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评析

2020-03-18李嘉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易损脑血管病病理学

李嘉雯

(余姚市人民医院 浙江 余姚 315400)

脑血管病变患者逐年增多,临床上通过诊断检查方式可起到预测病变的效果,脑血管病变中常形成颈动脉斑块,在颈动脉斑块脱落后,极易引发急性脑出血等疾病,所以可以通过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预测某些脑血管病变[1]。临床上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有利于预测脑血管病变事件,但还需要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为分析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技术应用于颈动脉易损斑块诊断中临床价值,选取我院颈动脉狭窄患者34例进行具体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4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平均年龄(58.3±5.9)岁。全部患者皆经过病理学检查,以临床剥离手术确定共有斑块40个,28例患者进行单侧手术,6例患者进行双侧手术。患者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皆自愿接受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与病理学检查;全部患者于病理学检查前皆经过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②患者CT影像检查结果完整保存,无信息丢失;③全部患者对血管CT增强检查无不良反应;④患者一般资料,临床治疗完整,无缺失。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SOMATOM DefinitionAS 64排螺旋CT扫描,排除禁忌症,先行常规CT平扫,层厚5mm,由足侧向头侧扫描,扫描范围下起主动脉弓,上至顶骨内板下方2cm,后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以3.5ml/s的速率注入碘海醇,精确控制延迟时间,确定扫描参数,进行血管增强扫描,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

全部患者接受CTA扫描后获得影像学资料,后患者接受病理学检查,以斑块剥离手术对斑块标本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斑块边缘处轮廓记录,纤维帽、脂核大小、钙化情况、斑块坏死等进行病理学信息记录与保存。

1.3 观察指标

参照Wintermark的方法测量CT划分斑块成分,并以此为依据将颈动脉斑块分为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不同斑块的表现形态不同,稳定斑块包括薄层斑块(狭窄程度<10%)、脂核中脂质成分<40%,斑块内钙化或纤维组织成分≥80%;易损斑块包括脂质成分≥40%,斑块表面溃疡(深度≥2mm)、血栓形成以及闭塞颈动脉的斑块等。根据病理学检查与CTA成像结果的判断,分别确定易损斑块数量与稳定斑块数量。

1.4 统计学分析

全部患者分别进行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与病理学检查,在两种检查措施下诊断结果需进行分析与比对,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学有意义表示为P<0.05。

2 结果

颈部CTA扫描成像诊断结果中,易损斑块数为25、稳定斑块数为12,病理学检查结果中,易损斑块数为26、稳定斑块数为14。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颈部CTA扫描成像诊断

在颈部CT血管成像诊断结果中,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纤维组织、脂核面积、钙化、出血、溃疡等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CTA检查结果比较

3 分析与讨论

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产生是由于血管内脂质物质沉积,在脂纹上覆盖胶原纤维形成纤维帽,于纤维帽下层的脂纹与细胞内脂、外脂组合成脂核,在脂核发生损伤性构造变化时造成的斑块钙化、脱落。所以颈动脉易损斑块实际上表示着血管壁的改变,由于血管壁变厚才造成脂质物质沉积,而血管壁变厚又表示着颈动脉狭窄,其引发颈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壁弹力下降并变厚。所以可以说,颈动脉易损斑块是对脑血管病变的起到关键性影响,临床上通过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能够起到预测脑血管病变,及时进行临床干预治疗。颈部CT血管成像诊断能够对颈动脉狭窄进行评价,也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斑块进行评价,确定易损斑块,形成及时的很短与治疗干预[2-3]。本次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颈部CT血管成像诊断措施形成的临床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具有一致性,其能够反映患者的颈动脉易损斑块数量,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情况进行评价,是一种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病情情况的影像学技术。

总的来说,在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以颈部CT血管成像诊断方式确定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在诊断结果准确性上与病理学检查较为一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易损脑血管病病理学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及CT的诊断价值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脑血管病知多少
浅谈C172飞行模拟机A/P键故障分析与研究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更正声明
第十一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专题论文刊发预告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