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0-03-18李瑛晖边雪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股骨头磁共振检出率

李瑛晖,边雪峰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新疆 和田 848000)

股骨头坏死是长期病理演变的结果,股骨头坏死的最开始,发生于患者股骨头负重区域,患者的坏死骨的骨小梁结构在应力作用下,受到损伤后,患者自身对损伤骨组织部分进行修复的过程。患者在患病后未及时进行治疗,会加重病情,虽不会威胁患者的生命,但会导致患者的活动能力受限,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早期的诊断能够有效地终止患者的病情进展,便于患者接受对症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本研究就CT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放射科于2017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有9例,男性患者21例,年龄为6~66岁,平均年龄为(40.32±5.16)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患者10例,男性患者20例,年龄为6~66 岁,平均年龄为(39.68±5.32)岁。患者纳入标准为:①未患有精神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②经诊断符合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③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为:①在哺乳期、妊娠期的女性患者;②肝、肾等重要器质功能不全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CT检查,采用GE64排的CT扫描仪进行检查,设置扫描的层厚为10mm,管电流的扫描参数为220~300mAs,管电压为120KV,设置10mm为扫描的层间距。使患者采取仰卧位于扫描仪下,对患者的股骨头部位进行扫描。

为观察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采用GE新光纤1.5T进行检测。调节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分别为5mm及6mm,使患者选择仰卧位于检查床上,进行扫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检出率,记录两种检测方式下,ARCO的分期检出情况并对比[2]。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股骨头坏死检出率

观察组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检出率[n(%)]

2.2 ARCO分期检出情况

观察组的Ⅲ期和Ⅳ期患者占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Ⅰ期和Ⅱ期患者的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ARCO分期检出结果[n(%)]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分为两种,分别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和和创伤性,大多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是股骨缺血,股骨头的病程较长,且进展较为缓慢。大多数股骨头坏死患者在早期并没有典型的症状表现,通常发现后都为发展为中晚期[3]。患者在股骨头发生坏死后进行修复,但由于无法消除骨坏死的情况,而又无法完全修复,因此在患者的股骨头部位会出现不断发生损伤、重复进行修复的情况,造成患者的股骨头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股骨头发生形变、塌陷、炎症,造成股骨头的正常功能发生障碍[4]。股骨头坏死的最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患者的疼痛多发生于大腿近侧及髋关节处,部分患者会发生膝部疼痛。在影像学中,股骨头坏死患者在初期并不会有异常情况的发生,对于Ⅱ期股骨头坏死,影像学中会变现为患者的股骨头关节面光滑且完整,但在其负重下方,密度发生异常。对于Ⅲ期的股骨头坏死,会变现为关节面不光滑,有断裂的情况,或可观察到囊状低密度区,且患者的病灶周围发生硬化的现象。Ⅳ期中,股骨头在影像学中常变现为有明显的变形及塌陷,且有骨鏊的出现。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股骨头坏死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RCO分型中,Ⅲ期和Ⅳ期患者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但其Ⅰ期和Ⅱ期患者的占比比对照组高(P<0.05)。CT诊断中,在对于骨小梁的断裂与新生骨中的诊断,根据优势,但其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能力有限,在早期的诊断中,可表现为正常。在核磁共振诊断中,股骨头不同层面的病变组织会产生不一样的信号。在早期患者中,CT检查无法清晰显示出骨髓细胞的变性坏死现象,对于Ⅰ期的诊断,CT通常表现为股骨头密度不均匀,其中的星状征会消失,或发生变形。而磁共振中,患者的股骨头负重区域T1信号会发生升高的现象,可观察到“双线征”的出现,在Ⅱ期中,CT影像中表现出有条状、点状等阴影,表现为患者的低密度区域边缘发生硬化,患者的骨小梁会发生增粗的现象。在磁共振中,信号会发生混乱,在患者的死骨与活骨间会发现明显的异常信号,由于早期的股骨头坏死,坏死骨的骨小梁结构正常,还未发生变化,也未进行纤维修复,因此磁共振诊断中通常会表现出局灶性低T1信号,T1W1敏感,能够对早期的异常现象清晰显示出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因此,在早期诊断中,核磁共振能够对骨坏死灶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较CT诊断更早诊断出异常现象。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较CT更高,核磁共振的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能更早地发现患者病灶区域的异常现象,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股骨头磁共振检出率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