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南眉户音乐结构窥探

2020-03-18

戏友 2020年3期
关键词:过门西京变体

荆 晶

眉户虽属地方小戏,但在全国范围内却有一定的支系脉络,不只在山西晋南,与其毗邻的陕西关中、河南西部,直至西边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北部、湖北中西部,都是眉户的活跃区域。可见,眉户戏有广大的流播范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与眉户戏早期的表演形式有很大关系。

晋南眉户曲调婉丽妩媚、形态多样,以民歌、小调和明清俗曲为主体,包含有山歌、牧歌等不同体裁形式,其继承了眉户戏曲牌体结构特征,吸收了本土民间音乐,广受当地百姓青睐,“当地群众称其为‘曲子戏’或‘清曲’”。也有流传下来的称谓“迷胡”。

晋南眉户的音乐体式以曲牌体为主体,兼收蒲州梆子中的部分板式,在以两者为基础的组织架构下,形成了一套较为严格的组合方法,建立了内部较有程式的音乐结构。

一、眉户戏唱腔体式发展路径

眉户曲调流传久远,由单人地摊式演唱转变为舞台演故事的过程中,孕育了多形式的音乐结构,其大约有三种:

(一)单曲体

单曲体,常指单个曲调,是曲牌体音乐中最小的结构单位。眉户戏在登上舞台之前,常常活跃在农村社火活动中。艺人们骑着竹马灯边走边表演,在跑场中变换队形,寻求花样;亦或在跑场结束后坐定下来,唱上几个单独的当地小调,其中的曲调也许是眉户音乐的滥觞。“据运城市宋玉景(1898—?)老先生谈,他们为竹马灯帮唱时就唱的是【剪剪花】【采花】等调调。”①竹马子是当地较为红火的民间活动之一,因眉户曲调在其中的大量且固定的运用而成为代表,民间也称眉户为“竹马”或“竹马子”。竹马灯帮唱时所用的【剪剪花】【采花】【绣荷包】【银纽丝】等就是眉户中最早的单个曲调。这也是最初具有表演性质的演唱。

单曲体是以单一曲牌为基础,可以是某一曲牌的独立运用(早期阶段或剧情需要),也可以是单个曲牌原样或变体后的不断重复,其灵活多变,长短自由。这种曲体在多次重复中常会运用不同作曲手段,如加花变奏、更换节拍、改变速度、延展紧缩等来增添乐曲的风格变化,寻求新意。

单曲体中的曲牌有不同类型,因句式不同而生成结构差异,产生了二句式、四句式、长短变化句和变体结构四种。二句式是一种对称式上下句,结构较规整,句间、句尾插入等长过门,以【岗调】为代表。四句式采用了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原则,常见句式4+4+4+5,叙事中多见,以【四平】为代表。也有严谨用法,如第二句再现第一句,如【太平年】。长短变化句是对长短句唱词的改造,在长短句原有结构中加入过门,使乐曲整体呈现出相对对称并规整的形态,产生出完满均衡之感,如【五更】与【金钱】。变体结构是单曲体中常用种类,其形态出自作曲手法的扩充、紧缩、加垛、重复等,通过节奏、节拍等进一步的完善,生发出原始结构的诸多变体形态,其代表有【西京】变体——【西京带把】,【五更】变体——【五更一串铃】等。这些形式是眉户音乐延展的重要手段,彰显了其强大的扩展力和独特的音乐内涵。

应该说,单个曲调的形态是眉户音乐孕育的最初时期,单曲体结构也是民歌向戏曲转化的初期阶段,它们极具广泛性与普及性。

(二)多曲体

多曲体是眉户音乐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单曲体向成熟发展的体现,也是戏剧索求化的结果。多曲体主要指曲牌联套,曲牌体是曲牌联套体的别称。曲牌体早于眉户戏出现,在梆子、皮黄声腔出现以前,其是中国戏曲声腔的主要体制与音乐结构。曲牌体以曲牌为基本结构单位,将不同曲牌以相对固定的模式连结,通过不同的曲牌结合形式,构成一出戏或一折戏的音乐,即通过严谨的音乐与严苛的文辞“写情、写景与叙事”。

