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后勤职工工匠精神培育与弘扬

2020-03-15隋美丽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弘扬

隋美丽 吴 丽

新媒体时代高校后勤职工工匠精神培育与弘扬

隋美丽 吴 丽

[中国海洋大学后勤保障处]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为高校加快后勤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后勤”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广大一线后勤职工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带来了机遇,成为创意灵感的策源地和工匠精神弘扬的重要载体。但也面临着管理者更看重新媒体的技术优势、职工过于沉迷新媒体的娱乐属性,使新媒体作为工匠精神培育和弘扬的阵地作用被弱化等挑战。所以,创新高校后勤职工工匠精神培育与弘扬的路径势在必行,无论是智慧体系构建,还是文化氛围营造,以及多元生态涵养都与新媒体息息相关。

新媒体;高校后勤;工匠精神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信、微博、QQ、APP、抖音、头条号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也火热起来,成为人民群众爱不释手的新型社交和信息传输与获取平台。在担负着服务育人使命的高校后勤,新媒体不仅深受广大一线职工的青睐,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后勤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并成为新时代高校后勤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增强职工业务能力,推进质量文化建设,提升服务品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和纽带。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后勤职工工匠精神培育与弘扬面临的新机遇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的普及应用,不仅给师生的科学研究、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而且也对高校后勤工作的提质增效产生了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在广大一线职工之间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新媒体的平台优势,为高校后勤职工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开辟了新渠道

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QQ、移动客户端(APP)、抖音、头条号等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并凭借各自的传播优势争奇斗艳,频频吸引受众的目光,广大高校后勤职工亦不例外,成为它们的忠实用户。基于此,高校后勤在职工中间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便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机动灵活、直观形象、智能高效优势,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开发移动后勤APP、创建头条号等搭建起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新载体,采取后勤职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把中国工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展示出来、传播开来,在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中对高校后勤一线职工起到熏陶和教育的作用。此举,既弥补了以往师傅带徒弟、手把手地言传身教式传授技艺和传承工匠精神的不足,也利于把工匠精神发扬光大,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二)新媒体的信息优势,为高校后勤职工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提供创意灵感

当下,新媒体是各类信息的集散地和舆论场,广大高校后勤职工善于通过刷朋友圈、晒图、聊天、点赞、直播等方式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和信息,以满足工作、生活、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新媒体世界丰富的信息、奇特的想法、个性化的思路、花样百出的方案也为高校后勤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提供了创意灵感,成为新形势下工作创新开展的活力之源。鉴于此,高校后勤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信息资源优势,在工作技艺传授、职业精神弘扬、工作技能提升等方面解放思想、勇于尝试,如通过拍摄抖音视频、撰写图文并茂的深度自媒体文章或视频直播等方式来顺应广大高校后勤职工的阅读习惯和文化品位,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对工匠技艺的热爱,并自发的参与到工匠精神的弘扬中去。

(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为高校后勤职工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氛围

当今社会,新媒体因备受青睐而拥有数量庞大的受众和粉丝,这决定了它具有超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所以,高校后勤在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通过拍摄制作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视频节目或高质量的图片,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来挖掘传统技艺的精神内涵,阐释中国匠人的信念坚守,展示某一行业或职业的技艺之精、文化之厚和形式之美。在这一富有美学价值和人文底蕴的传播中,慢慢引导广大一线职工去关注诸如美食、木艺、茶艺等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工匠技艺与精神,并在点赞转发中培养他们对传统技艺的兴趣与爱好,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去学习和传承我国的工匠技艺和精神,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学校的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后勤职工工匠精神培育与弘扬面临的新挑战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兴盛的新媒体自诞生之日起便是一把“双刃剑”,就高校后勤工作而言,它在提升后勤工作效率,方便师生,使高校后勤工作由“汗水后勤”向“科技后勤”转变的同时,也带来了同事之间感情疏远、企业文化弱化、老龄员工跟不上工作节奏等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高校后勤过于注重新媒体交互性开发,忽视了工匠精神传承

信息社会,新媒体成为重要的工作载体和社交工具。对于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和青年大学生的高校后勤来说,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工作水平和质量是必然之选。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高校后勤更侧重于利用新媒体的线上互动优势,通过设置微信公众号、注册微博、开发移动后勤APP等载体,一方面实现对高校后勤服务内容和文化的传递与展示;另一方面是收集和整理师生对于改进后勤工作的意见、建议和投诉等。因过度注重新媒体交互功能的开发与运用,易忽视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广大后勤职工进行工匠技能的培育和工匠精神的传承。长此以往,既不利于员工工作技能的提升,也不利于单位服务质量的提高和良性企业文化的构建,最终将导致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更多投诉和不满。

