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某黏土矿中钪和钛的焙烧浸出试验研究

2020-03-15韩诗华杨晓军余新文陈福林何婷喻福涛刘志刚

矿产综合利用 2020年6期
关键词:硅酸液固比碳酸钠

韩诗华,杨晓军,余新文,陈福林,何婷,喻福涛,刘志刚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国土资源部成都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 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81)

钪、钇和镧系元素称为稀土。稀土在地壳中的赋存状态可分为三种类型[1-2]:①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如氟碳铈矿、独居石等;②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于其他矿物中,如磷灰石等;③呈离子吸附态赋存于某些矿物中,这类矿物主要是黏土矿物,南岭地区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即属于这种赋存状态。钪是典型的分散元素,在地壳中很少以独立矿物存在。

四川某地黏土矿中含钪、钛、稀土、铌钽等有价元素,其钪含量达50 ~ 100 g/t,TiO2含量高者可达7% ~ 8%,低者也有3% ~ 5%,铌钽含量高者可达150 ~ 300 g/t,极具综合回收价值。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该黏土矿为沉积型,稀土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而不是以离子吸附态赋存于黏土矿物中,这与传统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不同。为回收该黏土矿中的钪、钛、稀土等有价元素,进行了物理选矿和化学选矿试验。结果表明,物理选矿无法富集回收该黏土矿中的有价元素,应采用化学选矿方法加以回收综合利用。

本文以四川某地含钪、钛、稀土黏土矿为研究对象,进行钠盐焙烧-酸浸、直接酸浸、硫酸化焙烧-水浸、空白焙烧-酸浸探索试验,研发出适宜该类型黏土矿中钪和钛的综合利用回收工艺,并探讨液固比、硅酸对钪、钛回收的影响。

1 试验原料与方法

1.1 试验原料

试验原料来自四川某大型黏土矿山,其化学多项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原矿化学分析结果/%Table 1 Results of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raw ore

由表1 可知,原矿中含Sc2O354.4 g/t、TiO25.86%,稀土TREO 含量为0.19%,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和Al2O3,含量分别为34.3%和37.58%,主要杂质组分Fe2O3含量为6.77%。此外,该黏土矿中还含有Nb2O50.029%。稀土物相分析表明,稀土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

经岩矿鉴定、X 射线衍射分析、MLA 矿物自动分析,原矿中矿物成分及含量见表2。

表2 原矿矿物成分及含量Table 2 Mineral composition of the raw ore

由表2 可知,原矿中的黏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和绿泥石,两者含量高达92.859%。钛以锐钛矿的形式存在,含量为2.432%。稀土矿物含量较少,主要为氟碳铈矿、磷铝铈矿,极少量独居石,未发现钪的独立矿物。原矿中还含有一水硬铝石3.266%。

1.2 试验方法

将原矿破碎至-2 mm,采用棒磨磨细至-0.074 mm 95%,即为试验样品。焙烧试验流程:将一定质量的试验样品与添加剂混合均匀,置于陶瓷蒸发皿中,放入到电炉中在一定温度下焙烧一段时间,反应完成后取出冷却,得到焙砂。浸出试验流程:取一定质量的试验样品或者焙砂加入到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浓度和体积的浸出溶剂,将圆底烧瓶在水浴锅中恒温加热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反应完成后,趁热过滤得到浸出液和浸出渣。使用ICP-AES分析浸出液和浸出渣中钪和钛的含量。钪和钛的浸出率ω 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V-浸出液的体积,c-浸出液中钪/钛的质量体积浓度,m-浸出渣的质量,θ-浸出渣中钪/钛的含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工艺流程探索试验

为回收该黏土矿中的钪和钛,进行了钠盐焙烧-酸浸、直接酸浸、硫酸化焙烧-水浸、空白焙烧-酸浸探索试验,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各工艺流程探索试验结果Table 3 Results of preliminary test of each technology

由表3 可知,直接酸浸、空白焙烧-酸浸对钪和钛的回收效果均不好。直接酸浸对钪的浸出率低,说明钪不是以离子吸附态赋存在黏土矿物中[3]。因此,钪的赋存状态可能为类质同象。硫酸化焙烧-水浸对钛的回收效果很好,但钪的浸出率较低。钠盐焙烧-酸浸对钪的回收较好,对钛也有一定回收,因此,本研究后续针对钠盐焙烧-酸浸进行条件试验,采用硫酸浸出。

此外,钠盐焙烧-酸浸探索试验过程中发现,液固比对钪和钛的浸出率有显著影响,而且浸出后存在过滤困难的问题。

有研究表明,高硅锌矿浸出时,同样存在过滤困难的问题[4-8]。在浸出过程中,大量硅溶出,当SiO2浓度大于1 g/L,在酸性条件下,会形成硅酸溶胶或者凝胶[9]。硅酸的形成造成两方面的危害:一是过滤非常困难,二是硅酸的三维网络结构会造成金属离子的夹带损失,同时阻碍浸出反应的进行[10]。

在本试验中,该黏土矿含有大量硅,经钠盐焙烧-酸浸后,大量硅溶出,形成硅酸,造成过滤非常困难,长达三四个小时,甚至八个小时。而且硅酸会阻碍钪和钛的浸出,钪和钛的浸出率极低。探索试验表明,增大浸出的液固比可以暂时解决硅酸的问题。因此,后续钠盐焙烧-酸浸工艺的液固比控制为20:1。

2.2 钠盐焙烧-酸浸试验

2.2.1 碳酸钠用量试验

碳酸钠用量试验的焙烧条件为:碳酸钠用量20%、50%、80%、100%,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2h。浸出条件为:5%硫酸,液固比20:1,浸出温度60℃,搅拌浸出时间2 h。试验结果见图1。