眉户戏早期的曲牌联套也体现了曲牌体的基本组合形式,其依序将不同曲牌连接起来,每一次程式性连接视为一套,其中曲牌数量不定,但格式相对严苛,往往遵循前慢、中匀、后快的递进原则,即散——慢——中——快——散的承接手段,将抒情与叙事、表情与表意、内涵与外化有机结合。

曲牌联套是眉户音乐的常用形式,在“清光绪年间,陕西富平王敬一编著的《羽衣新谱》中,收录有眉户单曲词与联曲词240 余首。”②据此猜测,在清代末年,眉户已经由单个曲调过渡至联曲形态。

多种曲牌的并置不仅可以呈现各乐曲的风格差异,更有不同调式错落叠入。当联套规模宏大时,表现力尤显特点,结构更加完整,使人物刻画和推进剧情时呈波浪式推进,深化剧情。

(三)集曲成套

集曲,是一个曲学名词,常指南曲中一种创制新调的方法,即以摘取旧曲中某些曲牌的个中乐句重新组织而构成新乐曲,所以说,集曲是多曲调的糅合。眉户唱腔所用的集曲手法有固定程式,其主要选取两种曲牌交替或穿插相交构成。一般所用形式:其一是在第一曲牌的每乐句后皆插入整段第二曲牌,两支乐曲有机组合,以示不同情感内涵与形象风格。“如【背宫套连香】,即在【四句背宫】的每句之后,均插入一首【连香】牌子。”③其二是取两种曲牌的个中部分组合成套,形成如【高调套紧述】【连香套黄龙滚】等新套曲,写景叙事,表达内容形象更加丰富。

无论是单曲反复、多曲连缀亦或集曲成套,曲牌间的连接转换是乐曲融合的关键。对于曲牌的连接手段,眉户音乐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多种样式,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产生出了诸如过门、变体过门、连接句等不同的连接方式。过门是板腔体音乐结构的重要一环,句句之间、段段之间,都由过门进行组织,换气过渡、抒发情感。眉户音乐的过门之多,是一般曲牌体音乐所没有的,尤其与昆曲相较,曲牌大量运用过门来连接更是眉户的独有特点。眉户过门以承接方式多见,如对前一乐句的落音或腔内骨干音衍生发展所形成的过门,近似“鱼咬尾”,如【慢岗】【黄龙滚】;或对唱腔进行展开发展后与过门紧密相连,无法分割,如【长城】;此外,以前唱腔的材料作为变体而生成的连接过门,则更为多见。简单来说,有以简单或变化重复前一乐句或部分材料构成的过渡句,如【慢剪花】;有用某些具有意义的固定音型、节奏不断反复所形成的小乐句,如【顶缸】;或是一些武场锣鼓的运用,皆能起到连接转换、承递过渡的作用。

二、曲牌类型与结构

在有关眉户音乐的各种记述中,大多记录有“眉户唱腔牌子据传有72 大调和36 小调之说”,这些大调、小调之名,皆是唱腔牌子中的一种。大调,指结构复杂的乐曲结构,这类牌子更多应用于节奏紧凑、富含戏曲性的情节背景中,更宜大段抒发情感,具有腔繁字简、咏叹兼备的特征,常见【月调】【背宫】【金钱】【老龙哭海】【黄龙滚】等。小调,多指结构短小精炼、字繁腔简,以说唱风格来传情表意的民谣曲体,常以诙谐风趣、活泼取乐表意,凸韵兴彩,如【岗调】【剪剪花】【西京】【四平】【扭丝】等。据姚德利在其所著的《晋南眉户音乐》中记述,其收集整理的眉户曲牌远不止此。“像《扬州花》《义子》《金钱吊葫芦》《满堂红》《哭五更》等仅知其名,均已失传。”“今用曲调共80 余支,常用的有【背宫】【金钱】【罗江怨】【老龙哭海】【十字幔】【沙滩】”等。④

