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十九世纪绘画艺术的苦难性对国家精神的塑造作用

2020-03-15张辉

人物画报 2020年23期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俄罗斯十九世纪绘画艺术中的苦难性对国家精神的塑造。俄罗斯民族的苦难性对其绘画艺术创作的风格影响极其深远,众多优秀的俄罗斯画家应时代而生。在画作被欣赏的同时,亦能唤醒人们对自己生活环境与社会现实的感知,从而产生精神共鸣。十九世纪的俄罗斯绘画作品大多具有悲剧色,这些作品像是反映真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将俄罗斯人民尤其是底层人民的苦难反映出来,同时也展示出来俄罗斯民族积极、乐观、坚韧的国家精神。

关键词:俄罗斯绘画;苦难性;精神共鸣

十九世纪俄罗斯发生了多件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件。这一时期的事件、思想潮流等等几乎都被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们用手里的笔杆写进了自己的作品当中,比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这些作品无一不呈现出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带给这个民族的苦难,上到达官贵族的精神贫乏与苦痛,下到市井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与此同时,俄罗斯绘画艺术也展现出非凡的影响力,许多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画家们的画作中体现出了他们对俄罗斯人民的热爱与同情,这些优秀的绘画作品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一、苦难:阴郁的俄罗斯民族色彩

1.俄罗斯民族地域苦难

十九世纪时俄罗斯的疆土已横跨欧亚大陆:北达北冰洋沿岸、西到波罗的海、喃至高加索、黑海、里海,东临太平洋西岸。国土辽阔、一无际涯带给罗斯民族带来的既有优势也有缺点,可以说俄罗斯广阔的国土面积是其地理特征之一,俄罗斯民族的生活与土地密不可分,农业经济和长期的农奴制不仅使农奴、也使自由人深受影响,任何人都摆脱不了它(奴隶制)不祥的作用。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俄罗斯的气候并不宜人。地处高纬度和中纬度地区,尤其是处于寒带的俄罗斯国土,从9月开始的冬季一直到次年的4月,平均气温低达零下四十摄氏度。这样的气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也有很大的影响。

2.俄罗斯民族变革时代的苦难

十九世纪的俄国所处时代正是大变革时期,尤其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前后,俄罗斯人民在沙皇黑暗残酷的统治下尤为悲惨。改革所带给俄罗斯人民和他们的家庭生活的影响十分巨大,悲剧性的命运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随处可见。俄罗斯人的苦难情结古而有之,拉季舍夫在《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中说:我认为仅仅喜爱幸福,那简直是不怎么体面的……我深信人不会拒绝真正的苦难。俄罗斯人民尝尽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但是这个民族却没有停下脚步,在痛苦中依旧坚强地前进,乐观积极地面对未来。

二、十九世纪俄罗斯绘画艺术中蕴含的苦难

1.俄罗斯上层社会的精神苦难

十九世纪俄罗斯绘画题材大多都是围绕俄罗斯人苦难的遭遇而进行创作的,不论是社会最底层的农民还是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都有着自己显而易见或是不为人知的痛苦。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巴维尔·安德列耶维奇·费多托夫的《少校求婚》就是一幅与时代紧密相联的画作,将十九世纪俄罗斯社会不光彩的钱权交易赤裸裸的曝光,婚姻早已不是爱情的产物与结果,而是成为买卖。巴维尔的画作创作深受俄罗斯大文学家果戈里的影响,他又被称为“俄罗斯绘画中的果戈里”。瓦西里·弗拉基米尔洛维奇·普基廖夫的《不相称的婚姻》亦是此类题材的画作,都真实地描绘出十九世纪俄罗斯的社会乱象与女性所遭受的不公与苦痛。

2.俄罗斯底层人民的生活苦难

俄罗斯社会底层人民题材的画作中,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于1870-1873年间所创作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尤为著名,画中描述了伏尔加河畔的烈日炙烤之下的纤夫群像,他们垂头吃力地向前挪着,个个破衣褴褛,尽管面貌、身材各异,但表情却已被生活的苦难折磨的呆滞、木然,整幅画作的气氛沉闷并且压抑,画家将对社会底层悲惨命运的同情融入了其中。俄国评论家波波诺娃曾这样评论画作:这种创作思想暗示了那些祖祖辈辈时代生活在伏尔加河畔的纤夫,他们都将倒在这块用自己血汗灌溉的土地上。他们不论走到何方,都摆脱不掉悲惨的命运。

三、“苦难”——中俄绘画艺术中的精神共鸣

如果说俄国绘画中的苦难是对宗教信仰及民族命运的审美化,那么中国绘画中的苦难则是对自身民族的悲悯。苦难本身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但是直到中国现代艺术的光芒得以照亮那些原本不见的晦涩角落才使其得以显现。《流民图》是中国绘画困难意识的开创者蒋兆和创作于抗战时期的日占区,作者目睹满目疮痍的中国,风雨飘摇的民族,悲愤油然而生,不顾自身安危也要创作《流民图》借以表达对整个中华民族自身所遭受的苦难所展示出的复杂情感。中国的绘画艺术至此更多了一层新的历史使命——对民族自身的审视与担当。中国绘画中对苦难的表现另一个则是罗中立的《父亲》,当时中国大地历经风霜,人民生活困苦,罗中立以一个大巴山农民形象创作了《父亲》,罗中立的《父亲》是一幅巨大的农民肖像,因其巨大而使得画面极具震撼力,《父亲》里的肖像是一个干瘦枯槁的农民,这是中国千千万万农民的形象的代表,他勤,善良,对生活的苦难无怨无悔,他淳朴他辛酸他哀叹过去又对未来有所期许,他满脸沟壑饱经风霜他皮肤黝黑质朴无华。

绘画艺术不是俄罗斯苦难终结的武器,也无法解决那一时代的问题,但是俄罗斯画家们用他们赤诚的人尽可能地反映与提出那个时代所存在的现实问题,让人们可以看到苦难的具象,揭示出现实社会的本质,将人们身体和内心的苦难全部表现出来。十九世纪这些俄罗斯绘画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俄罗斯人的骄傲与俄罗斯文化的宝贵财产,更是世界文化的珍贵财富。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俄罗斯,其优秀的传统精神给新时代的艺术注入了巨大能量,世世代代的艺术家们用画笔传承着俄罗斯民族精神遗产,他们将会推动新时代俄罗斯艺术继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昊琦.俄罗斯精神[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年,第110页.

[3]尼·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76页.

[4]聂作平.畫布上的声音[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年,第234页.

作者简介:张辉(1980—),男,汉族,硕士,讲师,黑龙江工业学院环艺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艺术概论。

基金项目:2020年度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名称:论俄罗斯文艺中的苦难性对国家精神的塑造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