图1 碳酸钠用量试验结果Fig. 1 Results of the dosage of Na2CO3 tests

由图1 可知,当碳酸钠用量为80%时,钪的浸出率已达86.45%,继续增加碳酸钠用量,对钪的浸出率提高不大,但对钛的浸出率有较大提高。为减少后续钪和钛的分离问题,选择碳酸钠用量为80%。

钠盐焙烧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破坏黏土矿物的结构,另一方面是将有价元素转为可溶性钠盐。焙烧过程的主要反应可以简单表示为[11-14]:

2.2.2 焙烧温度试验

焙烧温度试验的焙烧条件为:碳酸钠用量80%,焙烧温度700、750、800、850℃,焙烧时间2 h。浸出条件为:5%硫酸,液固比20:1,浸出温度60℃,搅拌浸出时间2 h。试验结果见图2。

图2 焙烧温度试验结果Fig. 2 Results of roasting temperature tests

由图2 可知,当焙烧温度低于800℃时,钪和钛的浸出率下降明显,当焙烧温度为850℃时,钪和钛的浸出率最高,但焙烧样出现烧结,需要磨矿后再浸出。因此适宜的焙烧温度为800℃。

2.2.3 焙烧时间试验

焙烧时间试验的焙烧条件为:碳酸钠用量80%,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0.5、1、2、4)h。浸出条件为:5%硫酸,液固比20:1,浸出温度60℃,搅拌浸出时间2 h。试验结果见图3。

图3 焙烧时间试验结果Fig .3 Results of roasting time tests

由图3 可知,当焙烧时间为1 h 时,焙烧反应已经完全,再增加焙烧时间,钪和钛的浸出率不再增加,因此,焙烧时间选择为1 h。

由上述试验可知,对于该黏土矿,适宜的焙烧条件为:碳酸钠添加量80%,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1 h。后续进行浸出条件试验时采取该焙烧制度。

2.2.4 硫酸浓度试验

硫酸浓度试验的焙烧条件为:碳酸钠用量80%,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1 h。浸出条件为:3%、5%、7%、10% (V/V)硫酸,液固比20:1,浸出温度60℃,搅拌浸出时间2 h。试验结果见图4。

图4 硫酸浓度试验结果Fig. 4 Result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H2SO4 tests

由图4 可知,增大硫酸浓度,钪和钛的浸出率都提高,尤其是钛的浸出率,从4.53%提高到80.55%。当采用3%硫酸浸出时,浸出的终点pH值为4,而Sc(OH)3的沉淀pH 值为4.9 ~ 5.45[15],TiO(OH)2的 沉 淀pH 值 为0 ~ 2,说 明 酸 用 量 不够。由于目前只考虑钪和钛的浸出率,而对钪和钛的分离暂时不进行研究,因此选择硫酸浓度为10%。

浸出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主要有:

2.2.5 液固比试验

液固比试验的焙烧条件为:碳酸钠用量80%,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1 h。浸出条件为:10%硫酸,液固比5:1、10:1、15:1、20:1,浸出温度60℃,搅拌浸出时间2 h。试验结果见图5。

图5 液固比试验结果Fig . 5 Results of the ratio of liquid to solid tests

由图5 可知,当液固比为5:1 时,浸出的终点pH 值为1,钪的浸出率偏低,钛几乎没有被浸出,而且浸出液粘稠,过滤非常困难。这是由于硅酸聚合形成了溶胶或凝胶,反应见式(7)。

式(7)中的二聚体可以进一步与H4SiO4作用形成三聚体、多聚体,一直聚合下去,最终形成凝胶[16]。提高液固比后,硅酸的浓度降低,降低了聚合反应的反应商,减少了硅酸凝胶的形成,过滤较快,而且钪和钛的浸出率得到大幅提升。因此选择液固比为20:1。

由条件试验可知,钠盐焙烧-酸浸工艺适宜的焙烧条件为:碳酸钠用量80%,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1 h;适宜的浸出条件为:10%硫酸,液固比20:1,浸出温度60℃,搅拌浸出时间2 h。钪的浸出率为89.98%,钛的浸出率为80.55%。

3 结 论

(1)四川某含钪、钛、稀土黏土矿中,稀土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与传统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不同。直接酸浸、空白焙烧-酸浸对钪和钛的回收效果均不好。硫酸化焙烧-水浸对钛的回收效果很好,但钪的浸出率较低。

(2)该黏土矿含有大量硅,经钠盐焙烧-酸浸后,大量硅溶出,形成硅酸溶胶或凝胶,造成过滤非常困难,而且硅酸会阻碍钪和钛的浸出。增大浸出的液固比可以暂时解决硅酸造成的过滤困难的问题。

(3)针对该黏土矿,钠盐焙烧-酸浸工艺适宜的焙烧条件为:碳酸钠用量80%,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1 h;适宜的浸出条件为:10%硫酸,液固比20:1,浸出温度60℃,搅拌浸出时间2 h;钪的浸出率为89.98%,钛的浸出率为80.55%。

猜你喜欢

硅酸液固比碳酸钠
响应曲面法优化铅转炉灰的砷浸出过程
赤泥提铝尾渣酸浸提钛的试验研究
硅酸锂溶液的硅灰碱溶法制备工艺及其在混凝土表面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工业合成碳酸钠”为例
精细化控制提高重介旋流器分选效率的研究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探究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
包覆相脂解酶的特性研究
纯硅酸溶液的聚合行为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