据临汾市李文辉搜集汇编的《眉户音乐》中,将眉户曲牌按类划分为【岗调】【西京】【五更】【扭丝】【月调】【连香】【戏秋千】【四平】【太平年】【劳子】【长城】【道情】【黄龙滚】【哭海】【金钱】【罗江怨】【背宫】【紧述】【慢述】【琵琶】【纱窗】【勾调】【大石片】【十里堆】【呀呼调】【闪扁担】【剪剪花】【山茶花】【采花】【花鼓小调】【小四景】,其中多类都有两种以上唱法,【紧述】类中【紧述】可达7 种,并收集有如【大杂会】【春调】【小放牛】等单一唱法的曲牌19 首。由姚德利编著的《晋南眉户音乐》中将唱腔牌子主要分类为【月调】【背宫】【长城】【五更】【西京】【岗调】六类,每种类别下又分别记录了各类曲牌的曲谱。同类曲牌中的各种牌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旋律、节拍等特性中,虽不完全相同,但能看出显而易见的线索,如延展、伸缩与原始和变型,如李文辉搜集的【剪剪花】7 首,旋律虽各不相同,但骨干音皆以do、re、fa、sol 组织,各自曲牌间透着丝丝联系。再如姚德利书内收录的【岗调】类,下分【岗调】【慢岗】【哭岗】【连岗】【花音岗调】,每种曲牌间节拍一致,但旋律、风格不同,从各曲牌的名称上也能看出,它们是同一曲类的分支细化,各曲牌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和性格功用。笔者根据姚德利在著作中所述的六类曲牌给予了简要分析⑤:

月调类,可分【硬月调】和【软月调】,二者为同类异体。其中,【硬月调】分为【月头】和【月尾】。月调中变体较多,善于表现不同人物的情感变化。其大多数曲调优美雅致。

背宫类,常见有【六句背宫】【四句背宫】【落背宫】【穿字句背宫】。此类曲牌字疏腔密,旋律起伏明显,尤善抒发剧中人物的情感。其中,由【月头】-【六句背宫】-【五更】-【金钱】-【落背】-【月尾】的曲牌连缀形式,称为“全背”。

长城类,有【长城】【小长城】【老长城】(又称【长城歌】)【慢长城】【凄凉】五种。其共同特征为:皆为七字句四句式,前两乐句5小节,后两乐句为衬腔扩充。

五更类,可分【老五更】【慢五更】【五更】(有时称【紧五更】)【花五更】【五更鸟】,前两种是第三种的变体,五种皆属同类异体。“五更”唱词为长短句结构,各曲牌有一定差异,但可表现丰富多样的内容。

西京类,内分【慢西京】【硬西京】【西京带把】【二性西京】【紧西京】【东京】,前三种曲牌字位较疏,速度缓慢,音调带有明显的下行感,适用于哀伤、悲愤的情绪中。西京类各曲牌同源性明显,【慢西京】缩紧后变体为【紧西京】,亦可由【紧西京】扩充为不同形态的【二性西京】和【西京托】,此两种可作为【慢西京】向【紧西京】的过渡环节。常用句式为上下句。

岗调类,唱腔牌子有【岗调】【慢岗】【连岗】【哭岗】【花音岗调】五种,主要句式为上下句结构,除【慢岗】多用十字句外,其他大多采用七字句。岗调唱腔的节奏及终止有一定差异,因此在表现功能上各不相同。

另据李文辉搜集汇编的《眉户音乐》中整理的近30 余类曲牌可见,其功能特性各有不同。笔者根据其曲谱与文字记录,分析其各类曲牌的特征与用法如下:

扭丝类,有【扭丝】【大扭丝】【花扭丝】【银扭丝】四种,在叙事中多见。其曲式结构为重复首句的五句式曲体,图示为:a(2)+a(2)+b(1)+c(1)+d(3),唱词由7+7+5+5+7 的五句式组成。

连香类,常见【连香】与【大连香】,也常用【连香套黄龙滚】【连香套数板】【连香套滚尾】的连缀。传统【连香】常由四句构成,前两句唱腔腔密字紧,后两句唱腔较为舒展,每句中插一句过门,由于演唱速度较快,多用于问答叙述类与争辩类等内容中。

戏秋千类,常用【戏秋千】曲牌有6 种唱法,多由4+4+4+6 的曲式构成,风格活泼欢快,善于表现喜悦、欢愉的气氛。【戏秋千一串铃】的连缀唱法也较为多见,但结构较长,并多插入多少不一的串句进行扩充,促使节奏更为灵活且紧凑。

