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程派艺术教学的“3+1”

2020-03-17王希宝

新世纪剧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程派程砚秋荒山

王希宝

程砚秋所创立的程派艺术深受广大戏曲观众的喜爱,尤其以教育界知识分子居多,高校里大学生程派戏迷也越来越多,这说明程派艺术在高校里面很受欢迎,每次比赛程派剧目特别多,如第十届全国高校京剧研讨会在西南财经大学比赛,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仅《锁麟囊》就有15 个,不常见的《战蒲关》和《碧玉簪》也有人唱。不过,大家面临一个困惑或问题就是不知道怎么学程派,因为程派艺术博大精深,太难学了。笔者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总结了研究程派艺术教学的“3+1”,即一部电影、一本文集、一种毅力和一套方法,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

一、一部电影

1.拍摄背景:程砚秋一生只留下了唯一一部影像资料,那就是1956 年拍摄的电影《荒山泪》。这部电影是在周恩来总理倡议下拍摄的,导演吴祖光,副导演岑范,制片纪少岚,摄影张少滨,录音王绍曾,美术俞翼如,绘景李仲耘,音乐顾问盛加伦,序曲钟世章,除了主演程砚秋(饰张慧珠)外,还有侯喜瑞(饰杨德胜)、李丹林(饰高忠)、胡学礼(饰宝琏)、李四广(饰王四相)、李少广(饰崔德富)、贾多才(饰胡泰来)、苏盛吉(饰高良敏)、钱元通(饰陈氏)、于世文(饰鲍世德)、钱宝森(饰李有标),名家云集。此时的程砚秋已经发胖,扮相也不如当年,嗓子也不如从前,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京剧电影《荒山泪》DVD封面

2.剧情简介:《荒山泪》写的是明朝末年,河南济源县农民高良敏一家五口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因明王朝为了挽救自身危亡,调集了全国兵力镇压农民起义,贪官污吏借此搜刮民财,用各种名义税收,压榨百姓。高良敏无奈只好带着儿子高忠进山采药,售钱纳税,不幸被老虎吃掉。高忠妻子张慧珠夜里纺织,盼等到天亮,还不见公公和丈夫回来,噩耗传来,婆婆高氏惊闻噩耗而亡,儿子宝琏又被抓去充当夫役,一家五口,只剩下张慧珠一人。然而,公差依然逼索征税,接连打击,逼得她逃入荒山,差役依然跟踪不放过她,张慧珠悲愤至极,自刎而死。

京剧《荒山泪》剧照

3.创作背景和社会意义:《荒山泪》是由金仲荪1929年编剧,1931年1月26日首演于北京中和戏院,这个戏是根据孔子“苛政猛于虎也”创作的。当时国内正值反动统治,反动派勾结帝国主义,军阀连年混战,苛捐杂税严重,民不聊生。《荒山泪》在此时上演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反映了当时劳苦大众的愤懑情绪,抒发了他们抗争的内心情感,这个戏又名为《祈祷和平》,正如张慧珠自刎前所唱:“愿世间从今后永久和平”。

4.艺术特色:《荒山泪》是程派艺术的代表作,是一出典型的程派悲剧,剧中有繁重唱念和舞蹈,前面“夜织待夫”(西皮慢板、原板、回龙转二六、摇板)和后面“深山自刎”(二黄摇板、散板转二黄快三眼)是整个戏的核心唱段。前者低回婉转、深沉含蓄;后者激昂、愤慨,乃程派唱腔中精品,流传甚广,经久不衰。另外,“抢子”身段表演和“自刎”舞蹈水袖都非常精彩,很吃功夫。电影版《荒山泪》与舞台版有所不同,首先修改了剧本结构和唱词;其次,增加了三段唱腔,即开场四平调(王屋山高不可攀),“拜寿”西皮二六转流水(勤织纺助儿夫奉养双亲)和“拷打”西皮干哭头、滚板(老婆婆你慢慢慢动手暂息雷霆),这个干哭头和滚板是程氏首创,非常新颖独特,很好地表达了张慧珠委屈和无奈心情;再次,对“夜织待夫”一场的个别唱腔做了改动和调整,舞台版张慧珠唱完“你爹爹到如今未转家门”后,接唱两句摇板(莫不是半途中偶然得病,莫不是遇猛虎不幸伤身),而电影版把这两句放到二六(又思来又想去越不安宁)后面来唱,这样显得自然连贯,符合人物此时此刻着急的惊恐心理。

