-18张恒何世龙

兰台世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盛宣怀发明者

张恒 何世龙

摘 要 关于韵目代日法的发明者,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洪钧论,二是盛宣怀论。洪钧论深不足信,一是有关洪钧的重要史料中没有关于韵目代日法的记载,二是韵目代日法问世时洪钧尚未接触电报业。盛宣怀论,目前尚无更直接更有力的证据支撑。据考证,韵目代日法的发明者很有可能是郑观应。

关键词 郑观应 韵目代日法 发明者 洪钧 盛宣怀

Abstract There are two views as to the inventor of the Rhyme Representation of Date. One is the Hong Jun and the other is Sheng Xuanhuai. The belief of Hong Jun is not well-founded. First, there is no record of the Rhyme Representation of Date in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Hong Jun. Second, Hong Jun has not been involved in the telegraph industry when Rhyme Representation of Date came out. The belief of Sheng Xuanhuai has no direct and powerful evidence to support it. According to research, the inventor of the Rhyme Representation of Date is likely to be Zheng Guanying.

Keyword Zheng Guanying; Rhyme Representation of Date; inventor; Hong Jun; Sheng Xuanhuai

韵目代日法是清末民国时期发送电报时采用的日期记录方法,即用平水韵中的一个韵目来表示日期。电报自清末传入中国以来,迅速成为官方重要的通讯方式,但因其费用按字结算,故电报除追求正文文字简短外,发电日期也采用了韵目代日法,以缩减字数,降低费用。韵目代日法自清末出现以来,在民国时期的官方电报中得到广泛使用。关于韵目代日法的发明者,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洪钧论,二是盛宣怀论。笔者对这两种观点均表示质疑,大胆提出郑观应论。

一、洪钧论、盛宣怀论质疑

以历史小说和人物传记著称的作家高阳认为洪钧发明了韵目代日法:“接着盛宣怀又讲了许多使用电报的方法与诀窍,譬如象‘洪状元——洪钧发明的韵目代日,配合十二地支,用两个字来表明月日,如‘寅东就是正月初一,正月建寅,东为‘一东。”[1]368学人侯吉永也持此论[2]83。通过对有关洪钧的重要史料的考察,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清史稿·洪钧传》中,说洪钧是“同治七年一甲一名进士”出身,之后“出督湖北学政,历典陕西、山东乡试。迁侍读,视学江西。光绪七年,历迁内阁学士。母老乞终养,嗣丁忧,服阕,起故官。出使俄德奥比四国大臣,晋兵部左侍郎”。在外交领域,他自译中俄界图,试图解决领土争端。在史学上“尝撰元史释文证补,取材域外,时论称之”[3]12484,并未提及洪钧发明韵目代日法。

在洪钧的墓志铭《吴县洪文卿侍郎墓志铭并序》中,仅有的关于电报的记载是:“中外交涉繁要,多以电通信。外国用三马电报,中国用四马电,费倍蓰。公创干支代一十百千字,亦成三马电,岁省经费巨万。其精敏类如此。”[4]27也仅提到洪钧出使外国期间创制了四位电码转化成三位电码的方法,与韵目代日法无关。

有关人物传记的正史《清史稿·洪钧传》并未提及洪钧发明韵目代日法,即便是提到了电报的洪钧墓志铭《吴县洪文卿侍郎墓志铭并序》也对韵目代日法只字不提,说洪钧是韵目代日法的发明者,缺乏起码的说服力。

再者,韵目代日法问世时间与洪钧彼时工作性质也有矛盾。

自1879年清政府建设第一条电报线路以来,电报即运用于文书传递。但清政府对初期的电文并不重视,来往电文不加以归档,由是“各衙署犹以电报为私文书,去官之日,携之以行,不入于交代档册”[5]241。1884年,主要的线路系统建设完毕后,电报才开始得到清政府的重视,归入档案,故1884年之前的电文档案保存下来的很少。就笔者所考察资料的范围来看,最早使用韵目代日法的电报,是1882年5月11日(农历3月24日)清政府驻日本大使黎庶昌发回的电报,原文如下:

来电悉。华人系香港梁泰记雇英船载往美国者,失事后皆悬寄海岸,梁无力再问。日外部来询应由中国家办理否。因无成酌,故请示。敬。[6]26

文末的“敬”字,即韵目代日法中的韵目,代表24日。据此电报的发文时间和中国开始建设电报线路的时间推测,韵目代日法的发明时间应在1879至1882年之間。进一步细化韵目代日法创制的时间,应在1880年10月至1882年5月之间,《上海电信简史》对于此有所提及:

津沪电报局创立时,郑观应等人在大北公司《电报新书》的基础上,充实、扩充、出版了有9000余中文电码的《电报四码新编》,取代了大北公司的电码本,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了40多年。此外,为提高业务人员的技术素质,郑观应还组织人员翻译编辑出版《万国电报通例》和《测量浅说》,供电报局专业人员学习和使用,方便了报务人员操作,加快了通报速度,在当时中国的电信业颇具影响。中国地名长短不一,用四码代字,发报费用甚高。于是电报局又编制全国地名代码,每一个地名,只用码代表。此外,又规定使用韵目代表发电日期。[7]19