四平类,唱法较多,但名同异体。它属于较为典型的民歌体结构,结构较规整,由起(4小节)承(4)转(4)合(5)的四句式结构构成,原始词格为7+7+7+7,后经不断衍变成为词格不一的形态。其常与【一串铃】构成【四平一串铃】套曲。

太平年类,【太平年】曲牌有五种唱法,但类型较为单一,相较于其他曲牌,结构比较规整,节奏较舒缓,多表现安逸闲适、悠然自得之感。

劳子类,可分【劳子】【小劳子】和【劳子尾】,因【一串铃】曲牌不单独使用,也常与【劳子】连用为【劳子一串铃】。传统【劳子】曲调明快,结构方正,由4+4+4+4 构成,有时会在尾句形成小扩充。

道情类,是一种清唱类唱腔,以无伴奏诉叙说性为主,又称【说道情】。常见曲牌有【真道情】【哭道情】【道花】三种。【真道情】唱腔速度灵活多变,节奏变换自由,适合于多种戏剧情境。【哭道情】曲调悲伤,唱中带叹,悲中含泣,常表现悲戚、忧伤的情感。【道花】运用了垛板的形式对【哭道情】进行扩充,适于表现情节曲折、矛盾尖锐的戏剧内容。

黄龙滚类,【黄龙滚】曲调分为两节。上节为叙述性主体段落,下节为华丽性展示型拖腔,曲调舒展且优美,又称“滚尾”。【连香】【反片】【紧述】常与“滚尾”连用作为结束,形成了【连香套滚尾】【反片套滚尾】【紧述套滚尾】等形式。

哭海类,有【老龙哭海】【哭海】两种。哭海类曲牌节奏紧凑,旋律激越跌宕,速度起伏跳跃,适用于幽怨、悲切、激愤等情感。

金钱类,其曲牌的唱法主要有两种,以4/4 拍为主,或3/4 与2/4 形成的变换拍子。传统【金钱】以3 小节为一乐句,共四句,末句有扩充。每句句间有过门。唱词则以传统七字句为主。

罗江苑类,为二句式重复构成的三句式,其图示为a+a+b,结构为8+8+8。旋律整体音域较低,节奏多用切分式写法。在唱词中大量运用有衬词的唱法,使唱腔富有说唱性,更形象地表现了叹、怨、悲、悔等情感。

紧述类,曲牌种类较多,有【紧述】【紧诉】【紧符】和【两头紧】,只【紧述】同名不同体就多达7 种。【紧述】属上下句结构,速度较快,说唱性强,多见于急切性表达中。【两头紧】同属上下句结构,由5 小节的四句式曲式构成,唱腔富有耍趣性。【高调套紧述】是一种常用连缀体,【高调】系单句式散唱类紧打慢唱。二者连缀,能较完整地表现激烈情感后的紧张、焦灼与迫切之感。

慢述类,包括有【慢述】【慢符】【两头慢】三种。传统【慢述】由上下句式构成,句间填充过门。句内各分两节,以过门连接。分切式的连接方法尤宜表现思忖、疑虑等人物情绪。【慢符】是一种散板类宫调式唱腔,上下句结构。【两头慢】由3/4 与2/4 拍组织构成,五字句唱词结构,气氛悲伤,常表达人物如丧考妣的哀痛之感。

琵琶类,单一种类。各种不同唱法为同源性变体。【琵琶】由四句式构成,奇数句相同或为变体,前三句各4 小节,第四句扩充拉长,三、四句间以过门连接。

纱窗类,分为【纱窗】【哭纱窗】【花纱窗】。【纱窗】由2/4—1/4 拍连接组成,唱词前短后长,善于叙事。【哭纱窗】情感哀伤,多为一拍一字,演唱速度较慢。【花纱窗】是【哭纱窗】紧缩后的变体,但风格明显区别于【哭纱窗】。它速度较快,匆促、急切,一拍两字,唱腔字繁腔紧,并有大量衬词。

勾调类,种类单一,但唱法繁多。一些唱法为同源变体,一些唱法为同名变体。各种不同变体可以表现多种戏剧情境。【勾调】属上下句结构,旋律说唱感明显,节奏有数板特征,表达内容多滑稽、风趣。曲牌连缀多见【勾调套滚尾】。