二、一本文集

一本文集指的是《程砚秋文集》。1958年3月9日程砚秋逝世后,1959年1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由郭沫若题签的《程砚秋文集》,以此纪念程砚秋。在这本书里,有田汉、夏衍、梅兰芳撰写的回忆文章;也有《程砚秋自传》和《我之戏剧观》等21篇戏曲艺术方面的论文以及诗六首。2003 年12 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由程砚秋之子程永江整理的《程砚秋戏剧文集》,增补了一些以前未公开发表的文章,史料也更加详实。这本书的出版为研究程派艺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众所周知,程砚秋是非常注重艺术理论整理的,也是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倡导者和运用者。

首先,《我之戏剧观》非常鲜明地说明了程砚秋的戏剧观。他认为,一切戏剧都要要求提高人类生活目标的意义,绝不是来开心取乐的,绝不是玩意儿。[1]从这番话,我们能看出他的戏剧观,是以提高人类生活为目标的,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以娱乐性为目的戏剧仅仅是最低层次的戏剧。反对媚俗、低俗,所以他的作品里面展示正面和积极意义的悲剧作品就特别多,如《春闺梦》呼吁停止内战;《荒山泪》声讨苛捐杂税,祈祷和平;《英台抗婚》倡导婚姻自主、自由恋爱;《青霜剑》(申雪贞) 替夫报仇,弘扬了除恶惩霸的正气,因此称他为悲剧大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程砚秋文集》书影

其次,坚持改革和发展戏曲艺术。他从欧洲留学回来之后,提出了“关于改良戏剧的十九项建议”(发表在《北京晨报》,1933年8月20日):(一)国家应以戏曲音乐为一般教育手段。(二)实行乐谱制,以协调戏曲音乐在教育政策上的效果。(三)舞台化妆要与背景、灯光、音乐……一切协调。(四)舞台表情要规律化,严防主角表情的畸形发展……(十九)与各国戏曲音乐家联络,并交换沟通中西戏曲音乐艺术的意见。[2]他是个改革家,勇于创新不守旧,这在他的很多戏里都有体现。《英台抗婚》里面“啊老爹爹,你好狠心的心肠”一句,吸收了梆子搭调唱法,以无伴奏干唱,很新颖;《春闺梦》里面(南梆子)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一段,用两把二胡拖唱,不用京胡,伴奏音色显得很柔美,突出表达了女主人公张氏久别胜新婚的羞涩、喜悦心情。

三、一种毅力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Failure is mother of success; Do one thing at a time.(有志者事竟成;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次只做一件事)三句谚语说明了一个共同道理,无论你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坚忍不拔毅力, 就是willingness, perseverance,如果再遇到美妙机会和伯乐,成功系数就会大大增强。学习程派艺术同样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刻苦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慢慢积累、慢慢总结,不断提高,你才会走得更远。所有名角都不是一下子红起来的,背后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内心有一个坚韧毅力和超强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毅力意味着坚韧不拔和不服输,如程砚秋编演《碧玉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京剧《碧玉簪》是程砚秋在恩师罗瘿公病逝后,通过个人的不懈坚持和努力,自导、自演并担任创腔,终于把一部家庭伦理剧搬上京剧舞台,使之成为程派的保留和代表剧目。

四、一套方法

学习任何东西都要有一套端正态度和科学方法,找到和发现其内在本质规律并且按照这些规律特点本着自身条件来学习、掌握和运用,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目的。程派艺术流派特征鲜明,广而深,不好学,我们就更要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程砚秋是乾旦,但他表现的人物是女性,然而,现在有的程派演员走入了误区,唱得非常闷,提倡女性自然程派演唱风格很有必要,如:李世济、钟荣、吕东明、李佩红等比较突出,她们发声自然、声音通透、明亮,有纯天然女性婉约和细腻,不能只单纯模仿程砚秋、赵荣琛晚年声音。演唱还要讲究方法和规范,现以程派唱腔发声、演唱和训练探讨。

1.发声。很多人一提到程腔,就认为程砚秋声音就是闷的,其实是误区。他的演唱是以亮唱法为基础,发声位置并不靠后,有的程派演员把程腔唱得闷、粗、哑、傻、鼾、蠢、愣、硬、横,丝毫没有古朴、自然和空灵等女性自然美感,更没有清新、文静和优雅。听程砚秋早年老唱片,如《孔雀屏》声音非常明亮、清脆,即便到了晚年调门降低了,如《窦娥冤》,“江阳”和“言前”辙口字依然明亮、通透。程派发音位置起自丹田(肚脐下三指处),经过胸腔、口腔、鼻腔、颅腔的共鸣,迂回于脑后,共鸣点在眉心处(蝶窦和额窦之间),共鸣着力点在咽后壁(软腭下面),声音呈圆柱状,立体,像农村做饭风箱一样,脑后音其实就是立音,声音是立起来的,而不是趴着依附于喉咙处发出呜噜呜噜声音。总之,程派发声是共鸣点高(高位置),高中低音声音统一,声音通透而富有磁性,这样声音才能达远,有穿透力。太靠后了听着憋闷,发声位置不对,演员唱得累,观众听着也累,时间长了演唱者嗓子容易出毛病。

