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基因传承与思政类社团建设相结合初探

2020-03-18孟长海唐瑞陈雪飞

河南教育·高教 2020年2期
关键词:红色基因思政教育

孟长海 唐瑞 陈雪飞

摘 要:青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的神圣使命,也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高校思政类社团是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的有效平台。本研究以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的星光研习社为例,积极探索红色基因传承与思政类社团建设的有机结合。实践表明,红色基因传承与思政类社团建设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政类社团;红色基因;思政教育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纪念“五四”运动,就是纪念我党伟大的斗争历程,这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传承是一个历史工程,也是一个时代工程。社会主义高校应该自觉担当重任,把党的理想信念、红色基因传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红色基因传承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和使命

(一)红色基因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基因也是习近平總书记讲话中的高频词语。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兰州军区部队时指出:“西北地区红色资源丰富,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近年,有很多学者开展了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红色基因的研究。有学者认为,红色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建设实践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中国共产党是红色资源的创造主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反对“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先进文化。红色基因是革命烈火铸造的永不褪色的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思想性、政治性本色,具有鲜明的文化基因特征。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红色基因都是我党革命历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红色资源与红色文化基本对应,互有包容,也有所不同。而红色基因是蕴含于红色文化、红色资源中的核心元素,是我党红色革命的优质“DNA”,决定着我党优秀的革命传统。红色基因是我党革命精神的重要元素,也是中国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红色基因的价值

青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担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的神圣使命,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应自觉地从红色资源、红色文化中寻找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手段、方法,将红色基因根植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当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塑造学生。

红色基因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元素,如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尚的道德政治品质等。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引领价值、道德价值。红色基因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现,通过对红色基因的继承,大学生能从精神层面感受我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富强的丰功伟绩,进而加深对党的宗旨的认同感。同时,在物质层面,大学生也能从各种红色遗迹中真切感受到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感受到英雄流血牺牲的革命壮举,从而对历史虚无主义等进行有效的批判和抵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以更加自觉的态度、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强的毅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事业中去。

二、思政类社团是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的有效平台

(一)思政类社团的含义

思政类社团主要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是在高校党团组织的领导指导下,由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以及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群众性组织。我国高校十分重视思政类社团的建设工作,各个高校基本都有思政类社团。思政类社团作为政治理论性社团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者,笔者多年来参与了大学生思政类社团——求索社、兴梦社、星光研习社等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也研究了其他高校思政类社团的建设运行现状。思政类社团通过组织理论学习,传播和践行党的指导思想,专题研讨、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聚焦思政主题,关心时事政治,在大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已经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特色和重要阵地。

(二)思政类社团建设和红色基因传承的统一性

我们发现,红色基因传承与思政类社团建设具有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目标的一致性。红色基因传承的根本目的在于继承我党的优秀革命文化,其实质也是在传播、传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思政类社团作为党建、团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其目标在于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工作手段和内容的一致性。在具体的工作中,一方面红色基因是思政类社团的主要宣传内容,也是基因传承工程的重要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思政类社团是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有效平台。红色基因传承和思政类社团建设的核心统一,内容一致,在手段的选择上都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红色革命历史与文化资源。三是活动对象的一致性。无论是红色基因传承,还是思政类社团建设,所面对的对象都是大学生,都希望通过红色基因传承和思政类社团的建设对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思政类社团建设和红色基因传承虽有区别,但目的是一致的,这就为两者的有效结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红色基因为思政类社团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思政类社团建设为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平台。高校应该积极拓展党建工作新渠道,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把思政类社团建设和红色基因传承有机结合起来。

三、红色基因传承与思政类社团建设相结合的探索

思政类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是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基地,发挥着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重要的第二课堂作用。笔者主要以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2017年成立的星光研习社为例,积极探索思政类社团与红色基因传承的有机结合。