(二)高校后勤过分强调新媒体的便捷优势,弱化了工匠精神感召

信息社会,“互联网+”大行其道,新媒体蓬勃发展,各高校纷纷打造“智慧后勤”,并对以微信和APP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智能便捷优势倍加推崇,在极大提升后勤职工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同时,给广大师生带去前所未有的便利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各高校在运用新媒体进行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过于看重它的智能、便捷属性,却忽视了新媒体拥有的文化传播与构建功能,殊不知,它还是高校后勤进行文化建设与展示的窗口和对职工进行工匠精神培育和感召的主阵地。二是更多的是利用新媒体服务广大师生,却忽视了运用新媒体对后勤一线职工进行职业素养培育和工匠精神传承教育,以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成长与发展。

(三)高校后勤职工沉迷于新媒体娱乐属性,对工匠精神缺乏认同

在新媒体日益普及的当下,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人更看重的是它的社交、娱乐属性,而用于支撑学习、科研或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审视各大高校后勤,广大一线职工更热衷于刷朋友圈、吐槽、晒美食、晒旅行、游戏娱乐、视频通话等,新媒体更像是一种人际交往、文化娱乐的软件,弱化了它的精神引导功能和文化传播优势。长此以往,高校后勤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就会在这种娱乐狂欢中迷失自我,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劲头、缺乏昂扬的斗志和对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并影响到高校后勤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波及学校事业的发展。鉴于此,高校后勤的管理者应该更加重视利用新媒体对广大一线职工进行职业操守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追寻职业理想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后勤职工工匠精神培育与弘扬的创新路径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高校后勤职工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带来了重重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后勤的管理者惟有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开创高校后勤工匠精神培育和弘扬的新局面,并助推学校后勤保障事业快速发展。

(一)发挥新媒体智能化优势,构建高校后勤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的智慧体系

当下,新媒体平台五花八门、功能定位多样,有侧重社交的微信,有以信息传播见长的微博,有发布短视频的抖音,还有精准计算受众喜好的头条号等等。高校后勤在利用新媒体对广大一线职工进行工匠精神培育时,要认真梳理研究不同新媒体平台的功能定位和优势特点,分别加以开发利用,如:在微信公众号刊发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在抖音发布相关职业技能的展示视频等,如此以来,便可搭建起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工匠精神培育与弘扬智慧体系,使后勤职工随时随地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与到工匠精神的学习和传承之中,日积月累,便会收获良好成效。

(二)利用新媒体交互性特点,营造高校后勤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

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的一大功能就是受众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吐槽评论等。基于此,高校后勤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发布和传播具有正能量的大国工匠感人事迹,以及提升职业技能的各类图文和视频资料;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职工中间培育“舆论领袖”的方式,对职工关心的话题、讨论的焦点进行及时的监测和甄别,并积极引导大家围绕如何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提升自身工作技能,更好服务师生进行交流探讨。日久天长,便会营造出学习大国工匠、传承工匠精神的良好文化氛围,职工在耳濡目染中便自觉养成了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

(三)借助新媒体个性化特点,打造高校后勤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的多元生态

当下,新媒体之所以深受大众的喜爱,除了其便捷智能以外,还在于它满足了大众的个性化需求,使大家各取所需,在新媒体世界里获得满足。诸如今日头条的“算法推荐”可以根据以往的浏览记录和阅读数据,计算出每个人的兴趣喜好,并基于此向该受众时时推送此类内容。高校后勤不妨利用新媒体的这一个性化特点,契合职工的阅读兴趣和浏览爱好,依托微信、微博、移动后勤APP、QQ、头条号、抖音等新媒体,开发制作不同题材、不同版本、不同时长的关于工匠精神的展示产品和培育内容,分别投放,使各新媒体平台在工匠精神培育和弘扬中争奇斗艳、各显身手,打造优势互补、融合共生的良性多元生态体系。

[1]汤方明.高校后勤工作与工匠精神融合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7(12):35-37+50.

[2]秦文文.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校后勤物业工匠精神培育[J].高校后勤研究,2019(01):22-24.

[3]周媛.试论高校工匠精神培养与后勤工作的融合[J].知识经济,2019(19):158-159.

[4]陆瑞民.做好后勤服务也需培育“工匠精神”[J].中国机关后勤,2016(12):47.

[5]鲁闻恋.用“工匠精神”铸就后勤品牌[N].人民武警报,2016-07-13(002).

[6]王春鸽.以工匠精神新引擎推动后勤工作发展[J].中国机关后勤,2017(10):20-23.

本文系中国海洋大学2019年度工会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一般课题“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后勤职工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研究”(序号:201907)、中国海洋大学2019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般课题“‘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职工工匠精神传承与思想引领研究”(序号:201908)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卢彩晨)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