京剧《碧玉簪》剧照

2.演唱。程派演唱注重字、腔、情统一。首先要区分尖团上口,了解湖广韵和中州韵相关知识,注意口腔内部唇齿牙舌喉灵活性和协调性;其次,要熟悉和理解程派对比表现形式,程派唱腔很注意对比运用,如明暗对比、力度对比、节奏对比、繁笔(伴奏)和简笔(唱腔);再次,掌握一些必要演唱技巧, 如气息控制和声音收放等,程派唱腔很多时候都是以气催声,以气托声,演唱者好比抬轿人,声音好比坐轿人,走在四平八稳路面上,四个轿夫八条腿步伐必须协调一致,这就是以气托声;当走在下坡路的时候,前面两个轿夫步伐和后面两个轿夫步伐还必须一致,但抬轿所用力量就要有所不同,前两个轿夫承担力量要大,后面两个轿夫承担力量相对较小。不过,前两个人力量必须一致,后面两人力量也必须一致,这就是以气催声。不管是以气催声,还是以气托声,力量的一致性和步伐的一致性其实就是控制,只有一致轿子才会稳,轿子里面人才不会东倒西歪。现在有的程派演员因为气息运用不好,经常会出现颤抖声音,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声音哆嗦得厉害。最后,要注意游丝腔和半音运用,程派唱腔若断若续,若隐若现,不好掌握,4和7 运用相当频繁。如《文姬归汉》“行路”一场最后一句“无限依依”,就是典型的游丝腔,演唱时候不仅要控制气息,而且要偷气换气,否则气息控制不住,声音就断了,不好听。再如《文姬归汉》(西皮原板)一段“万里云山归路暇”的“暇”结尾有个小气口,而不能唱成琴谱。另外,京剧演唱乃属歌唱艺术,音准、节奏两大要素必不可少,不能i 和 7 不分、4 和5 不分,演唱者尽量提高识谱能力,杜绝音盲,这样演唱者才会有更好规范性。

3.训练。由于程派唱腔比较难学,声音和演唱训练更要注意科学性,不可盲目学习和训练。首先要注意剧目的选择。一般来说要从易到难,《贺后骂殿》和《三击掌》是基础戏、开蒙戏。《贺后骂殿》包含了二黄各种板式,二黄导板、回龙、慢板、快三眼、二黄散板等;《三击掌》则包括了西皮慢板、原板、快板、摇板、散板、西皮二六等,这两个戏唱熟了以后,遇到二黄、西皮的板式,再学别的戏就容易多了。开蒙戏就是打基础的,如果一上来就学《锁麟囊》等经典大戏,恐怕就是本末倒置了,基础不牢,日后瓶颈就会粗,难以突破;其次要合理安排吊嗓,吊嗓是练习曲目熟练唱必经之路。一般人习惯从西皮开始,然后二黄,最后反二黄。

结语

一部电影、一本文集、一种毅力和一套方法,是研究程派艺术教学一个系统。一部电影属于原始视频资料,再现了程派风貌;一本文集属于理论指导和配套教材,它们会像标杆一样指导学习者学习程派艺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一种毅力乃外部条件,一个人天赋再好,如果不努力,也未必成功,学习程派艺术也不例外;最后一套方法实质是指科学、正确的方法,有了正确和科学的方法,即可事半功倍。当然,“3+1”不是一成不变的,个人条件不同,理解程派艺术也各有千秋。要真正做到程派艺术理论与程派艺术实践相结合,正如李玉茹所说:“看程的文字,对照录音,一定会事半功倍。因为这等于程先生自己在给我们上课,为什么不用呢?”[3]

注释

[1]程砚秋:《程砚秋戏剧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12页。

[2]程砚秋《程砚秋戏剧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61页。

[3]李玉茹《李玉茹谈戏说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第116页。

猜你喜欢

程派程砚秋荒山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梅兰芳、程砚秋、齐如山与早期京剧导演
缪带弟:姐妹齐心 荒山生金
砚田勤耕秋为收
小猴栽树
梨园佳话
以字催声以气催情
——随钟荣老师学习程派艺术的点滴体会
如果春天去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