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2020-03-15熊艳平

人物画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电商高职院校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能工巧匠的主要平台,承担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只有认真研究“工匠精神”内涵, 积极开展“工匠精神”培养方式的研究与实践,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工匠人才。本论文在介绍高职院校电商专业在教学中开展“工匠精神”培养现状的基础之上,对高职电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高职院校培养电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为各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供参考,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从而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工匠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商;工匠精神;培养

高职是我国全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在我国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更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所以电商专业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需要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有效培养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也是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保障。下面就根据当下国内外“工匠精神”的培养现状,以电商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专业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展开分析。

一、国内外“工匠精神”的培养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术界对于“工匠精神”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晚,从2015年我国开始提出“大国工匠”概念后,研究才有了较大的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 2025》,其核心就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要大力发展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就需要大力弘扬及培养“工匠精神”。2016年“工匠精神”被李克强总理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6 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从此开始,培养“工匠精神”人才的工作备受各界重视。格力董明珠提出了“无诚信不工匠”的说法,美团王兴认为进入互联网下半场将需要工匠精神,华为任正非用“工匠精神”定义中国“质”造。

目前,国内学术界有关“工匠精神”培养的众多文献对“工匠精神”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涵盖了内涵、必要性、可行性、问题及解决对策等,也涵盖了多行业,不仅仅局限于原来的工业,还涉及到了农业、互联网、文艺、教育等。综合文献可以看出,在针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工匠精神”培养的现有研究方面,多数也都是在问题与对策方面提出建议,而提出的对策是否能实际应用方面并未做深入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工匠精神起源于中国,但是国外有关“工匠精神”的研究较早且更深入。相关文献显示,在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以精细闻名的日本,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有着尊重工匠和匠心精神的传统。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这些企业之所以长寿和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也是因为它們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传承着“工匠精神”的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相关国家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都有其特别之处。国外“匠心精神”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就是职业教育。比如,“德国制造”长盛不衰保持所在领域世界第一的背后,是他们把匠心精神融进了国民教育的血液中,并积淀为一种公民意识、民族精神。德国专家库兹科表示,“德式‘工匠精神’离不开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德国双元制教育---法律为基,双元为体,先后颁布了《联邦职业教育法》和《联邦职业教育保障法》,注重以法律来保障制造业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管理大师赫曼· 西蒙《隐形冠军:21世纪最被低估的竞争优势》中,揭示德国制造制胜的法宝和秘决是:企业都有拥有许多非常优秀的有高超手工艺的有令人尊敬的传承匠心精神的“隐形冠军”即“工匠”。日本企业内教育---上下一致,一专多能。重在挖掘各类员工的潜能,注重团队精神、忠诚心、协作能力、专注度等的培养和教育,有助于全方位培养“工匠精神”。澳大利亚TAFE教育---由行业主导,政府、社会和学校相结合,并接受相关部门一年度一次评估,有效保障了“工匠精神”人才的数量与质量。

二、高职电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一)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开始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这一时期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性及工匠精神的人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增加,高职需与时俱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率,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工匠精神”不仅是未来企业人才不可或缺的品质,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市场竞争核心地位的关键所在。

(二)确保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除在学校获取理论与实践技能之外,还需树立起“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三)高职电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存在的问题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对照高职电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再从工匠精神的定义及电商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看,高职院校在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较多问题。

1)学生自身素质问题:国内的大学生,放在国际竞争的当中来看,最缺乏自我成长的能力,缺乏内在动力,没有奋斗目标。而这种能力正是工匠精神里职业理想、职业品质的一种体现。

2)课程体系建设中职业素养教育缺失:目前,高职院校相对本科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职业态度和素质的培养,在各高职院校电商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最终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电商技能型人才。在目前电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只有《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只以讲座形式出现。另外,电商完全实操的C类课程占的比例非常重。

3)缺乏工匠精神考核机制: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课程期末考核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的重要手段。而目前,高职院校电商专业的课程考核体系基本只停留在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程度的考核上,而缺乏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考核标准。