(一)加强社团管理,创新工作办法

首先,星光研习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加强了对社团的管理,从思想上更加重视社团的发展。他们吸取了发展不佳的理论社团思辨社的经验教训,在星光研习社中重点突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核心任务,明确了星光研习社的主题。这一主题与红色基因传承教育非常契合。星光研习社还致力于配备好指导干部和指导教师。所有指导干部和指导教师都要经过考核竞聘上岗,这给社团带来了新风貌、新气象。同时,学院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也参与社团的管理。其次,社团创新工作思路,建立以点带面的工作机制。一方面,星光研习社打破了过去思政类社团“以一年级新生为主体、高年级学生很少参与”的模式,将全院党员、重点培养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等列为工作主体。另一方面,星光研习社实行高中低分级制管理,在社团成立高级社,在班级成立初级社,通过对高年级学生党员的培训,让他们分组负责,由点带面,由高带低,把全部黨员、团员都纳入研习社。同时社团要求,研究生党员要与本科生党员一起参加活动,要在活动中注重研究生党员的示范引领。再次,将星光研习社活动与学生党支部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有效避免了工作的重复,也更加容易形成核心力量。最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星光研习社下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等学习小组,突出红色基因传承,避免社团活动的娱乐化倾向。

(二)组织研习社成员参加红色基因寻访活动

星光研习社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工作中注重总结提升,在总结提升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社团成员对党的历史了解不多、对红色基因认识得不够深刻等。针对这样的问题,研习社对成员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成员相对于传统的座谈会、专题讨论等形式,更喜欢到革命遗址参观学习,他们对红色革命遗迹非常有兴趣,也非常喜欢听革命故事。因此,在2017年寒假和2018年暑假,研习社组织成员参加红色基因寻访活动,主要采取参观当地红色博物馆、走访革命老人、参观红色遗迹等形式。在参访活动结束后,研习社组织成员进行集中展示和汇报。研习社成员详细地讲解了红色遗迹的来龙去脉,他们在讲述的过程中产生了深刻的思想共鸣。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成员学习和参与红色基因传承的热情,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三)鼓励研习社成员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

在星光研习社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其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注重成员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也积极引导成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成员参与课题研究项目。近年,星光研习社成员走访了河南省各市县红色遗迹一百多处,寻访英雄事迹二十余人次,并将这些统一编印成册,使之成为重要的红色基因传承的学习交流材料。此外,研习社指导教师还积极组织成员申报省级和校级课题项目,成功申报河南省教育厅思政课题一项,郑州市、学校思政课题各一项,同时依托项目研究,鼓励成员参与挑战杯项目、大学生创新学习项目、纪委党风廉政建设项目等。研习社通过红色基因传承这一主线,促进了社团的良性发展,促进了成员素质的提升。

思政类社团建设和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为理论类社团的存在找到了依据、动力、方向,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的落地开花,形成了良性的互动。近年,星光研习社受到了全校上下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星光研习社成为学校思政工作优秀品牌、河南省教育厅思政工作优秀品牌,受到《河南日报》《郑州晚报》的报道。研习社成员通过深入参与互动与社会实践,提高了对红色基因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对党的认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在理想信念的强大动力下,研习社成员的综合素质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比如,研习社高级社80%以上的成员获得奖学金,有多人被评选为优秀团员、优秀团干和省级文明学生标兵等。通过榜样引领,社团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学院学生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实践表明,红色基因传承与思政类社团建设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重要的意义。高校要因地制宜,积极作为,将红色基因根植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当中。

参考文献:

[1]张爱芹,王以第.红色文化与道德建设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2]刘建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田岐瑞,黄蓉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基因论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4]江光友.红色基因传承面临的挑战和路径选择[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8,(2).

[5]熊辉,仰义方.红色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功能与运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6]彭庆红,刘雨芙.理论社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J].政工研究动态,2009,(11).

[7]孟长海,姚明超,张芝兰.论高校理论类社团的现状与建设思路[J].河南教育(高教),2019,(3).

[8]孟长海,高宇,侯明月.把红色基因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3).

责编:清 欢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思政教育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