文末“韵目代表发电日期”指的正是韵目代日法。津沪电报局在简化地名的同时也将日期简化创制了韵目代日法,时间是“津沪电报局创立时”即1880至1882年。1880年9月李鸿章请奏设立由天津至上海的电线,10月在天津成立津沪电报总局,并委派盛宣怀为总办。1882年11月,清政府正式将电报机构命名为“中国电报总局”[8]165。津沪电报总局存在了总共两年的时间,根据《上海电信简史》的说法以及黎庶昌的电报日期,故进一步细化韵目代日法发明的时间应在1880年10月至1882年5月之间。

1880至1882年之间的洪钧与电报行业并无直接之联系。光绪六年(1880)二月,洪钧视学江西,当时的江西考场存在冒名顶替等诸多问题,到任后洪钧强化考场的审查力度,严肃考风考纪,制定书院规则,遂达到“终日堂皇,徼幸遂绝”“兴诸生讲经济之学”[5]27之效果。光绪七年(1881),转侍读学士。光绪八年(1882),制定《经训书院章程》,10月江西学政任满,请假省墓,得旨省墓三月。[9]341这期间洪钧主要担任江西学政、侍读学士等官职,1882年10月方才离开江西。韵目代日法是为简化电报字数应运而生的,但在这一时间段里洪钧主管江西科举考试与教育,与电报行业并无直接联系。另据《中国各地电报创置表》[10]346所载,江西第一条电报线路设立于光绪十四年(1888),光绪六年至八年江西尚未建设电报线路,这期间洪钧接触电报可能性很小,故洪钧发明了韵目代日法的看法,从时间上看也有矛盾。

台湾学者王尔敏先生将韵目代日法发明之功归于盛宣怀,但却语焉不详,未能提供更直接更有力的证据。在对盛宣怀评价中,他说:“盛宣怀的经营电报,在其所有事业中最得要领,亦最为成功,其人心思细密,用心深远,其所研制的四字电码,明本密本,以及韵目代日,一直为国人沿用达百年之久。”[11]276盛宣怀是中国电报行业的奠基人,长期担任中国电报总局总办,对中国电报业有着巨大的贡献,王尔敏将韵目代日法发明之功归于盛宣怀有其合理之处,但笔者尚未发现更直接、更有力的文献支撑。

二、发明者很可能是郑观应

考察史料,笔者大胆推测,韵目代日法的发明者很可能是郑观应,理由有二:

第一,郑观应所编《电报新编》附有韵目代日法。李鸿章《致陈茇南观察》(1885年农历5月28日)最早提到了韵目代日法:

独中国无一电报,嗣后遇有重大机密要件,应即专足送釜山转电查照。商局《电报新编》用诗韵,上平下为一月,按日照加字数,每电以韵字惯首,便知英兵船常往来仁川、烟台,要函亦可,金允植仍管统理事务否?金宏集现作何官?政府何人主持?希一一详报。[11]3864

李鸿章将电报商局《电报新编》所附的韵目代日法介绍给陈树棠(字茇南)使用,并约定了按日照加字数的密码。这是笔者发现的有关韵目代日法的最早记载。《电报新编》很可能是韵目代日法的出处所在,其编者郑观应可能是韵目代日法的发明者。

第二,郑观应编《电报新编》时间(1881年)正处于韵目代日法发明的时间段(1880年10月至1882年5月)。根据《郑观应集》中的郑观应年谱简编记载,清光绪七年(1881)的5月20日郑观应被李鸿章札委为上海电报局总办,被任命为总办后郑观应“时曾与同事著有万国通例、测量淺学、电报新编”[12]1535。半年后的1881年12月,盛宣怀所制定的《电报局招商章程》将《电报新编》列为电报局指定用书:“所有中国官商人寄信取资,由本局议定价目,其有与上海大北公司海线交易,寄信取资,亦由本局与大北公司公同议定价目,一并刊刻《电报新编》,以归划一。”[8]142可见郑观应在1881年的5至12月之间完成了《电报新编》的编订工作,符合上文1880年10月至1882年5月的时间段。

就笔者有限的文献阅读范围,笔者认为韵目代日法的发明者更有可能为郑观应,供学界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1]高阳.胡雪岩全传[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

[2]侯吉永.晚清电报的引入之于公文现代化的意义[J].历史档案,2010(4).

[3]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汪辟疆.光宣以来诗坛旁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5]许同莘.公牍学史[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

[6]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李鸿章全集(电报一)[M].合肥:安徽出版社,2008.

[7]上海电信史编委会.上海电信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8]夏东元.盛宣怀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9]马明达,李峻杰.洪钧史迹述略[J].暨南史学,2013(8).

[10]王尔敏.近代经世小儒[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1]崔卓力.李鸿章全集[M].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12]夏东元.郑观应集(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盛宣怀发明者
庚子粤督李鸿章“不奉诏”考辨
走错了路,起步即是末路
张之洞与盛宣怀铁路筹办策略异同评析
“西学东渐”背景下盛宣怀的教育救国
重大发明创造的专利合作特征研究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汉冶萍公司与日本债务关系之双向考察
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有益健康的肥皂
淘金垫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