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桃花源记

2020-03-15杨小潼徐点点徐燕练园园谢世烨

人物画报 2020年23期

杨小潼 徐点点 徐燕 练园园 谢世烨

摘 要:为积极响应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本课题小组成员在温州、衢州市实地走访,探寻浙江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样板,通过总结,发现这些村庄在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因此,本文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希望对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加有益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美;产业旺;生活富;乡风淳

一、探寻浙江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样板

1.昆阳镇鸣山村

鸣山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郊外,依山带水,隐蔽于山水之间。在2017年之前,鸣山村的河水污染十分严重,是典型的垃圾河,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产形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限制。2017年,鸣山村依托美丽乡村“月亮工程”项目,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千年古镇重新露出了美丽容颜。

经过实地调查,我们了解到,鸣山村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抓手,坚持把加强村级干部建设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激活当地红色细胞,推进绿色健康发展。在昆阳镇党建示范点创建以后,鸣山村的党支部书记把握“最多跑一次”契机,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不仅实施村务公开,还努力优化服务平台,结合“红色细胞”工程服务网,开展“十联十深入”,形成党员上门办的良好氛围。此外,鸣山村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发展思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鸣山陶苑项目,将陶瓷技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蛋画相结合,生产出当地特有的陶瓷产品。该项目的引进不僅增加了村物业收入,也为鸣山村的旅游业发展增加了新亮点和新元素,带动了村民就业。在党组织建设下,该村结合“大拆大整”“美丽乡村”等工程,不断向村民倡导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水整治,最终鸣山村依托山村自然环境,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2.鳌江镇厚垟村

厚垟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它本是一个普通的小村落。2014年起,为全力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厚垟人开始谋划凤凰涅槃,该村也得以成为平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厚垟村主打文化牌。他们不仅注重对村干部为政清廉的作风宣传、对村民的法治文化宣传,还建立了文化礼堂,作为厚垟人重要的精神文化家园。礼堂分为里外两间乡村纪念馆,向我们展现村庄古老历史与瓦竂文化,开设了养正讲堂,培养了一大批国学爱好者,多年来,这里举办了众多文化活动,传承着良好的家风家训。此外,厚垟村还建立了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生活污水运行管理制度,将厚垟村将千年的文化底蕴与秀美的生态风光相融合。

3.龙游县上向徐村

上向徐村位于浙江省龙游县北部,其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旅游业难以发展,因此生产方式单一,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富硒莲子是其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是,该村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新农村建设,将“十里荷花香”作为环境整治和美化乡村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上向徐村积极建设文化活动,建造了供村民休闲的文化大礼堂和体育设施,方便村民进行娱乐活动。每年元旦,村民们都会在此组织文艺汇演,还吸引镇上其他领导来参观,于是这儿又成为了镇上大型演出的重要场所之一。

二、经验总结与问题剖析

1.经验总结

我们之所以选择了横山镇上向徐村、昆阳镇鸣山村、鳌江镇厚垟村这三个村落作为实践样板进行调研,是为了试图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推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浙江样板”。经调研,不论是以“怀古”为主题的昆阳镇鸣山村,还是以水乡闻名、致力于建设“梦想小村”的鳌江镇厚垟村,亦或是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最终目标的横山镇上向徐村,其最大的特色是能够将乡村区域文化元素与产业经济融合,在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留住精神家园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挖掘现有乡村民间本土文化元素,实现乡村经济高效、可持续的发展,从外到内实现村庄的良好转型。其次,随着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于农村建设而言极为重要的是要有坚强的党员干部的领导,这三个村落的党组织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获得了村民的认可。村民敢闯敢干,全村上下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实现了村落的蜕变。最后,环境治理是基础,“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要发展经济首先要治理环境,只有环境适宜居住了,才能留得住人,才能继续发展。

2.问题剖析

在经济方面,横山镇上向徐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导致旅游业等第三产业难以发展,生产方式还是以种植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这使得城乡收入有明显的差距。同时,莲子农业为该村主要的经济收入,还未有其他突出农业,使得该村生态农业链仍在发展过程中,让农村富起来的经济体系还没有明确定位。

在人才方面,部分村庄对人才的重视度不够。例如,上向徐村对人才的重视度、对青年劳动力的召回以及外来农工的优待力度不够,导致该村人才相对匮乏,农村经济建设难以发展,农民收入普遍偏低。

在环境方面,监管的力度不够。鳌江镇厚垟村以水闻名,以环境优美问世,碧水蓝天是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玩的重要因素。然而,或许是因为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厚垟村人得意忘形了亦或是政府的“面子工程”,由于管理监督不到位,该村投放生活垃圾的地点经常“臭气熏天”,甚至有人为寻求方便,往小溪里抛垃圾,日积月累的垃圾漂浮在水面上,出现了局部的“垃圾岛”,生生破坏了厚垟村四面绿水环抱,有如桃源般的人间绝色。

在文化方面,没有将当地的文化元素充分发掘出来。不论是鸣山村还是其他两个村,它们只做到了文化生活的外在富有,不少乡村社区在起步规划整治中,都将村落建设改造的核心体现在建筑与环境中,通过较多复古、新颖的建筑或优美的环境来突出本身的文化特点,大都停留在表面,没能体现出真正的自身文化内涵,甚至对原有的文化资源尤其是村落文化、民俗文化造成了部分损坏。

此外,乡村区域文化元素与产业经济融合的发展与自身村落村民文化素养格格不入。在大多数农村里,农民往往认为自己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不愿意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活动中。他们认为看书交流不是他们该干的事,有空闲时间还不如多休息一会儿或者去地里多干点活,这种思想制约着村落经济的良好发展。

对策与建议

1.积极培养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必须提高农业的技术含量,走科技兴农之路。针对上向徐村人才的匮乏,该村不仅要提高人才待遇,积极留住和招揽人才,更要积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不仅要培养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让农民依靠技术致富;还要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积极推进农产品走向市场,提供農产品的收益。另外,政府要鼓励城市各行各业中的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对口支援新农村建设,定期到农村开展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切实有效地为农民提供人才培养服务。

2.治理和保护农村环境

鳌江镇厚垟村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已经对该村的农业和旅游业造成了显著的消极影响。因此,应该将保护环境的理念引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并加大对农村环境的治理工作,从而打造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针对村庄中存在的垃圾随意堆放问题,该村可以在农村建立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实施垃圾清运制度,集中堆放,统一处理,与此同时,还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和监督力度。

3.加强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是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评价新农村建设成败的主要标准之一。村庄应该依托当地文化元素营造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打造文化品牌,通过有效的手段向游客展现出自身真正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是提高文化工作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手段。调查显示,农民的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性别等都存在明显的文化消费的差异,所以文化活动内容应结合上述因素,有针对性开展各层次农民喜欢的活动,从而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

结语

今年是决战决胜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习总书记“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的这一金句,深刻指出了补齐农村建设短板的重要性。小康不仅是村民物质生活上的富足,更是精神生活上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从农民的利益出发,积极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引导和带动农民走上物质和精神双双脱贫不断致富路。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不俗的成效,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不过相信在各个地方政府不断地精益求精和老百姓的积极配合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彬.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 (35):25-26.

[2]魏鼎,刘新等.我国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 22(12):67-68.

作者简介:杨小潼(2000-),女,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本科生