大石片类,又称【反片】,可见【大石片】与【反片】两种名称。此类曲牌以对比手法构成上下句式,之前常冠有散板形式的叫板,也称“石片帽子”。各句间以过门连接。

十里堆类,各曲调相异,但唱词均大量采用了衬词填充,是一种虚实唱词结合引发的唱腔扩充句式,由句内扩充与句尾拖腔扩充连合组成。一些唱法与传统【十里堆】的清乐徵调式差异较大,由燕乐徵调式构成。

呀呼调类,有【呀呼调】和【咦儿呀调】两种。【呀呼调】又称【闹调】,其腔紧词密,拍子变换较多,并加入一定的虚词,具有数板的节奏特性,善于表现人物匆急、仓促的内心焦灼感。

闪扁担类,种类单一,唱法较少。曲调以燕乐居多。唱词中多对形容词反复叠加构成垛式,加入衬词,形成非规整式扩充乐句。

剪剪花类,有【剪剪花】和【慢剪花】两种,单【剪剪花】就有七种唱法,大多为同源异体,保持有调式、节拍、骨干音相同的特性。该曲牌的软调柔和、婉约,硬调畅快、华美,具有愁肠百结或悠闲自乐的情致。【慢剪花】是【剪剪花】首句式的分裂变体,其腔缓字舒,颇富歌唱性。

山茶花类,唱法各不相同,情境不一。传统【山茶花】由上下句式构成,各5 小节,句尾附拖腔过门。各种【山茶花】前部分多以羽、角、徵、商音交替,后部分转向宫、徵音中,唱腔具有较强叙事性。

采花类,是【四平】曲牌的一种变体,常见有【采花】与【六月花】两种。唱腔旋律跳跃、紧凑,句间无过门,曲风清新、欢畅。

花鼓小调类,结构短小,曲调优美、活泼,曲式结构较规整,以4 小节句式多见。多表现欢快、愉悦之感。

小四景类,曲调优雅,结构规整,以4 小节句式多见,有变体尾句为紧缩句式。全曲曲风欢欣喜悦,前部分以徵、宫调式相交,后部分为羽调式。

除此以外,还包括一些单一曲调的眉户曲牌,如【大杂会】【绣荷包】【春调】【契子】【摘南瓜】【五柱香】【梳妆台】【蛾儿打架】【钉缸】【小放牛】【祭调】【哭坟】【边关】【沙滩】【十字段】【十字慢】【吹调】【一串铃】【观灯调】等。

一种牌子的多种唱法,致其表现形式和功能作用呈现出多元化,渐固定为某种程式,不断趋于特定环境中。但主体类别的性能仍有基本的特征:如【剪剪花】【戏秋千】的欢欣愉悦,【反片】【采花】的活泼热烈,【背宫】【哭岗】的悲戚心酸,【长城】【老龙哭海】的痛彻哀伤,【沙滩】【罗江怨】的幽怨沮丧,使眉户音乐丰富万象。

三、眉户戏中的板腔体唱腔结构

20 世纪20 年代,晋南眉户的发展进入了繁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眉户戏职业戏班。据2016 年临汾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戏研室主任王建武先生受访“黄河新闻网”写作《晋南眉户的前世今生》时说:“晋南职业眉户戏班出现后,相继吸收了蒲剧的帽翅、水袖、手帕等技巧。而且,艺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还创造了许多别有特色的丝弦曲牌、唢呐曲牌及锣鼓经。在唱腔上借鉴了蒲剧的【间板】【滚白】【流水】等板式,从而弥补了眉户剧不易表现人物慷慨激昂情绪的缺陷。”⑥

梆子腔出现以后,山西多地都以“风搅雪”的演出形式铺开,或梆子、秧歌两下锅,或梆子、昆曲搅着演,为了迎合观众口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多个剧种混合演唱。在山西与毗邻省份,也常有剧种间的交流。《中国戏曲志·河南卷》中记载:“清道光年间,山西解州艺人段耀功等与河南灵宝民间艺人组织了眉户业余戏班,登台演出了十多个剧目,轰动一时。”⑦之后“光绪初年,眉户民间自乐班(后亦称‘同乐会’)登台演唱已十分普遍,其多与蒲州梆子同台(民间称之为‘风搅雪’)。在同台演出过程中,它大量吸收和借鉴了蒲州梆子的锣鼓经、丝弦曲牌、唢呐曲牌及【滚白】【间板】【流水】等板腔体唱腔”⑧。

