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美术作品价值体现的滞后性

2020-03-15潘劼

人物画报 2020年23期
关键词:美术

摘 要:美术作品的学术价值的体现通常伴随着极大的滞后性,许多优秀的作品和艺术家或被埋没在艺术史或者同方向的创作群体中,经过多年才得以展现其优秀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美术;学术价值;可观测性;滞后

回溯美术发展的历史,一方面,几乎每一次美术研究的发展都伴随着极为直观的体验,例如自十九世纪开始的对来自宗教历史题材的文学性的摆脱以及波普艺术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阐释和无数艺术家对绘画艺术形而上的探索。另一方面,美术创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试想,如果诸如莫奈和梵高这样的画家的诞生能够推迟至少三百年的时间而生活在十九世纪,其艺术价值的显现是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再向前追溯也是如此,例如威尼斯画派的大师维米尔便是提早了数百年打开了对构成与形式绘画研究的大门,我们不禁会想,如果维米尔不是遇到了那位宛若知己的画商能够给予其足够的物质支持,他是否会被迫融入到当时面向商业的小画派当中去,倘若真是如此,那便是艺术史上的一次无法估量的损失。可惜的是,真正的艺术家注定是要充当一个殉道者的角色的,在漫长的艺术史中无数有才华的艺术家或一生落魄为艺术而殉道,或是为五斗米折腰而淡化了其对艺术真理的追寻。至于现当代更是如此,类似于过去艺术家与社会刻板观念以及官方沙龙的斗争仍旧在继续,例如大同大张对国内现代艺术的开辟,哪怕在许多年后得到了对其艺术价值的肯定,当年他惨淡的人生结局仍旧无法弥补他的经历对艺术史的损失。而在高校中,对官方主题性展览的刻意迎合实际上也充当了类似于过去威尼斯小画派和依附于官方沙龙的许多画家的角色,使得绘画在一定程度又再一次脱离了对本体的研究。这些美术研究学术价值的显现的滞后实际上给艺术形而上的探索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一般来说,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的诞生与其学术价值的产生应该至少是同时发生的。就像是卡拉瓦乔作品中所流露的人文关怀和对宗教及社会刻板观念的挑戰,只是就当时的维度来参照的话,最多是留给后人一个令人唏嘘的话题罢了。但倘若我们将视角再进一步放大到一个足够宏观的角度去审视整个美术史的话,不难发现,几乎每一次艺术理念的萌发都是以造型技法的一次成熟为前提的。较为众所周知的就是19世纪时以印象派为先头不断演进的现代艺术的出现便是源自安格尔对古典学院派艺术研究的登峰造极以及摄影术的迅速普及。在创作理念不断萌发的状态被当世所接受的前提下,大批创作者的价值所在得以极为直观的在大众和历史面前展现出来,继而吸引大量的学者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然而理念的东西从来都是内蕴的,难以被观看者理解的。观看者在感知作者所倾注在作品中的艺术理念时,也需要具备相对应的知识和经验,或者说,具有不同知识和经验的观看者,从作品中所感受到的理念也不尽相同。虽然许多艺术家非常乐意让观看者在自己的作品中获得不同的感受,但实际上这也对作品学术价值的显现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铺天盖地的作品加上难以理解的创新点,以及一些超前之作的出现等原因,显然又使对美术作品学术价值的发现回到了上文中关于艺术价值存在的多重矛盾之中。正如阿姆海恩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所表达的困境一样——“在我们这个时代,艺术是一种不确定的东西。原因在于,我们对艺术大量的谈论和思考”。

美术作品的创作以及展览的举办和参与被纳入科研成果量化的考评体系中。研究者的创作是作为一个研究成果而诞生的,而每年全国所举办的大大小小的美术展览赛事则起到了一个相当于学术刊物的,研究成果展示的载体的作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与其所占地位相应的功能相较,个体的艺术品所带来的学术价值难以及时地得到具体的体现。观看者对作品的理解,大多还是停留在像与不像,是不是能看懂和题材等文学性的表达上,至于其背后作者真正的意图则往往会遭到雪藏。而当代的艺术家在美术的研究上也多以群体的方式存在,以某一时期和地区为单位汇集成一个学术研究的温床,不断地为其当代和后世的艺术家和学者提供创作和研究的基础。故,单个艺术家或艺术品作为个体的学术价值则难免被大量的掩盖和埋没。对研究的投入难以得到及时的反馈,或者基础研究与进一步的实践难以得到及时的有机结合。仔细回想历史上被现今学者所熟知的大师以及他们所作出的革新,很难相信这全部都是依靠他们的一己之力完成的。事实上,不论是国内外,美术研究的开拓者们总是会自发的聚集起来共同创作和探讨当时最前沿艺术理念,其中自然是不乏富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和作品出现,但能够长存于艺术史上,被后世不断研究和发掘的却只有站在金字塔尖的几位大师。因此,美术研究的温床无形中受到了压缩和裁剪,而少数被历史埋没的优秀作品在后世被重新发掘出来,对其的研究也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学术资源的损失。

综上所述,对美术研究成果的价值体现往往是不完全的滞后的。美术作品的学术价值的体现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例如随着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发展而产生的美术疗愈这一学科就是艺术品价值新的形式的体现。对其价值的体察主要依靠对其艺术思想和创作手段在一定时空中的创新性的界定,立足于者所处的时空环境,对其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是当下一个次优化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向宝云 卢衍鹏.对人文社科科研量化管理两面性的反思[J]中国高等教育2007(1)

[2]贡布里希 艺术与错觉[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9,6

[3]阿姆海恩 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12

[4]黄迎新.理论建构与理论批评的互动 美国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研究二十年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2)

作者简介:潘劼(1995.12.27—),男,满族,籍贯:浙江宁波人,贵州民族大学大学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油画。

猜你喜欢

美术
小学生优秀美术作品展
凭据是否伪造
罗浪美术作品选
美术篇
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何方是出路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封底:国外太空美术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