三、高职院校培养电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一)课程建设与教学

面对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当中职业素养教育的缺失问题,可以适当新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时,再加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自我能力提升》等课程。通过人才网站对电子商务各个岗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综合总结出企业岗位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再根据提取出来的通性要求对当前专业课程进行相应调整,这样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总结出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另外,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需要不断地向学生灌输工匠精神相关的理念。课程专业教师在上课前应当对本课程涉及岗位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考察,在课堂教学中将工匠精神理念与课程教学设计有效融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将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内涵贯彻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电子商务技能竞赛

“工匠精神”往往需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更好的体现,所以学生通常也只有将自己置身于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才能更深入地体会到“工匠精神”的本质。高职院校通过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可以将学生安排在仿真的岗位工作环境中进行模拟工作实践。比如,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包含运营推广岗位、装修岗位、客服岗位,仿真真实工作实践,4位同学为一组进行分工合作,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即提升了学生们的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学生在仿真岗位中领会实际工作中的精益求精精神。企业电商人才的工作,也是需要各部门人员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些精神都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

(三)校企合作

2019年6月1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加强校企合作是使这些实践教学课时得到价值最大化的不二之选。同时,也是让学生们体会工匠精神的最佳时机。在校企合作教学实践中,学生被安排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工作实践。比如,电子商务专业进行“双十一”实践周期间,学生们按照企业的工作形式,企业导师帮带——边培训边上岗,两周内按企业安排上下班,完成企业教师分配好的工作任务。对于客户服务、客户投诉处理岗位的学生,要求具备较好的耐心,对于美工岗位的学生,往往是日复一日的不断重复、细致地处理图片,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对于数据分析岗位的学生,要求能够细心地处理数据,得出的结果更需要精益求精。所有这些都是体现在对待工作是否细、严谨、持续、专注上,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工匠精神,才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四)电商人才培養考核制度

电子商务不断发展,高职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考核体系的制定也需要不断创新。除了包含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程度的考核外,应该增加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态度方面的考核标准。考核评价主体也应多元化,既包括教师、学生互评,也应该包括校企合作的企业。考核指标体系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加以细化及调整指标权重。比如,电子商务类的职业竞赛也挺多,这些竞赛对学生职业态度及职业能力的培养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制定考核指标体系时也可以纳入技能竞赛的成绩。建立以“岗位为导向,技能测评为核心、职业素养考核为重点”的多元化高职电商课程考核体系,对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所在,因此高职院校需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奠定基础。(1)定期培养。高职院校需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及教师、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与素养;(2)“工匠精神”意识的培养,教师工匠精神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导,也是教师渗透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3)教学方法的优化。在培养教学期间,思维意识及教学理念一时难以改变,因此需要长期进行培养,让教师能主动投入到教学实践工作中,确保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实际需求,而且能以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为主;(4)道德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还要开展德育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要以思想道德为基础,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专注、专心、一丝不苟,也才能确保学生工匠精神在日后学习与工作中的价值;(5)工匠型双创教师队伍建设。为确保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科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组织培养双创教育的师资队伍,让教师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掌握创业技能,理论结合实践,有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四、结束语

高职生做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其个人的成长,也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但目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还没有达到高度重视的程度,导致还未看到明显的效果。高职院校应在以往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落实做好“工匠精神”的培养计划,基于高职院校自身情况,在理论和实操层面,做到相辅相成,提升学生的竞争力,达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工匠精神”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志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教育现代化.2017(08);

[2]胡明丽.职业院校电子商务教学中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现代营销.2019(09);

[3]余汉丽.电子商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科技导刊.2019(01);

[4]李国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18(05);

[5]田秀政.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18(03);

[6]任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湖北工业大学.2017-05;

[7]姜虹.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研究.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0);

作者简介:熊艳平(1983-)女,汉族,籍贯:江西吉安,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软件工程。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电商高职院校
新电商 潮涌风劲向未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VC和电商的互相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