眉户唱腔中最基本的板腔体板式有【间板】【滚白】【流水】【紧打慢唱】【导爻板】等。【间板】是蒲州梆子的散板类唱腔,可单独起落,也可转入其他板式,情绪激昂、慷慨。眉户【间板】吸收了其较多特性,不只无板无眼,节奏伸缩变化也较大。常以“引句”“帽子”的形式起于唱腔首部,根据情节发展需要转入【西京】【紧述】等曲牌中。【滚白】存在于诸多梆子腔中,名不完全相同,但功能大体相似。它以一种诉中如哭的无节拍散板为主要特征。该种板式在眉户腔中节奏自由,音调朴实,以散体词句表现。除可单独落板外,也常不带虚腔尾句而转至【长城】【哭道情】等其他曲牌中。【流水】在蒲州梆子中有整唱、散唱两种形式,整唱有板无眼,散唱紧打慢唱。眉户主要运用了蒲剧有板无眼【流水】的扩充形式,节奏紧且速度快,加之锣鼓的助推,可呈现激越、宏大、尖锐的戏剧场面,这种形式在眉户中也称【扯流水】。【紧打慢唱】具有蒲州梆子【流水】有板无眼的散板特点,旋律极具散唱特点,适于情感宣泄,更易表达人物慌张紧急、愤慨激烈的情感。【导爻板】为上下句结构,上句为“导”,下句为“咬”,有板无眼,主要用于唱段的起始。眉户的板式唱腔在发展中继承了蒲州梆子板腔体唱腔的结构、形态与锣鼓经等,但唱腔旋法仍保有眉户独特的曲调韵味与风格特色。

“叫板”是戏曲演唱的一种传统程式,是唱腔开唱时所释放的信号,据所用唱词的虚实不同,分有虚字叫板和实字叫板。演唱韵律介乎于自由性念白与唱腔之间,意为渲染剧情、加强语气、深化内容。眉户中常用有“慢叫板”“二性叫板”与“紧叫板”。“起板”功能近似“叫板”,实则为一种过门,是为人物进入演唱所预示的一种“符号”。如高度、速度、情绪等。眉户中有“慢起板”“二性起板”“紧起板”三种。在曲牌中,也有一些固定的叫板,如【背宫】【反片】等。

晋南眉户中的板式,因与曲牌结合紧密,部分归入曲牌中,如【连香留板】【岗调大落】,如转板类【流水】转【紧西京】、【长城】转【流水】、【紧西京】转【哭海串句】,体式不甚明确,可视作板腔体曲调。

四、结语

晋南眉户作为山西富有特色的地方小剧种,具有曲牌体戏曲剧种共有的音乐特性,也体现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在其历经发展的不同曲式阶段,广泛吸收了当地的多种民间曲调,促使其内容丰富,风格多变,它们是晋南眉户音乐得以延续的重要养分。不仅如此,晋南眉户海纳百川,在发展中汲取板腔体唱腔结构,使其诞生出鲜明独特且互补的剧种音乐结构。

注释:

①③⑧分别引自姚德利编著《晋南眉户音乐》,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年版,第4 页,第11 页和第6 页。

②江德华、曹希彬编《传统曲子汇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版,第11 页。

④参见《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西卷》,中国ISBN 中心1997 年版,第1142 页。

⑤参见姚德利著《晋南眉户音乐》,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年版。

⑥引自culture.sxgov.cn 的文章《晋南眉户的前世今生》,2016 年4 月13 日。

⑦《中国戏曲志·河南卷》,中国ISBN 中心1992 年版,第104 页。

猜你喜欢

过门西京变体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听海
凿壁偷光
西京古道:尘封千年的岭南记忆
山东梆子慢板板式探讨
注入间接线索的设计模式变体分类检测
基于字词联合的变体词规范化研究①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