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文化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

2020-03-15古玉

人物画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绘本文字传统

古玉

摘   要:儿童绘本作为儿童的首选读物,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之一,儿童通过阅读应用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儿童绘本,可以提升民族自信心和文化的认同感。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在儿童绘本中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儿童绘本展开讨论。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儿童绘本

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为了培养儿童的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自信心,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儿童绘本正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之一。国务院也在发布相关意见中明确指出,将儿童绘本列入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并作为重点任务。

一、传统文化在儿童绘本中的现状分析

1.选择题材内容不够丰富

近年来,绘本一直占据着儿童阅读刊物的主要地位,成为儿童最喜爱的刊物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魅力,也有丰富的题材内容,如果能将其运用到儿童绘本中,不仅能丰富儿童绘本的主题,而且有助于创作出蕴藏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创绘本。绘本可以用图画和少量的文字这种特殊的方式讲述民间故事,传播民间文化和技艺,初步构建传统文化在儿童心中的地位。

但是当前国内儿童绘本在选择中国传统文化题材时,内容却不够丰富,常见的题材有神话故事、寓言传说、传统美德、传统节日等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戏曲、天文、手工艺等内容的挖掘和应用则不够充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各种知识都有浓厚的求知欲,这种只选择某些领域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儿童绘本题材的做法,显然不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儿童绘本的内在教育价值。

2.表现形式单一

当前,国内儿童绘本在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时,存在着表现形式单一的不足。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尤为突出,儿童绘本中出现的神话人物和历史人物形象大多比较刻板和单一,绘本的形象设计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既不能发挥卡通画的趣味优势,又未能融入中国传统美术的创作技法,进而无法有效地激起儿童的阅读兴趣。

另一方面,除了在故事内容或是塑造形象这两个方面应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在书籍装帧等方面却考虑不到位,未能充分实现绘本的整体性功能,没有最大化的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事实上,国外一些优秀的儿童绘本在装帧方面也很重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在绘本中加入立体纸浮雕等 ,而国内儿童绘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在这方面显然存在不足。

3.字多图少

佩里诺德曼提出:“绘本是依靠一连串图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结合,或者完全没有文字,为儿童传递信息或者讲故事的不同于其他语言或视觉的艺术形式。”

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接受图像的能力要远远强于文字,这决定了儿童绘本应当是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然而,现在大部分的国内绘本在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时,不能很好的处理文字和图画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一幅画配上大量的文字,画面之间也缺少一定的连贯性,很多内容需要文字的解释才能理解,这样必然会减弱儿童自主阅读的兴趣。

另外有些绘本在故事内容上,会显得说教意味较重,而缺乏一定的趣味性,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华传统美德类的儿童绘本中,如何用儿童容易接受和乐于学习的方法去“讲”故事,这是需要去探讨的问题。儿童绘本的主要受众是儿童,必须要考虑的是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如果过于高深复杂,是不适合直接用于儿童教育当中的。

二、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儿童绘本

1.拓宽题材

针对当前儿童绘本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时存在的选择题材不够丰富,稍显狭隘的问题,创作者应当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推出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系列绘本。不能仅仅停留在节日、神话故事等方面,我们的各种艺术形式,我们的做传统手工艺的匠人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都可以合理的加入到儿童绘本当中,也可以为儿童的阅读提供更多的选择。

打个比方,之前的儿童绘本在介绍神话传说时,主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神话人物故事,从而传达某种精神和品格。而对于其中所包含的奇珍异兽的介绍则有所欠缺,因此儿童绘本创作者其实可以推出神话异兽主题绘本,应用中国传统美术创作技法,为这些异兽设计形象,以此进一步提高绘本内容丰富度和吸引力。

2.符合儿童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

想要有效的在儿童绘本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必须要了解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使儿童绘本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更好的接受绘本传达的思想。首先,应处理好儿童绘本中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关系,提高图画所占的比例,尽可能地运用图片展开叙事,保持画面的连贯性,避免使用大段文字、颠倒图文比重的做法,以此让儿童能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绘本的内容大意和主题思想。其次,改变绘本的表达方式,减少说教意味,增强绘本的趣味性,避免在绘本中空洞地讲述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关的道理,应该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地去发现并感悟。

3.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加德纳提出的儿童艺术品知觉发展的阶段理论认为,儿童偏爱表面上更吸引人的美术作品。也就是说,儿童更喜爱色彩鲜明有着夸张造型并能够激发好奇心的美术作品。而中国的传统美术元素便十分符合儿童审美偏好的特征,比如:剪纸、中国画、刺绣、布贴等等。首先在造型上能够博得儿童的青睐,另外简单的形象更容易辨识,各种民间元素更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过于繁复的形象,儿童难以接受。简洁明快的造型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与审美偏好。因此,将剪纸等艺术应用到儿童绘本中时,要力求简洁,避免过于繁复的造型。在色彩上,也要符合儿童审美的特点,比如应用中国画元素,也不能生搬硬套,只用黑白的水墨来表现。

综上所述,傳统文化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一定要把了解孩子放在首位,再加上适当的创新会让儿童绘本更加的具备吸引儿童的特质,让儿童爱上绘本,爱上阅读。通过阅读应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儿童绘本,让孩子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是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我们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韩天应.浅谈民间美术在儿童绘本创作中的运用[J].才智,2017(31):137-138

[2]袁薇薇.传统文化元素如何融入儿童绘本创作——基于儿童心理的视角[J].中国出版,2016(10).

猜你喜欢

绘本文字传统
文字的前世今生
绘本
绘本
绘本
热爱与坚持
梦中的文字
少年力斗传统
种出来的“逍遥居”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