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折诊断中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探讨与研究

2020-03-18李春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螺旋检出率

李春莉

(吉林省人民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作为医院骨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类型,骨折主要是指身体内骨结构出现连续性完全断裂或者部分断裂情况[1]。在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为CT扫描,虽具备一定检查价值,但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因此需采用更为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凭借其显著诊断效果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后续治疗起到有效作用。本次研究对我院骨折患者实施不同检查,旨在探讨不同检查方法实际诊断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骨折患者320例,所有患者均为轻微全身性骨折,其中男性188例,女性132例,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为(39.58±6.77)岁;其中青壮年高发年龄为18~25岁,老年高发年龄为60~70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191例,外界暴力致伤97例,长期训练致伤32例。其中胫骨骨折85例,肩关节骨折65例,颌骨骨折84例,肋骨骨折86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接受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与普通螺旋CT检查。

(1)普通螺旋CT检查方法为:电流100mA,层厚3~5mm,120kV电压;使患者呈仰卧位后通全身扫描。

(2)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方法为:仪器为64层螺旋CT扫描仪,层厚0.5mm,电流电压与对照组相同,重建矩阵512×512;使患者呈仰卧位后全身扫描,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内进行三维重建。通过表面遮盖法、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技术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种检查方法下所有患者全身各部位骨折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较于普通螺旋CT,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患者肩关节骨折、肋骨骨折、胫骨骨折及颌骨骨折检出率更高,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对比情况[n(%)]

3 讨论

骨折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人或者儿童群体中,大部分情况下为一个部位骨折,仅有小部分情况下会同时存在多部位骨折情况[2]。如骨折患者能够早发现,并经过相应有效处理后,其中大部分患者能够恢复正常,但也有小部分患者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情况[3]。目前临床上针对骨折的检查方法较多,其中以CT检查与X线检查最为常见,但由于骨折部位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以上两种检查方法容易出现漏诊情况,因此以上方法临床检出率不高。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像学检查技术也得到的相应发展,其中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相较于常规螺旋CT,该检查方法的扫描范围更大且层厚更薄,在全身性骨折检查中,不仅能够有效所有检查所需时间,还可使细微骨折得到清晰完整地呈现,使得临床骨折检出率有效提高[4]。其中容积再现技术能够通过一次性扫描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重建,有助于提高骨折图像的清晰度。在全身性骨折检查中,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及时可通过多层次及多角度的方式显示实际骨折情况,使治疗医生能够充分了解患者骨折情况,对于后续的临床治疗与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在于:①可通过该方法正确评估骨折,使骨折或者半脱位情况得以明确;②可通过该方法对目前医学界骨折分型情况进行鉴别与补充;③在于临床医师的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对手术操作进行模拟,尤其是骨折碎片比较多时,有立体直观的认识,制定术中复位顺序及操作步骤有很大的帮助;④有助于术后治疗效果的观察,可以此作为手术效果评估的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可发现,相较于普通螺旋CT,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患者肩关节骨折、肋骨骨折、胫骨骨折及颌骨骨折检出率更高,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通过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可准确诊断患者骨折情况,有助于临床早发现及早治疗,具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螺旋检出率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光编码技术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应用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